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119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1198

博文

Microsoft Office OneNote 2007 常用技巧

已有 4106 次阅读 2010-9-25 01:43 |个人分类:MS|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Tips 1: 利用拖放功能轻松汇总所需信息
    传统纸张式的笔记本或单一的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当文本、音频、视频、数字手写笔记、图片、来自Web的图形和照片,以及来自其他 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序的信息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往往需要应用不同的程序,在不同的地方才能实现信息的获取。而利用Office OneNote 2007,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地方高效地组织、记录和总结各种类型的笔记信息,从而使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1) 打开事先创建完成的OneNote 2007笔记本,然后定位到所需信息的所在目录下,直接将所需资料拖放到OneNote笔记页面中。

    (2) 随后将打开“插入文件选项”对话框,在此可以指定插入文件的方式,如“将文件的副本插入页面”、“插入打印样式的文件,以便我为其添加注释”等。

    (3) 单击【确定】按钮后,此文件就会按指定方式插入到OneNote笔记页面中。

Tips 2: 通过键盘创建表格

     在Microsoft Office OneNote 2007中,您可以通过键盘轻松创建表格,这可是一个非常灵活、实用的功能。借助该功能,您可以方便快捷地捕获表格信息。如果需要创建一个列标题分别为 “学科”、“具体计划”和“备注”的表格,可以执行以下操作步骤:

    (1) 在指定页面中的任意位置输入“学科”字样,然后按键盘上的【Tab】键,便会呈现出1行2列的表格。

    (2) 接着输入“具体计划”字样,并再次按下【Tab】键,呈现出1行3列的表格,输入“备注”字样。

    (3) 然后,按键盘上的【Enter】键,在原表格下方会创建一新行。

    (4) 按照上述方法,即可在输入信息的同时创建出多行表格。

Tips 3: 用醒目的标记迅速标识出特殊事项

     Microsoft Office OneNote 2007提供了一些可与笔记关联的预定义笔记标记。通过对笔记做标记,可以使您非常直观地观察到某事项的重要程度或进展情况。此外,您还可以轻松搜索出未完成的项目。

    (1) 将指针放在要添加标记的段落中。

    (2) 在“常用”工具栏上,单击【标记】按钮旁边的下三角按钮,然后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的笔记标记。

    (3) 执行OneNote菜单栏中的【视图】|【任务窗格】命令,打开“标记摘要”任务窗格。

    (4) 在该任务窗格中,指定标记的分组条件,并选中“仅显示未打勾的标记”复选框,便可搜索出当前未完成的项目。

Tips 4: 快速搜索所需信息

     也许,有的人会疑惑,将内容繁多的资料存放在OneNote笔记本的不同分区、不同页面中,会不会查找起来非常费时费事呢?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 有必要的。因为Office OneNote 2007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OneNote可以在数秒钟之内找到笔记中的任何内容,甚至可以在多个分区、分区组和笔记本中进行搜索。

    (1) 在OneNote窗口右上方的搜索框中直接输入要搜索的关键字,如“压强”。

    (2) 按键盘上的【Enter】键或者单击【搜索】按钮,搜索出来的结果便会以黄色突出显示,便于您查看。

    (3) 出现搜索结果后,您可以单独查看每个搜索结果;也可以单击【查看列表】按钮,打开“页列表”任务窗格,查看包含搜索项的页面的完整列表。

    提示:若要退出搜索并清除匹配的黄色突出显示,可单击按钮。

Tips 5: 在当前页面完成简单运算

     Microsoft Office OneNote提供了计算器的功能,您可以在记录笔记时执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四则运算”),且无需离开当前页面,操作非常简单。

    (1) 将光标放在公式末尾的 = (等号)后。

    (2) 按空格键,即可看到计算结果。

    相信这个小巧、实用的功能,会让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OneNote带给您的体贴与关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5749-366574.html

上一篇:Word插入公式后行距变宽的解决技巧
下一篇:赡养负担
收藏 IP: .*|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