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 细胞分析与合成芯片的设计

已有 1588 次阅读 2020-9-30 07:25 |个人分类: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 BSSE, NIBC

人类文明,在轴心时代奠基了核心文化 - 一神教与三大哲学体系和教育(语言、数学、艺术、技术)的基本模式,而后,发展到了科学与工程偶合的机器化工业时代 - 从曾子的大学之道(英国版本)到科尔的大学之道和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 - 世界一流大学,引领世界学术与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

在生物物理学与心理生物学、系统科学与中医药理论的交叉层面,形成了结构论的理论体系,在生理学与医学遗传学、仿生学与基因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交叉层面,建立了生物系统分析与人工生物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体系。

从1865年C.贝尔纳论述实验医学和实验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体系到1992年-1994年Bj.Zeng*阐述系统医学和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以及临床医学从概率统计与分析的循证医学发展到个体化与转化的精准医学,转换到了医学与生物科学的2.0范式和模式。

在1996年举办第1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暨生物技术与绘画艺术展览,以及1999年建立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和筹备国际协会与第1届国际会议,大会秘书长Bj.Zeng在国际上倡导生物系统的理论与实验、计算生物学整合的方法和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设计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BSSE)偶合模式,与系统科学、纳米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交流与通信,包括,L.Hood,M.Tomita和N.Seeman等。

在2000年美国L.Hood在比尔盖兹的资助下成立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M.Tomita与H.Kitano在东京举办第1届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日本第9届JST会议),美国AP.Arkin参加该会议之后在2003年贝克利大学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在2007年6月英国R.I.Kitney提出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偶合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7月Bj.Zeng在中国也独立提出了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将带来医学和制造业的革命。

在2012年Bj.Zeng将计算机和互联网列出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到来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 纳米机器和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等的发展。

注*、1983年-1986年《结构论》和2013年-2016年《4轴心时代与4世界理论》:

人生转了一圈,还得回到起点 - 童年时代,芍药园的嫩苗、小溪流石块下的螃蟹和闹钟里的机械、万花筒与望远镜的世界,以及1972年翻阅中西医药书籍和1976年埃舍尔几何绘画与物理学的启蒙,在中学时代对光合作用仿生工厂、微电子遥控昆虫飞行和蚂蚁神经节网络结构的设想,以及仿生学与遗传工程整合的想法,影响了往后的几十年探索与思考。

I-1991年-1992年论述了城市群与地缘文化分析和系统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整合,以及图论-网络拓扑学分析和太阳能-生物电子学设计的方法,1992年-1994年提出了系统医学和系统遗传学生物工程,以及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和细胞仿生工程等,1996年-1999年阐述了生物系统的结构论和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设计,以及理论与实验、计算生物学整合的方法 - 系统合成生物学的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BSSE)偶合模式。

II-2003年-2006年《星际情殇 -及幻象诗与显现绘画》,探讨道德经济学和预测2009年-2016年国际化经济危机,2007年-2012年探讨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和论述了4次科学与4次工业革命 - 纳米机器设计3原则和生物工业与工程医学,2017年-2019年探讨火星社会设计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机制等。

附 - 世界的本源结构论 - 优雅的宇宙 -  大自然的数学混沌理论 - 人类的演化 - 大卫王国 - 可萨汗国 - 基辅罗斯 - 南宋 - 美第奇家族 - 哈布斯堡王朝 - 华尔街 - 巴列维王朝 - 中日的近代化齐奥尔科夫斯基 - 未来的太空任务 - 系统医学系统合成生物学 - 精准医学 - 仿生学纳米机器人时代,等。

---(2011年-2020年网络日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952-1252663.html

上一篇:人类未来 - 穿越星际的太空探险与开拓
下一篇:人类发展史 - 从生物学到机器学的探索
收藏 IP: 14.28.1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