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法治社会

已有 1551 次阅读 2017-10-16 10:19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与工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转型, 法治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

法治制度 - 信仰理念或伦理辩论的规范与科学方法或管理体制的设计结合。
中国
科技界,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前者是工程-手工业的古代宗法社会,后者是科学-工业的现代法治社会,前者主要依靠经验和师徒关系,后者主要依靠方法与契约关系,当前国内社会存在的“超人及其等级人才”模式本质上是科学界的宗教化现象,思维方式与管理体制需要从前者转换到后者。

这个宗教化现象 - 体现在何处?
“在这个古老的文明中有一种对‘老’的尊敬。例如,在清华我被所有学生尊重,但在美国就不是这样了。”- 杨振宁,参见* -
http://mp.weixin.qq.com/s/Y4IWhuVs-uxUpXjE6NkXJA
也就是说崇拜头衔-职位-资历等过去的成就,却没有足够认识到科学不同于宗教,科学是面向未知和未来的开拓,宗教是面向历史和过去的仰望,近年来国内出现宗教渗入科学或用误解的科学理论传教误解的宗教观念,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宗教化现象 - 然而,哥白尼和哈维的科学革命,则是把科学从宗教分离出来。
仰望诺奖是难以成就诺奖的,只有考察与引进成就诺奖的科研体制 - 包括大学和企业的管理机制,基金会和投资商的运营机制等,才能成就诺奖常态。
比如,冷冻电镜技术发明之后,国内购买仪器设备,涌现了一大批SCN论文的发表,也就是说操作技术远不是发明技术那么关键。冷冻电镜技术发明与用冷冻电镜解析晶体结构,前者理查德·亨德森并没有发表CNS论文 -
https://mp.weixin.qq.com/s/JgkvQeKbn2RPOPCs-4aNQQ,使用冷冻电镜(仪器产品)却发表了一大批CNS论文(期刊产品) - 关键在何处?仍然是创造性的发明 - 冷冻电镜技术。
甲午战争 - 就是一个典型事件,值得深入思考,即,购买仪器与制造仪器,制造仪器与发明仪器,存在什么样的根本不同的策略?
李鸿章购买洋枪洋炮,操练海军,不同于日本学习欧洲的法治体制和制造工业 - 以技术立国到科技立国的策略,类同于购买仪器和购买生产线与设计发明新的仪器和新的生产线,前者总要依赖于购买更新换代的器物,后者学会了开发与制造器物。
操练使用器物的技能或技巧(包括所谓的魔术和占星术与算命术),能竞争过发明器物的创造性思维(包括思辨哲学和技术发明与科学规律的预测)吗?
中国比日本学习(主要是周边国家,却不是欧洲的原创)更彻底 - 日本仍然保存了许多古代传统,而中国几乎与传统断裂,重新复兴也难以重归正宗传统。
教育 - 包括人文教育和专业训练,前者古代体现在国学(西方是教堂)教育 - 即教养,后者体现在当今大学教育。教育关键在授之以渔(人文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还不是授之以鱼(背书或灌输的教育模式);然而,前者尤其是教养或礼教与信仰,则往往是大学之前中小学和家庭的教育,不能用前者来代替后者 - 专业教育,也不能用后者代替前者,如同一个人必须有左右脑一样重要。
科学 - 就是在自然哲学与仪器操作、数据测量和数学分析与逻辑论证的过程建立起来,并脱离哲学(几乎每一门新的科学学科起点都是哲学)而独立 - 成为新的知识体系与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即发现客观规律。科学规律就是预测功能,社会科学也具有规律性,一般宏观具有可预测性,微观的干扰存在非线性波动。
近现代科学的典型特征 - 思辨能力是关键,或思路是关键,而技能是其次的,或说科学方法和产品的工程设计是决定因素 - 无论是社会的法律制度与组织管理,还是实验室和工业生产线,都是力图排除主观和个体差异,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因而,科学仪器和生产设备的制造是核心竞争力。
现代工业,已经不是依靠技艺的手工业了 - 而是,如同购买实验室仪器一样,依照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操作手册,直接培训生产者- 进行操作仪器的培训,如同实验室的技术平台的仪器操作员。
手工业和农耕时代,靠的是技能和技艺或武艺超群,科学时代和机器化工业不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诺奖或工业制造都已经关键在于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 - 其原创的创造性思维。
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发生在欧洲的英国。
-(2017年网络日记,Oct.15-16
评论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952-1081012.html

上一篇:社会转型
下一篇:教育模式
收藏 IP: 119.130.2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