qinzm199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zm1997

博文

科学无畏看流感 精选

已有 6652 次阅读 2013-4-11 13:59 |个人分类:科研纪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流感, H7N9, 家禽感染现状

20132月到4月10号,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东南沿海先后有33个病例被确诊,其中9例死亡,社会极其恐慌,诸多单位、学校、企业等干脆禁止禽类食品,甚至连鸡蛋都不吃?

究竟H7N9禽流感是否会造成人类的广泛感染?H7N9禽流感是否已经构成了对家禽的危害?H7N9在家禽中的病原携带率有多高?目前的家禽产品是否安全?人们心中存有众多疑惑。为解决上述疑问,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就目前流行的禽流感予以探讨。

一、流感与禽流感的相关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依据流感病毒颗粒上的核蛋白和膜蛋白抗原特性不同,将流感分为三个型别,中国称为甲乙丙,国外对应ABC,即甲型(A)、乙型(B)和丙型(C)。其中A型只可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和禽类;B型和C型则主要感染人,为人流感病毒。感染禽的流感病毒称为禽流感,几乎所有的禽流感病毒全部属于A型。在上述三个型的流感中,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比B型和C型具有更高的变异性。

二、为什么禽流感对人感染差?

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禽类消化道细胞,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如H5N1等,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而人流感病毒感染成人时,主要是造成呼吸道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人流感病毒HA主要识别末端为唾液酸a2-6(SAa2-6Gal)的糖链受体;禽流感病毒HA主要识别a2-3(SAa2-3Gal)的糖链受体,其这种受体广泛存在于禽胃肠道的上皮细胞表面。鸡胃肠道仅存在SAa2-3Gal的受体,而鸭子、鹌鹑主要是SAa2-3Gal受体,也有SAa2-6Gal受体,鸽子则两种都不含,因此,鸽子对禽流感有抗性。值得一提的是:马和猪的组织中有唾液酸和半乳糖两种受体。其中,马呼吸道上皮细胞主要是SAa2-3Gal,与禽相同;而猪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含有SAa-2,3-Gal和SAa-2,6-Gal两种受体。这也是导致马和猪对禽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易感性而对人不易感的重要原因。

最新的研究表明:当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时,人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早识别具有SAa2-3Gal的禽病毒,同时,提高人体炎性细胞因子和α/β干扰素等免疫系统水平,有效抵御禽病毒的入侵,但对于SAa2-6Gal的人流感病毒则容易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这可能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率低的另一原因吧。

但也有研究证实:在少数的人体中,其下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表面也含有少量的SAa2-3Gal受体,尽管这些人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却提示我们:某些人可能对禽流感病毒易感。这也警示我们,我们必须注意到:禽流感病毒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不易感。我们期待科学家对阻断禽流感感染人有更好的成果!

三、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导致对人的潜在危害

尽管人与禽感染流感病毒的受体不同,但A型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在于变异,更善于玩弄诡计。特别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A型流感的变异加剧。遗传分析表明,目前,几乎所有感染人类的A型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类病毒,这些病毒可能通过突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

通常禽流感病毒在感染人之前,一般需要先通过中间宿主完成适应性转变或实现抗原转变。但值得警惕的是,已经报道至少有三类禽流感病毒株H5N1、H7N7和H9N2能直接感染人,其中,只有H5N1可使人发生严重疾病,另外两种病毒的感染一般不会造成人的严重疾病。可是,最近在长江三角洲发生的H7N9感染人事件再次向人类敲起了警钟。万幸的是:迄今为止,上述感染发病仅仅是个案,尚未发现人到人之间的传播。

WHO已委托上百个实验室在世界各地跟踪流感病毒的发病及其扩散和抗原改变进行调查。流感病毒大流行一般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病情起源于某一特定的的地理区域,然后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二是是由一种新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的HA蛋白与当时流行的病毒无关,不可能由它们点突变衍生而来。因为这种病毒的HA蛋白在以前的该类宿主专一性的病毒中是没有的,所以免疫系统不能提供宿主有效的保护。事实上,这类新病毒获得HA蛋白是通过抗原转变实现的。如1957年大流行的病毒(H2N2)是由H1N1人流感接受H2亚型禽流感的HA、NA和PB1而形成的新病毒。

由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种属屏障较高,人流感和禽流感结合的受体不一,决定了禽流感病毒很难直接感染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种病毒对猪的种属屏障较低,猪可能起到流感病毒抗原转变所需要的混合器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H5N1、H7N7和H9N2能直接感染人,现在流行的H7N9也可直接感染人致死,因此,这也有可能为人流感病毒的抗原转变提供条件。万幸的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讲,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并不能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株系。但是,我们应保持这种警觉性!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科学家必须站的高度!

四、禽流感H7N9是从哪里来的?

H7N9属于A型流感病毒H7亚型中的一种。这次的H7N9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早在1988年,在美国火鸡中分离到H7N9病毒,随后在美国的多种野鸟中分到病毒;2008614号,在西班牙的一只小水鸭样本中发现H7N9病毒;蒙古于2008年在鸭体内;韩国于2008年和2011年在野鸭体内;捷克斯洛伐克于2009年在鹅体内均分离到病毒,但未发现过对人的感染。很奇怪,首次在中国发现的H7N9感染了人,再次掀起人们对于禽流感的恐慌。

对于此次禽流感,我们主要应着力调查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但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确定性的。对于该病毒的传染来源尚处于调查中,目前有几种猜测:

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候鸟传给家禽,再由家禽传给人。

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一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禽流感威胁高发地区。因为只有在这里,有大批的野鸟、留鸟、水禽和家禽,人们和禽类有较多亲密的接触。野生鸟被认为是所有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而此次流行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位于鸟类的迁徙路线上,而江南水面大,鸟类多,候鸟很容易把病毒传播给当地禽类,这就为不同禽流感病毒亚型之间发生混合和重配提供了机会。

更为确信的是:3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人病例样本中分离了H7N9禽流感病毒,完成鉴定和全基因序列分析。农业部则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二者高度同源。综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学双方面证据,提示引起此次疫情的流感病毒为禽源。

其次,不能完全排除猪的潜在危害性。

禽流感病毒产生于禽类,可以感染人类,它也能感染猪,而猪也有流感病毒“储藏器”和“转换器”之称。在欧洲的猪群中就发现过禽源H1N1H1N2毒株。猪这种动物可以同时作为人类流感病毒和禽类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而且某些时候,两种来源的病毒可能会感染猪的同一细胞。一旦这样情况发生,就有可能产生新的重组病毒。这种由病毒的基因片段发生重组的可能性在一些人、猪、鸭具有密集群体,而又距离很近的地方有很高的发生频率,例如亚洲。所以就有这样一种假设:H7N9先感染了猪,在猪体内发生重组,使这种病毒能在人群中增殖和传播——曾经的A型H1N1流感病毒就有这样的特征。

总的来说,根据现有的疫情资料,我们认为H7N9的来源尚不清楚,不能排除家禽传播,但更要阐清楚国内猪体内是否已经存在该类病毒?这需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来证实。

五、致人死亡的H7N9病毒到底从何而来呢?

2013年4月10日,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表明:在八个H7N9基因片断中,在浙江鸭群发现的H7N9基因片断都与韩国发现的基因片断匹配,而其余的6个片断是从H9N2演变而来,而这个H9N2病毒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中也有发现。因此专家认为基因重配的发生地很有可能就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过程可能是因为亚欧大陆迁徙的携带病毒的野鸟,在自然迁徙的过程中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鸡群鸭群自身带有的禽流感病毒基因重配,进而产生新的H7N9病毒。

六、目前家禽是否携带H7N9

据新华社电农业部新闻办公室2013年4月10日发布消息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送检的2099份养殖场、活禽市场和环境样品中检测到14份家禽H7N9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并分离出病毒,病毒携带率为0.7%。其中,江苏鸡最高,为1.7%;浙江鸭0.32%;安徽省鸭0.13%。

据了解,其中从来自江苏省的743份样品中检出11份鸡阳性样品,分别是高邮市银青家禽交易市场鸡8份、高邮市北海农贸市场鸡2份、常熟市虞山镇虹桥管理区新造村鸡批发市场鸡1份;从来自浙江省的622份样品中检出2份鸭阳性样品,来自湖州市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从来自安徽省的734份样品中检出1份鸭阳性样品,来自合肥市徽商城农产品批发市场。

未见规模化鸡场检测数据。未见H7N9导致鸡群、鸭群发病现象。

七、H7N9目前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SARS之所以可怕,在于人际之间的相互传染。H7N9疫情会不会出现人传染人的情况呢?

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禽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缺乏相对应的受体;二是家禽与人类分别属于卵生动物和哺乳动物,二者具有一定的种间屏障,相互传播的病原种类极少。事实上,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在内,都未曾发现人感染后向外排毒的病例。至少目前如此。

八、易感人群与高危人群

现阶段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不过根据现有确诊病例来看,除了一名4岁儿童之外,其他均为成人,且以老年人居多。

而现阶段主要从事禽畜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畜类者均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危人群。

九、面对H7N9突袭,我们该如何防治?

1、保持正常的心态,科学面对

研究结果显示,H7N9病毒是由野鸟中的禽流感病毒和家禽中的禽流感病毒进行的一次基因重配。这种基因重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对人类致病是极小概率的随机事件。从目前观测数据看,野鸟携带的只是病毒基因的部分片段,应该不会造成病毒大范围传播。

自2004年我国宣布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发生以来,家禽的饲养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规模化鸡场、鸭场已逐步取代散养的小饲养户。但是,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免疫策略,近9年内无重大疫情发生,但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明显加快,疫苗从早期的RE-1,到目前的RE-6,家禽饲养人员和禽病防控人员无不生活在流感的“煎熬”之中,好在上帝安排了人类和禽类的种间屏障,否者,从事禽类生产、研究等的人员早就牺牲在与禽流感的“战役”上了。

因此,对于禽流感,作为万物精灵的人类不应该被禽流感吓破胆,而是应科学面对,合理处置,不应该因噎废食,更不应该把能量转化率高、营养齐全、蛋白高、脂肪少的禽类产品束置高阁。因为,禽流感病毒很脆弱。正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而对低温抵抗力强。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65℃--70℃数分钟就失活,紫外线照射灭活更快。更何况,我们食用家禽食品的时候,中国的煮、烧、烹、炖等工艺早就把病原杀死了。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俗话讲,病从口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措施是预防A型H7N9等多种传染病的前提。具体方案:(1)勤洗手,尤其是制作食物之前、之间、之后,饭前便后,在接触动物及动物粪便之后,以及手脏时;若家里有人生病则应更频繁地洗手。(2)在医疗机构内必须保持手卫生,防止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洗手的机械动作可去除病原体。酒精消毒(可杀死病原体)。(3)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掩盖口鼻,防止病原传播。(4)与动物接触后,一定要保持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以防止被动物病毒污染的手通过接触而造成口、鼻、结膜感染。

3、及早治疗

对于病毒病,很难找到特别对症的药,核心是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的药物在早期使用可能有效,然而治疗该病毒引起的并发症才是重要的。

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H7N9禽流感来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397-679224.html

上一篇:都是H7N9惹的祸---为冤屈的鸽子致哀
下一篇:没必要对“禽流感H7N9”恐慌
收藏 IP: 113.120.52.*| 热度|

17 赵斌 赵美娣 冯大诚 徐大彬 曾新林 李大斌 陈进斌 杨学祥 吕喆 唐常杰 林超 戎可 许培扬 邢东义 李东风 biofans flyingfishg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