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ingkx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lingkxw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别吓着,罗摩桥看起来只是天然的“桥梁”
2019-7-27 11:46
根据卫星地图拍摄的地貌景观综合来判断,以下报道所提的罗摩桥只是天然的“桥梁”,跨海陆环形山的一部分。沿线隆起的是山峰,下面必然有裂带,类似的地貌在南亚海岛岛弧也不少见。 转帖:卫星拍到地球神秘桥梁,跨洋40公里,科学家放大后却被真相吓退 盛锐数码视野婉如 2019-07-21 09:40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46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冥王星应归入九大行星家族,另外小行星带的母星体也应纳入
2019-7-17 19:19
太阳系行星地位应以其分布的轨道确定,每个轨道环带都将最大的行星,而不仅仅以星体的质量和直径确定。因而,冥王星应归入九大行星家族,另外小行星带的母星——已瓦解的“天女星”(暂时这么称,笔者注。)也应纳入,其可以谷神星为代表。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大自然不会因为我们改变了对天体的归类就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26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为什么海水浇不灭海底火山?
2019-2-6 14:33
因为火山内部的熔融连同气体从火山口释放的压力比外部的海水压力更大。此外,火山带一般都伴随着有机矿藏。借助火山分布信息来找矿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转帖:为什么海水浇不灭海底火山? 1963年冰岛以南海面下一百多米的火山突然喷发,冲出水面的火山灰和水汽柱高达数百米。 一天一夜之后,人们赫然发现海面上多出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32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玉兔二号:来自月球的新春祝福!
2019-2-4 23:02
玉兔二号:来自月球的新春祝福! 2019年02月04日 11:42:12 来源: 观察者网 67 人参与 15 评论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月4日报道,地球上的朋友们,大家过年好!我是玉兔二号,从月球上给大家拜年啦!不知不觉,我来到月球背面已经一个月了。这是我走过的路,是不是已经很远啦,要知道上面的每一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17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陨石坑有两类,一类是陨石撞击靶区形成的,还有一类非陨石撞击形成的
2019-2-1 23:29
陨石坑有两类,一类是陨石撞击靶区形成的,还有一类非陨石撞击形成的,非陨石撞击而成的陨石坑又被称为“对趾坑”或“放射坑”。根据现在获得的地貌和地质资料推断: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美国的巴林杰陨石坑正是第二类陨石坑,它是放射坑。在这个放射坑的地球对趾区存在一个直接撞击形成的巨大陨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22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所谓“宇宙战舰”似蘑菇云凋落物,别担心
2019-1-21 18:13
从《 太空发现5万公里长的“宇宙战舰”群,专家:人类的对手来了!》一文的 第一幅图看,其所显示的所谓“宇宙战舰”,我判断它只是一块“二次陨落的”“陨铁”——蘑菇云凋落物,如果有类似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浮或环绕天体运行,它们很可能是原来介于火星和土星之间的天体解体的物质其中一种形态,不可能很多都是这样的形态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18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三沙的蓝洞是海底”天坑“
2019-1-20 22:17
三沙发现了所谓神秘的“蓝洞”,其实不是神秘的现象,它是海底天坑,这类海底天坑往往与海底裂带相连通。通常,此类地貌还可能表明这一带的地质构造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它是古代形成的陨击坑中心区(形成时间可与岩层地质年代为参考依据)。/陆玲 转帖: 三沙发现神秘海洋蓝洞:深度超300米 2019年01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21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十大最奇特的云结构
2019-1-20 10:50
十大最奇特的云结构 2009-07-12 21:28 分类: 化学图库 作者:zhuofuzhu 云层将天空装扮成一个巨大的美术馆。天空中好似充满了冰冷的水母和烟云随波荡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巨大美术馆里的美术作品--自然界十大最奇特的云层结构。 1、雨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42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奇特云象
2019-1-20 10:47
奇特云象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贵州都市报数字报 云帽 最奶油味十足的云朵。这看起来很像是纸杯蛋糕,但是实际上这是意大利LìtlaDìmu岩石岛的奇特天象,上面罩着一个云帽子。业余摄影师AndreaRicordi抓拍到这个让人惊叹的景象。 滩云。滩云通常因为天气较冷而出现,常 ...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17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