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ingkx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lingkxw

博文

【广东科技报】北回归线地区联动共赢发展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已有 1367 次阅读 2020-3-20 17:57 |个人分类:北回归线|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北回归线, 文化, 旅游, 国家发展, 战略

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8-09/14/content_10_1.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时间:2018年9月14日 来源:广东科技报 第10版


    2018南粤古驿道·广州从化北回归线钱岗论道于6月21日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从化区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从化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生态学会等十多家机构联合组织。来自广州各区产学研政宣各界的代表约50名共聚一起,为更好地响应国家大政方针,进一步推进北回归线地区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会议提出了以北回归线地区联动共赢发展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六大建议。
  在地球上的五条自然气候区域分界线(南极圈、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中,北回归线是穿越国家最多的,并且是唯一穿越我国境内的分界线。在北回归线地区的人类活动创造了持续数千年、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充分利用中国在北回归线地区的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等特有优势,加强区域资源整合、联动、共享、共赢发展,不但能产生特别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发挥更佳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带动作用,而且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海洋发展、传统文化复兴、祖国统一等多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回归线地区联动共赢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  北回归线地区共赢发展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全民共识。

  放眼环球北回归线地区,多数分布于海洋和沙漠,而中国北回归线地区绿洲广布,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气候温暖宜人、生物多样性高、文化多样性高、物产富饶的地区。我国北回归线地区人工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持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建立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耕作制度之上。因此,遵循自然生态之道的生态文化是我国北回归线文化的核心,追求人与环境关系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生态哲学观,与当今社会生态发展潮流一脉相承。北回归线沿线地区生态资源的相似性,是沿线地区生态建设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基础,而其各自的独特性则有利于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关系。

  展望未来,以广佛肇地区为核心地带,以北回归线地区沿线“5+19”省区与国家(中国5个省区、以及全球19个国家与地区)为载体,联手探索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途径,如北回归线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北回归线文化比较与融合、生态科技创新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回归沙漠带”改造和“回归绿洲带”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北回归线地区地质与气象灾害的预警、预防对策和相关工程技术、生态旅游资源及民俗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等等,对加速北回归线区域生态产业带建设,尤其是农业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  北回归线地区共赢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和拥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伟大实践。

  中国北回归线地区,气候温暖,日照充足,水源丰富,数千年以来是热带、亚热带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主产区。发达的农业,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促使人力、资金等资源向城市高度集中,同时也造成农业人口迁移城市后的乡村人口萎缩、“城市包围农村”的环境污染。北回归线地区农村同样面临着乡村空心化、产业凋敝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创建北回归线生态资源共享与乡村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人才、技术和资金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反哺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城乡联动互融共赢发展。

  北回归线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有地理标志农产品,众多的名优特产等优势资源,而且也拥有技术发达、信息交流快捷、物流业发达、农产品出口便利等优势。因此,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北回归线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全方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努力打造北回归线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推动具有北回归线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试先行,力争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引领和示范样板。

三  北回归线地区共赢发展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以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获得了全球多数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

  北回归线穿越中国5省区,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重叠的共有闽、粤、桂、滇等四个省区;北回归线沿线国家地区共19个,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重叠的有8个,除了中国,还有如缅甸、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埃及、印度和孟加拉等。因此,通过气候带相似和北回归线生态文化的兼容性,加强广东与沿线省区之间、以及与沿线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而且也可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与北回归线上更多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交流,进而构建更大范围的社会经济共享发展体系,共同建设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幸福美好的未来。“一带一路一线(圈)”共享发展构想将会进一步丰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拓展其实施的范围,进而更完美地谱写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四  北回归线地区共赢发展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占据着地球71%的面积,是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盘”,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油气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更是人类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支撑。我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海洋辖区面积接近达到陆地面积的1/2。海洋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对海洋资源的客观需要,海洋还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空间屏障,同时也是实现国际资源交流的运输通道。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使中国海洋崛起于21世纪,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强盛与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北回归线沿线的闽、粤、桂三省区面临东海和南海,拥有0.9万多公里海岸线,约占我国大陆海岸线52%。基于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相关性及其所具有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中国北回归线沿线各省区携手海洋生态建设尤为必要,它对促进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全面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  北回归线地区共赢发展与传统文化复兴战略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超过5000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共同孕育了人类优秀的远古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对自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执着的理想追求,被视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北回归线地区萌生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当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社会是从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孕育发展而来的,传统农耕生态文化思想和产业制度对现代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生态建设均具有深刻的传承和启迪作用。历史上,以北回归线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北回归线地区不仅是人类稻耕文明以及支撑稻耕文明发展的历法文明发祥地,而且也是我国大多数民族的世居地。这里形成了极其丰厚的北回归线农耕文化积淀,并以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因此,加强北回归线地区的生态文化挖掘和探索研究,促进沿线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借鉴,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影响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  北回归线地区共赢发展与祖国统一战略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

  台湾是我国北回归线地区东部的第一大省,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约为 3.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岛屿总面积的49%。台湾省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据考古显示:台湾与大陆存在着大量的年代对应的文化遗存,与大陆的民族文化同根同源,语言、文字和传统习俗相似、相同。由于北回归线穿越台湾,使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与北回归线沿线其他内地省区,尤其是福建省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而在实现相同气候带的生态资源交流与共享方面具有独特而便利的优势。目前,台湾与福建、广东以及北回归线沿线其他地区在农业等产业方面的合作成效显著,前景良好。

  因此,积极推进我国北回归线地区,特别是台湾省和福建省、广东省等沿线地区生态文化和产业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发展,构建我国北回归线地区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热线交流合作带,是凝聚人心,托举归心,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抓手。


    广东省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策编:蔡卓平。

  2018南粤古驿道·广州从化北回归线钱岗论道组委会、广州市北回归线生态文明促进会(筹)学术组供稿。

  撰稿:章家恩、陆玲。

  审稿:段舜山、梁达平、蔡卓平、李小玲、黄建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1739-1224478.html

上一篇:[转载]被消灭的唯一传染病,致死5亿人,却被一英国“骗子医生”所攻克!
下一篇:[转载]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通知
收藏 IP: 125.94.2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