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技术会产生社会后果(110606) 精选

已有 4657 次阅读 2011-6-6 07:52 |个人分类:做学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发展, 技术进步

技术会产生社会后果(110606)
闵应骅

    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前进。技术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但也可能有负作用。譬如,塑料的发明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用久了才发现:它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用一个小例子来说吧!
    据CACM报道,一个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收到一篇投来的文章,请他评审。他把该文分发给他的研究组成员,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在国内国外都是常见的现象。不过,这个研究组却来改进该文的结果。于是,他们自己写一篇文章投给另一个会议,投文的时间在前文在会议上发表之前三个月。此事被揭发出来以后,这位程序委员很惊讶:那有什么错?我不应该那样做吗?他不懂得,会议投文属于特许保密通讯。原则上说,评审人应该立刻“忘记”他所读到的东西。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正教授身上。
    程序委员会的伦理道德在滑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程序委员会在决定论文取舍时要开面对面的会议。这使许多学者每年只愿意当一个会议的程序委员,因为会议既花时间,又花旅费。但另一方面,年青的程序委员很想当,因为可以增加与老科学家交流的机会。
    90年代中期以后,web服务大发展,面对面的程序委员会会议被虚拟会议所取代,会议管理软件工具出现了。经过这些年,负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学家说:太便宜的商品没有前途。程序委员的服务只赚不陪。赚的是名声,连旅行费都不要花。所以,许多研究人员同时当好几个会议的程序委员。在1980年代,一篇文章要5-6个程序委员审,而现在,也就3-4个评审人。而且,这些评审人并不是程序委员,而是所谓“子评审人”。子评审人变成培养年青研究人员的途径,程序委员变成为一个评审团队。一些做会议生意的,甚至不评审,交钱就行。
    这样做的结果是会议评审质量下降,论文选择的随意性加大。虚拟程序委员会会议不但使评审质量下降,而且,会议上的社交活动丢失了,老科学家关于学术评审的基本规则也被忽略了。所以,现在,许多会议开始把真正的聚会和虚拟的会议结合起来。
    一种技术进步产生的社会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不必出来就叫好,等等再看吧!“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452134.html

上一篇:基金评审是一场不见面的研讨会(110522)
下一篇:“和稀泥”,促和谐(110621)
收藏 IP: 202.108.19.*| 热度|

10 孙学军 李侠 刘钢 刘用生 张树风 黄富强 赵凤光 张利华 俞立 sunxiaofei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