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科研课题要具体要实际(111125)

已有 4376 次阅读 2011-11-25 14:47 |个人分类:学术导航|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超级计算机, 集成电路, 摩尔定律, IT行业

科研课题要具体要实际(111125)
闵应骅

    我们常常听到各界对我们的谴责:说我们的科研文章多,成果少;花钱多,效益少。我觉得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科研课题太大、太抽象,不具体、不实际。本文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今天在IT行业,功耗问题最使人头痛。手机、笔记本用不了多久就要充电。集成电路内部发热,影响更高度的集成和可靠性。一台超级计算机简直需要一个小发电厂,开机几小时,电费就是几百万。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很着急。关于功耗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万篇论文,多少千个科研项目,搞系统的人设计功耗控制器、局部拉掉电源等等办法,企图来缓解这个问题,有人甚至把它提高到绿色经济的高度列题。其实,基本都不得要领。最基本的还是要从晶体管的结构人手。    
    据IEEE Spectrum本月刊报道,今年5月,INTEL宣布了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结构的革命性的变化。那是一个真正的3D晶体管机构,而不是原来人们想象的集成电路的3D。他们说,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将使摩尔定律至少持续6年。
    自从1980年以来,CMOS场效应晶体管一直是各种数字集成电路的主流。近年来,面临要命的瓶颈:CMOS晶体管越小,断开时的漏电流就越大。标准的CMOS晶体管有四部分:源、漏、二者的通道、和控制该通道的门。当门开启时,电子或空穴就能打开通道。当门关闭时,该通道就消失。但到纳米级,源和漏距离很小,门的控制能力很弱,电流通过远离门的通道和硅基漏过来。进入20纳米技术,这个问题没有原创性的进展,已经无法解决。
    早在1974年IBM T. J. Watson研究中心的工程师 Robert Dennard提出了晶体管小型化可以提高开关速度、节省功耗和时间延迟。但是,到80年代,随着PC的普及,小型化、高密度。到2001年,漏电流很快接近开启电流了。这还了得,计算机工作和不工作消耗一样的电流。搞半导体的人要不取消硅基,代之以通道建于绝缘材料顶部,要不把通道放在边上,突出晶体管平面,成为3D。而INTEL的革命性变化则最值得关注。
    20年来,为了提高门的控制能力,工业界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绝缘层上建非常薄的一层硅,称为UTB SOI;另一种是把硅通道转90度,立起来成为一个片,突出平面,使门从三面盖上通道,以加强控制,称之为FinFET(参见后面的图),真正的3D晶体管。这两种办法当然各有优缺点,在工艺实现上也各有各的困难,这里没法说得更详细。法国的一家公司Soitec在做UTB SOI,硅层厚道可达10±0.5纳米。台积电说它在2015年将生产14纳米的FinFET。各家公司都在奋斗,但是达到晶体管厚度7nm肯定还需要时间。
    我们一直在呼唤创新,不知道中国大陆的企业界和学术界在这方面能有什么作为。我想,这种原创性的研究远比发几篇SCI论文重要得多了。我们申请科研课题,总觉得题目越大、越抽象,甚至涵盖一个科研领域,才能申请到大钱。可申请到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课题必须切实、具体。目标才能明确。不知道这能否给我们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对如何原创有所启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511601.html

上一篇:偷车新技术(111114)
下一篇:快与慢(111201)
收藏 IP: 111.161.10.*| 热度|

14 邹谋炎 刘艳红 彭思龙 张伟 文双春 赵凤光 曾新林 杨正瓴 张利华 刘昶 niubizationl wgq3867 dulizhi95 iqingjiao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