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动物们尝到的味道,和人类有什么不一样? 精选

已有 8533 次阅读 2019-10-27 21:4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养宠物的人,一定有过这个疑问。同一个品牌的商品粮,怎么猫粮比狗粮贵这么多?难道猫就比狗金贵?本狗党表示不服!


  不过,看了配料表就一清二楚了。猫科动物,其实属于完全的肉食性动物,不屑于吃肉以外的任何东西。而杂食性的狗就活得比较没尊严了,基本上给什么吃什么,完全不挑。

  所以必须吃肉的猫,猫粮中的动物性来源也比狗粮高得多,价格自然更贵。不信,把你珍藏的82年肥皂快乐水给喵星人喝,你一定会收获一个看待智障的眼神。

  

  满脸写着高兴

  其实在动物界,素食、杂食和肉食的界限并非那么清晰。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吃素的偶尔也会开荤,吃肉的可能还保留着吃素的能力。

  但喵星人就比较特殊了。它们只吃肉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已失去了品尝甜味的能力,自然不懂肥宅快乐水中高碳水的快乐。

  那其他的动物呢?他们的味觉怎么样,和人又有什么差异吗?

  

  绝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味觉,都有甜(sweet) 、苦(bitter) 、鲜(umami) 、咸( sodium) 、酸(sour) 这5种。

  伸出舌头,我们就能舌背面和侧面分布有4种乳头状突起,分别为轮廓乳突(circumvallate papillae) 、 叶状乳突(foliate papillae) 、蕈状乳突(fungiform papillae) 和丝状乳突(filiform papillae)。

  

  除丝状乳突外,其他三类乳突因含有味蕾又被称作“味乳突”。这些长得像洋葱似的味蕾,正是我们能尝到味道的关键结构。

  人类舌头上的味蕾数量非常庞大,有8000~10000个。味蕾的分布范围也很广,几乎遍布了整个舌头,甚至连上颚和咽喉局部都有它的踪迹。

  而这每个味蕾中就大约含有50~150个受体细胞,味道正是通过这个味觉受体细胞(taste-receptor cell)产生的。这些细胞能识别不同的呈味分子,并编码成神经电信号,最后通过特殊的感受神经被传送到大脑形成味觉感受。于是我们便能感受、分辨出各种味道。

  

  电镜下的味蕾

  

  洋葱状的味蕾,其中蓝的为支持细胞、紫的为味觉受体细胞,带有味孔

  不过,食物味道的本质,其实比分子机制要简单粗暴。进化的思路很明确,动物的味觉其实也是一个适应性问题。

  一个味道能被喜欢,那么它所代表的食物,必然是对整个族群有益的。

  例如甜味、鲜味、咸味分别代表着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和无机盐,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代表着高热量的甜味和鲜味,我们更是爱不释手。

  另外,苦味、酸味则代表着食物可能有潜在的有毒物质和细菌性腐败,自然也让人避而远之。

  

  自然状态下,尝到甜味,尝到苦味的脸部表情

  那些对苦味和酸味不敏感的人,可能会因为吃错东西中毒身亡,惨遭自然选择的淘汰。而那些对甜、咸、鲜兴趣缺缺的个体,可能也会因为摄入营养不足而陷入不利之地。所以说,每一种味道到事关生存大计。

  但所有的喵星人,包括狮子、老虎以及千家万户的宠物猫,统统都不知道“甜”为何味。原因是猫科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已丢失了编码甜味受体的基因。

  

  大猫吃肉

  不过,猫科动物已经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它们矫健的身躯、强有力的爪牙等优势都能保证源源不断的纯肉类供给。所以,拒绝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且,肉本身又不是甜的,它们也不必靠味蕾来识别甜味。

  此外,它们也缺乏消化糖类的组件,比如肝脏中的葡糖激酶,这是一种关键酶,控制着碳水化合物代谢,也能防止葡萄糖过剩。所以说,养猫真的不必搞人类的那套“营养均衡”。

  

  与猫科动物类似,长期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豚类,也基本上失去了甜味觉。

  除此之外,它们的其他味觉也十分有限,可以说是五个主要味觉功能中就丢失了四个,只保留了咸味味觉。

  

  鲸豚类舌头上的味蕾也很少

  味道通常是经过咀嚼,才能细细品尝其中的滋味。但鲸豚类往往是整个吞下食物,仿佛不在意其中的味道。至于为什么保留了咸味味觉受体,可能是为了避免摄入过多过咸的海水,保持体内钠平衡。

  但失去了绝大多数味觉,对现代鲸豚类是不友好的。因为不知苦味,它们有可能会闯入原油泄漏的海域,不小心就一命呜呼。

  

  特别是海洋污染加剧的现代,一些大型鲸豚类还会吞下很多不该吃的食物。这张照片就展示了人类在抹香鲸尸体的胃里找到大量的垃圾,情况不容乐观。

  

  

  一般来说,一个物种的食性越单一,其味蕾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因为相对于单一食物来源的动物而言,杂食的特性可能会让它们遇上更多的有毒物质,也需要更多的味觉受体到辨别食物的好坏。

  所以说,肉食性动物的味蕾数通常会比杂食性的动物要少一些。例如,猫除了尝不到甜味以外,它们也只有不到500个味蕾,可以说是相当寡淡了。

  

  相对于完全吃肉的猫来说,杂食性的狗狗也能像人类一样尝到5种味道。只是他们的味蕾只有1000到2000个,依然比人类少得多了。不过,也正是因为杂食的属性,狗才能与人类一拍即合,成为彼此的依靠。

  反观放荡不羁的喵星人,就一直游离在半家养状态。除了会吃人类给的食物,它们也需要自己打猎。如在谷仓抓老鼠,又或是在野外捕捉鸟类当口粮。所以说猫难养熟,很大原因也在于它们的食性。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味道也是非常丰富的,从甜到酸到苦任君选择。但苦味,是植物进化出的最重要的防御机制。

  例如它们最不想让其他动物破坏的部分,如 “未成熟的果实”、“根茎叶”和“种子”都是苦且带毒的,如氰化物、尼古丁等。

  

  小孩子不爱吃绿色蔬菜,很大原因是因为其苦味,也算是一种防御机制

  为了辨认出哪些植物有毒,素食性动物也需要更加庞大的苦味受体。

  例如牛的味觉就很发达,大约拥有25000个味蕾。这可以帮助它们迅速地辨别带有苦味,也即可能含有潜在毒性的危险植物。即便再饿,它们也得对苦味敬而远之。

  

  这里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熟悉的国宝大熊猫。几百万年前,因为环境的急剧改变,肉食目的大熊猫突然改行吃素。在自然择食状态下,竹子几乎成了大熊猫唯一的食物来源。

  那为什么堂堂食肉兽能忍受寡淡的素食?原因是它们已经丢失了鲜味受体。“食不知肉味”,也使它们成了一台没有感情的吃竹子机器。

  但自从扔掉了感受鲜味的基因后,大熊猫却在不断地加强感受苦味的基因。

  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为了被检测植物中的有毒化学成分。

  

  

  人类算是动物界中比较有“口福”的了。从进化历程来看,我们的祖先在过去吃过草,也曾树栖以吃水果为主,到慢慢下树学会狩猎变成杂食动物,最后才走进入农耕文明。所以酸甜苦咸鲜这五味我们都能尝遍,且较为发达。 但我们也无须担心猫和狗等动物没有口福。因为很多动物灵敏的嗅觉,就能补充舌头味觉上的寡淡。

  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也需要结合嗅觉和味觉才能真正品味一种美食。因为嗅觉,也是一个辨别食物和激起食欲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感冒鼻塞时,总感觉食之无味的原因之一。

  

  而猫和狗的嗅觉都能完爆人类。它们感知一种食物能不能吃,很多时候依靠的不是味觉而是嗅觉。所以猫粮和狗粮中的诱食成分,其实更多的是一些特殊的香味。

  此外,猫和狗等很多动物都保有犁鼻器(猫更发达,人已高度退化)。这是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也被称为雅各布森器官,能更好地感受气味。

  轻微翻唇挑舌头,能使它们的犁鼻器打开,有利于空气更好地进入犁鼻器辅助嗅探。这也是我们经常能看到

  喵星人龇牙咧嘴冷笑的原因,它们不是在鄙视你而是在闻味道。

  

  不过,犁鼻器最发达的,还是爬行类。蛇是几乎没有味觉的。而当初人类首次发现犁鼻器,就是在蛇的身上。

  另外,我们还经常能看到蛇会把舌头伸出来,并发出“嘶嘶”的恐怖声音。但蛇的舌头其实没有毒,能喷射毒液的是它们的牙齿。它们这一伸出舌头的动作,其实也是为了感受空气中的气味分子。

  

  说到靠“鼻子尝味”,就不得不提鸟类了,它们的嗅觉其实并不发达。那它们的味觉怎样呢?也不太好。

  鸟类的味蕾数是脊椎动物中比较少的,对味道较为迟钝。因为没有牙齿咀嚼食物,鸟类和蛇一样都是靠吞咽的方式直接摄食。

  例如肉鸡平均只有几百个味蕾。另外,它们舌头以及上颚的味蕾是很少的(只占2%),反而是喉部的味蕾还多一些。而它们吃东西也不太讲究,任何看上去(鸡的视力很好)可能含有食物的东西它们都愿意一啄。

  

  之前的基因研究就表明,很多鸟类都是缺乏甜味受体基因的。而科学家认为,现代禽类尝不到甜味的原因,与其祖先兽脚亚目食肉恐龙有关。因为纯肉食的习性,它们的祖先可能就失去了感受甜味的能力。 但在后来漫长的演化中,鸟类中也出现了叛徒,它们就是以糖为食的

  食蜜鸟类,例如蜂鸟。

  

  尽管没有了甜味受体,但它们那与甜味受体关系最近的鲜味受体却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感受鲜味变为对碳水化合物做出响应。这种崎岖的转变,让它们对甜味情有独钟。

  也许这些缺乏甜味受体的蜂鸟祖先,在不经意间吃到了能量巨大的花蜜。而基因的突变刚好又让它们能尝到甜的味道,并给了它们生命所需的能量。之后,这个基因便得以在族群中散播开来。

  

  不过,最颠覆认知的,还是鱼类的味觉。它们的味蕾不仅分布在嘴里,还遍布了全身,许多鱼类的皮肤上都布有味蕾。这可以帮助它们在昏暗的水中感受味道,探测食物以及精准地确定食物的方向和位置。

  而鲶鱼的味觉,就是所有动物中最惊人的。人类拥有10000个味蕾已经能让许多动物相形见绌,但鲶鱼却拥有超过100000个味蕾,一些大型的鲶鱼甚至达175000个。这也使它们为了

  动物王国里,味觉最发达的动物。尽管鲶鱼的味蕾主要集中在四对触须上,但它们身上也存在着无数能探测味道的味蕾。所以也有人形容“鲶鱼是一条会游泳的舌头”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那“辣味”呢,怎么文章中都没有提到?不要紧张,因为你的菊花会告诉你这其实是一种痛觉。


*参考资料

  王兴亚,庞广昌.哺乳动物味觉感受机制研究进展.四川动物[J].2014,33(5):785-791.

  Mary Roach.The Chemistry of Kibble.popsci.2013.03.25

  Peihua Jiang, Jesusa Josue, Xia Li, Dieter Glaser, Weihua Li, Joseph G. Brand, Robert F. Margolskee, Danielle R. Reed, and Gary K. Beauchamp.Major taste loss in carnivorous mammals.PNAS[J].2012,109(13):4956-4961.

  Hong-Xiang Liu,* Prasangi Rajapaksha, Zhonghou Wang, Naomi E Kramer, and Brett J Marshall.An Update on the Sense of Taste in Chickens: A Better Developed System than Previously Appreciated.J Nutr Food Sci[J]. 2018,8(2):686.

  Maude W. Baldwin,Yasuka Toda,Tomoya Nakagita, Mary J. O'Connell,Kirk C. Klasing,Takumi Misaka,Scott V. Edwards,Stephen D. Liberles. Evolution of sweet taste perception in hummingbirds by transformation of the ancestral umami receptor. Science[J].2014,345(6199):929-933.

  Most birds can’t taste sugar – here’s why the hummingbird can.theconversation.2014.09.09.

  Remy Melina.What Animal Has the Best Sense of Taste?.livescience.2011.01.3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1203656.html

上一篇:拖翻渔船、堵死核电站,水母正在“围剿”人类……
下一篇:这帮中国真学霸,靠八股文的底子学外语学科学,为复兴中华而读书却消亡于封建当中
收藏 IP: 113.111.20.*| 热度|

8 郑永军 周明明 李貌 周忠浩 蒋力 杨子辉 王从彦 陈有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