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人的一半是机器

已有 1721 次阅读 2015-9-16 09:49 |个人分类:国际化社会|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学术评估, 人才选拔

文化的软件效应或人的一半是机器,就是说人在受到教育和文化影响,产生了自动化和模仿的行为,却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和是否正确。

人性的伦理和科学的知识,构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2翼;然而,存在正反的2股势力,一个是推动人类的知识发展,一个是退回动物的本能欲望。

物理学的基础是数学,生物学的基础是数学、物理和化学,而在生物学,也有相应的前后关系,越往前面的学科越可能成才早,成才最晚的一般是哲学家。

最难的是做哲学家,因宇宙间大量思想和观点已经为历代哲学家探讨了,产生独创的思想,就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思想却很难;然而,无论是科学、艺术、政治和经济等各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关键仍然是新思想的推进,这属于文化和知识根部的创造。

实际上,年轻时代自己想成为哲学家,几乎研究了世界哲学史、科学史和艺术史乃至宗教史的历史上各类思想;然而,却发现自己的思想深度、新颖度都超越不了,却成为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理论,而这于哲学来说只能说是应用。

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皆知道,欧洲近现代化关键在三次思想运动,美国和日本、中国和俄国的现代化也在于哲学家的文化影响力;但是,没有见有类同科学、数学、艺术和新闻的国际大奖。即使,艺术,梵高和贝多芬在世尤其窘困。
爱因斯坦不是因相对论,而是光电效应获诺贝尔奖。
第一个问题:

比较过美国Stephen Elledge院士与美国哈佛George Church教授,以及L.胡德院士后面的推动新学科发展的比之前获3院院士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美国著名E.Endy的合成生物学bio -brick 开创者是助理教授,却是奥巴马总统科学顾问。
因而,问题是究竟是如何评估诺贝尔奖、院士、教授与科学、文化等创造性贡献?前者的头衔和奖励与后者的成就与贡献,不是线性对应关系。

就几年来的观察与分析,需要反思以职称和头衔及奖励的引进人才模式,应该以学术发展和技术开发的前景为模式。

第二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是这几年的观察与交流,一个观点是:有人建了第一层楼,后来有人建了第二层更高,第二层是人才,究竟什么是尊重人才?以这个思维,还有建第三层、四层的,是否建下面楼层的都不是人才?然而,建筑的楼层越高,越需要地基建得扎实。

或者说莱特发明飞机不重要,发明波音的才重要,那么波音比起后来的是不是也不重要?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史和技术史的文化交流与贸易。

可以得出一个观点:不以资历,而只以才学选任人才的人文和体制,才是一个科学和技术发达的社会机制。

-(17/09/2015网络日记,评论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952-921142.html

上一篇:知识化社会
下一篇:爱默生与爱迪生
收藏 IP: 60.223.2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