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文革时期科技成果在美国获大奖

已有 3191 次阅读 2014-1-10 15:39 |个人分类:创新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新华社记者 任海军 摄

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

本报讯 (记者仲玉维)北京时间昨日,美国纽约,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中国81岁的科学家屠呦呦走上领奖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2011年拉斯克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

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屠呦呦现在获得了国外的奖项,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饶毅说。在国内屠呦呦名气并不是很大,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无闻到现在,终于被国际同行认可。

■ 人物

40年来她一直研究青蒿素

昨晚,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0年了,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荣誉,但是她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仍在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是同一代的科学家。都是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说起来还是我‘师姐’。”李连达院士说,屠呦呦是个典型的科学家、学者,平时并不善于交际,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可以说,她对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现在也承担了很多课题,还带研究生,非常值得尊重。”在李连达看来,屠呦呦是那种持之以恒的科学家,不浮躁、不像有些科学家什么时髦就搞什么。而原本屠呦呦在6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但她81岁了还坚持工作。“一项成果,40年得不到公认,我想,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会觉得不公平。”李连达说。

在李连达眼里,屠呦呦具有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美德,那就是有什么想法敢于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李连达说。

■ 揭秘

“近40年未得到国内公认”

青蒿素挽救了大量疟疾患者的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应用,重要意义非常大。屠呦呦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当年经历190多次失败后提取青蒿素。

“当初提取青蒿素,屠呦呦的贡献毋容置疑,当然也有几十个单位几百位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去一直有人认为是集体的劳动成果,不能算是个人。”李连达院士介绍。他认为,正确的说法是,青蒿素是几百位科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而屠呦呦的发现起了关键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过去国家特殊情况,不太肯定个人的贡献,所以其成果将近40年在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

“我们国家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上有缺陷,在人才评价和鼓励上有不足,亟待改进。特别是发现人才、鼓励人才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李院士说。而在今年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开幕式上直言,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 说法

“认识中药需实事求是”

现如今社会上出现一些打着中药专家名号,四处行骗的人,影响了人们对中医的看法。而屠呦呦获得这个奖项,让人们重新开始认识中药。李连达表示,中药发展逐年提高,国家投入很大,对中医中药很支持,总体来说中药发展是好的。

“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假冒伪劣药品多。另一方面,在学术上对中医抱有偏见,认为中药是‘垃圾、伪科学’,很多人对中医药不了解。”李连达分析说,有很多人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怀疑中医药是否科学。

他还说,人们对中药的认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个别的人吹嘘、吹得神乎其神,甚至认为中医现在已到了完美无缺、登峰造极的地步,有的商人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夸大宣传等等。“比如,张悟本第一他不是医生,第二是他讲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不能代表中医,说得难听一点,是‘江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到处骗人,目的是骗钱。”李连达说,发现青蒿素的意义,一方面是在治病救人上起了作用,是中医中药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成果,此外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科学水平也有重要意义,屠呦呦获奖不仅是个人荣誉,也是中国人的荣誉。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受屠呦呦研究成果的启发,用石油醚从苦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于1974年10月交给李国桥的小组进行临床验证。

 

   

 

   日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近日获悉,在广州,也有一位老科学家曾参与当年的青蒿素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最先在临床上证实青蒿素抗疟功效,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

 

   青蒿素挽救濒危病人

 

   1967年美国与越南正处于战火之中。当时中南半岛疟疾肆虐,越南政府向我国求援,随后我国成立了“五二三办公室”。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一个验方得到启发,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乙醚萃取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但五例临床试验只成功了一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解释说:“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从南到北逐渐下降,屠呦呦的临床试验失败可能是由于北方黄花蒿中青蒿素过少所致。”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受屠呦呦研究成果的启发,用石油醚从苦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于1974年10月交给李国桥的小组进行临床验证。随后李国桥团队在中缅边境的耿马县发现了一例重症脑型疟,历经50个小时抢救,最终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在临床验证阶段,李国桥团队在云南疟疾流行区治愈了3例重症疟疾和大量普通疟疾。次年一月底,李国桥回到广州后完成了青蒿素验证报告,在3月份的“五二三工程”全国中草药协作会议上做了报告。全国各机构经过几年的努力,最后在1978年完成了青蒿素项目的验收。

 

   古稀之年攻坚复方青蒿素

 

   青蒿素见效快,服药两小时就能抑制疟原虫生长,但是它的疗程比较长。疟疾多发区几乎都是热带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农民们很难坚持,这就导致有些地区疟疾反复流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国桥开始研究复方青蒿素。李国桥教授独辟蹊径,使用短半衰期的青蒿素和长半衰期的哌喹配伍,发现其中第八种效果尤其出色,就以CV-8(中越八号)为名,开始在越南注册生产。短短两年,CV-8就把老牌特效药奎宁挤下了越南必备抗疟药的宝座。

 

   东南亚诸国疟疾疫情减轻后,古稀之年的李国桥又转战疟疾肆虐的东非岛国科摩罗。依据疟疾的复发规律,李国桥仅仅用了四个月,就使科摩罗的疟疾带虫率下降了95%。为表彰李国桥的贡献,柬埔寨王国政府于2006年授予他“莫尼沙拉潘”金质勋章。

 

   ■对话“屠呦呦获奖是实至名归”

 

   南方日报:屠呦呦研究院获奖,舆论上出现一些争议的声音,对此,您怎么看?

 

   李国桥:屠呦呦获奖是实至名归(笑)。她最先发现用乙醚萃取青蒿中的有效物质,这确定了大方向,有了这一步,才有了后面的临床试验。去年,我也有机会被提名拉斯克奖,在回答“你认为还有谁有资格得奖”这个问题时,我第一个写上去的就是屠呦呦。就在拉斯克奖颁布前几天,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之一GSK也把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颁发给了屠呦呦。

 

   南方日报:有种说法,拉斯克奖是诺贝尔奖风向标。您认为屠呦呦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吗?

 

   李国桥:单以青蒿素这个学术成就就事论事地说,这个重大发现早就该得诺贝尔奖了。

 

   南方日报 雷雨 实习生 刘竹溪 通讯员 简福爱

 

   李国桥 男,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市。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导师,青蒿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疟疾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卫生部第一、二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学分会常委。


喜闻文革时期科技成果今在美国获奖感言

/周坚/2011930


923,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今天,在国科网实名制博客中发现博主孙聚天先生9月25日发布的题为“文革时期科技成果今在美国获奖”一博文,喜闻文革时期科技成果今在美国获奖。

据介绍,美国纽约,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中国81岁的科学家屠呦呦走上领奖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2011年拉斯克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

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在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曾引起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屠呦呦现在获得了国外的奖项,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饶毅说。在国内屠呦呦名气并不是很大,她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但她默默无闻到现在,终于被国际同行认可。

据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0年了,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荣誉,但是她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仍在研究青蒿素。

朋友们,笔者一字一句地读完这篇文章,眼眶已经湿润了,我被屠呦呦那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我被中国的三无人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震撼了,我相信三无人才只要思路正确那同样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作为,为此,在激动万分的情况下留下了当时真实的感言,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热烈祝贺我们中国的屠呦呦教授荣获国际科学大奖!不容易呀!40来年了,中国的三无人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默默无闻地研究青蒿素,历时40年还是首先在人家外国设立的拉斯克奖获得公认,真不知道我们中国人都在干什么,40年就在眼皮子底下的现成发现成果竟然无人知晓,最后只能让人家老外来鉴别真赝,难道我们只能鉴别钞票的真赝吗?……,不说了,不说了,否则激动了说出不好的词语来。

最后,再次祝贺我们中国人发现青蒿素,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能有更多更大的发现。作为解析宇宙学创始人的笔者向屠呦呦老前辈致敬!向老前辈学习!坚持!坚持!再坚持!从现在开始,从新也努力个40年,一定将我们土生土长普通中国人创立的解析宇宙学理论完善到底,发扬光大,为土生土长的普通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创造自己土气的辉煌。敬礼!


科研成果如何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 屠呦呦获奖引反思


文章导读:饶毅文章发表后,仅仅过了20天,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24日晚,饶毅亮相凤凰卫视“百科大讲堂”,透露屠呦呦的作用如何被确定,青蒿素研究为何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足够认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757792.html

上一篇:祝科学网知名博主何毓琦院士八十大寿生日快乐!
下一篇:永别邵逸夫
收藏 IP: 60.194.113.*| 热度|

2 曹建军 张卫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