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lon

博文

研究生科研学习流程

已有 7870 次阅读 2013-1-15 05:2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研究生, 流程

序:此贴内容为研究生徐兴所写,故版权属于徐兴,放这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和扩大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为今后组里的研究生迅速进入角色创造条件,以此为记。

研究生科研学习流程

徐兴 

书写文本出于两方面原因吧,一方面应张老师要求,给下一届的师弟介绍一下科研流程和素养;正好,自己也想对过去一段学习和走过的一些弯路做一下总结吧。本文主要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研究生如何进入课题,了解并且熟知科研学习的流程做几点介绍,纯属个人见解,仅作分享交流。从以下五方面谈:


一、融入课题组... PAGEREF _Toc324035774 h 1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20034003000330035003700370034000000

二、调研and选题... PAGEREF _Toc324035775 h 2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20034003000330035003700370035000000

三、实验方案拟定&开展实验... PAGEREF _Toc324035776 h 3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20034003000330035003700370036000000

四、实验问题&反思解决... PAGEREF _Toc324035777 h 3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20034003000330035003700370037000000

五、Paper搞起... PAGEREF _Toc324035778 h 4 08D0C9EA79F9BACE118C8200AA004BA90B02000000080000000E0000005F0054006F0063003300320034003000330035003700370038000000

 

一、融入课题组

我认为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科研的初生牛犊尤为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师兄们具体的都在从事哪方面的分工,以及各自都有何进展突破。

那么,如何去融入呢?

师兄师姐是我们进入课题组的大门,和师兄师姐们在一起的时候尽量多聊一些他们各自的课题,还有他们碰到的一些问题,虽然此时自己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也没能帮助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在倾诉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冒出解决问题的点子,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会愿意并乐意和我们分享自己的进展。综合他们每个人的课题,差不多也就是导师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项目了。这里多说两句,因为本人在研一上学期基本上就是上上课,也不会主动去实验室晃荡,大部分空余时间也是在坐等“传唤”,现在回过头去看感觉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掉了,无力回天唯有惋惜的份,小小忏悔以作后事之师。所以,在没定题前也要常常骚扰下师兄,并非每次都等到他们“传唤”才屁颠屁颠的跑到实验室,时不时的主动“进见”很有必要,在他们做实验的时候当一把围观群众,一方面可以打个下手,另一方面毕竟今后大部分的开始工作都需要他们的手把手指导,就算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基础的实验和仪器操作的规范大部分是从师兄那里学到的,也算是依样画葫芦的过程吧。这里权当给下一届小师弟提个醒吧,经常到实验晃晃,找找师兄,好处多多哦。

另外不要放过每一次开组会的机会,这是相对正式地讨论课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导师也会对他们每个人的进展做一个很好的总结,然后建设性的提出下一步方案。当然我们组人很少,张老师也就因组制宜了,他有空上来小坐一会,大家板凳一转围成一圈便是一个“组会”,因此我们“开会”的次数相对频繁,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大有好处。经过几次会后,对于整组的研究方向也会有一个整体直接的把握。

这个过程还是有点类似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大脑的数据库里不断的增补新名词新想法,但是这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夸张一点说我们是从零开始,至少我个人是这样一个情况。把握好这过程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在大方向上对小方向的兴趣,引导性的指导自己今后的选题和开题。兴趣这东西不是凭空想象的,只有我们接触了解了,它才会走向我们。

二、调研and选题

所谓的调研,也就是获取信息,这里并非盲目漫无目的的获取信息,而是在导师给的大方向上快速精确的获取对我们的开题及后续的实验规划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信息。可能说的有点大,说白了大部分时间和工作是查阅文献。

那么,如何查阅文献呢?

这其中大有文章,大有奥秘和技巧。一开始,大家都是“土鳖”,为了比较全面的获取我们理想的信息结果,习惯性的将各个信息关键词不分青红皂白的全往搜索栏里堆,殊不知检索系统无法读透我们心思呀,这就出了两个极端,要么结果多的我们完全无法凭借纯手工纯体力的去分析每一选项,要么可怜巴巴的出来屈指可数的结果。这都并非我们想要的,我们需要的理想结果是尽量涵盖广的信息面又不至于出现无关信息的干扰。但是这里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先土鳖几次,这样当接触到科学的检索式编写后会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中文文献的检索这里就不谈了,因为本人用的很少,也没有很好的技巧,只提一点吧,关键词的选择很重要,很重要。针对我们做材料的,外文文献的检索一般情况是首选web of knowledge通过学校内网进哦),和有机相关的可以用SciFinder检索(可以直接画有机结构式,很方便,免去了命名的烦恼)。下面简单介绍一下web of knowledge搜索,首先是确定关键词,因为关键词是检索式的主体。接下来用逻辑运算符和搜索指令编写检索式,根据其具体的查询要求从不同角度对关键词进行搜索限定。OK了之后research一下,结果就哗啦啦的出来了。对于新手,尤其是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还不怎么明了的,最好先筛选出几篇比较好的review,不要求太多(我感觉5篇以内),精读,注意一定要精读!!!弄懂里面的专业名词、试验方法。这个过程很煎熬,可能看了一整天文献,眼睛只冒星星,但是脑袋空空,有种欲死不能的感觉(内功不够,此过程本人持续较长,甚是苦恼),这时必须把放弃阅读的念头抛到九霄云外,不然前功尽弃。坚持读完一篇,揣摩一篇文献后,你会意外的发现自己起死回生了,这时一定要趁热打铁,乘胜追击,渐渐的生词越来越少,阅读越来越流畅。读完review后,进入下一个阶段,找和自己方案相关的文献,看看别人都在做啥。读文献时带着问题去,读完一篇文献思考三个问题,本文作者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当然进一步的慢慢学会思考对于作者的ideal或实验有无改进空间(前提是阅读大量的文献后,难度是有的,至少目前本人还没到那么牛的境界,路漫漫兮,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爬吧)。

PS1对于查阅文献,推荐web of knowledge在线大讲堂课程(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2012WOKonline/),有时间的可以全程跟进,到时候你也成检索大牛了,哈哈。时间紧张的,推荐第一讲,利用Web of Science(SCI/SSCI/AHCI)进行科研选题与开题;第四讲,精准获取信息的基本功训练—如何编写检索式纯属个人观后感)。
2
阅读文献因人而异,推荐“三大牛人看文献”(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当该读该了解的积累了一些,我们选题吧。这部分工作需要导师的配合,听说有的老师是直接命题式的,木得商量余地。张老师在这方面我很喜欢,不会也绝不会强行要求我们做什么,先是征求我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然后讨论交流,渐进式的确定课题。

三、实验方案拟定&开展实验

课题已定,查阅具体文献,重点关注Abstract and Experiment,看的时候动动手,比比划划,最好用个本子简单记录一下,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方便日后查找。比较各个不同实验方案,优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主要看反应条件如温度,pH,反应时间等是否合理且能和自己的后续的实验有机结合。当然理论功底够强大的话,可以自己设计反应。

Plan已好,挑个黄道吉日动工吧。啰嗦一下,实验开始前在脑子里过一遍实验步骤,最好不看本子能背出来,当然做的时候要照着本子一步步走,实验再仔细都不为过。实验进行时观察现象。实验后做记录,一定详细记录,做实验不记录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四、实验问题&反思解决

无实验,不问题——实验中必定有问题or新发现,除非你没好好做,没认真思考。

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找寻书本and文献。目的性的寻找突破口,能找到理论依据的那就更完美了。这里提一点,千万别唯文献论,书本理论在实验过程中很有帮助,因为它很成熟。接着重新修改实验方案,再次实验,期待奇迹。木有奇迹,继续循环···,直到break out

五、Paper搞起

本人还没到这一步,就少说两句吧,如何写论文网上有很多,我的QQ空间也转载过一篇SCI论文写法攻略

实验完了,数据充分了,冲刺小paper,充实大paper···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作交流吧,如有不妥欢迎拍砖指正。

 

徐兴

May 5 /20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1743-653188.html

上一篇:科研一小步——记论文被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接收
下一篇:留学印象
收藏 IP: 92.16.196.*| 热度|

5 苏光松 徐兴 刘桂秋 贾计荣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