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查新分析:新型胃肠道术式构建及机理研究

已有 3252 次阅读 2011-12-16 15:12 |个人分类:科技查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胃肠道

原创博文
 
国内相关文献:
 

张勤[1]等探讨胃次全切除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术的临床疗效。将远端胃癌患者54例,分为两组,A(26)胃次全切除后应用手工缝合或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口的近端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远端空肠分别结扎阻断,以形成连续的间置空肠;B(28)胃次全切除后行Billroth 式消化道重建;统计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体重、预后营养指数(PNI)Visick分级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漏或梗阻等术后并发症;AB组平均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53min±9min57min±6min(t=-2.145P=0.037);术后6个月时A组体重和PNI均恢复到手术前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Visick分级指数A组明显优于B(u=2.1P<0.05)。研究认为残胃、十二指肠、连续空肠间置术能够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生理通道,并降低胃次全切除术时消化道重建的难度,避免胆汁反流,改善生活质量。

叶再元[2]等探讨胃次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远端胃癌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A16例,B18例。胃次全切除后,A组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B组行Billroth 式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Visie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并用胃镜检查残胃和吻合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年观察,Visiek分级指数两组比较,u=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所有患者平均每日进食量均在术前水平的85%以上,B组只有14人达到该水平。两组手术前后体重减少值比较,t=-2.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变化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A组在1年后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t=-2.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年胃镜复查,A组残胃未发现胆汁反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和间置空肠无充血、水肿,而B组发现残胃内胆汁潴留11(61.1%),吻合口炎症13(72.2%),吻合口溃疡2(11.1%)。研究认为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张勤[3]探讨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体会。在胃大部切除后,以手工或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辅助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3个月观察病人的Visic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结果:10例远端胃癌病人,术后病人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观察,Visick分级指数 8例, 2;所有病人平均每餐进食量在术前水平的85%左右,血浆白蛋白水平有8例恢复正常,有7例病人体重在术前正常体重的80%以上。研究认为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安全简便地完成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难度,并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叶再元[4]等探讨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将32Beagle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实验组ABC和对照组),每组8只。ABC组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分别行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毕Ⅱ式、Roux-en-Y式消化道重建,对照组施以假手术。术后连续观察12周,比较各组手术前后摄食、体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外周血Ghrelin浓度的变化。结果 ABC组术后摄食量、体重及PNI均较术前下降,然后缓慢回升,术后12周,A组摄食量、体重及PNI(26.8±3.3)均优于B(25.4±3.0)C(25.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术后第1天外周血Ghrelin浓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周后,Ghrelin浓度开始回升,术后12周,AGhrelin浓度[(280±15)pg/ml]明显高于B[(180±10)pg/ml]C[(185±10)pg/ml,均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食量、PNI及血Ghrelin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周后体重明显高于术前(P0.05)。研究认为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术恢复了十二指肠生理通道,术后摄食量、体重及PNI恢复更快、促食激素Ghrelin代偿性分泌更明显,为一种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叶再元[5]等评估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空肠间置对比格犬术后的营养状况、肌电活动及胃肠道排空的影响。对30只比格犬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通过连续空肠间置(连续间置组,9只)、毕式吻合(毕Ⅰ组,6只)、毕Ⅱ式吻合(毕Ⅱ组,7只)和孤立间置(孤立间置组,8只)4种不同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术后4组实验犬的体质量、血常规、肝功能、肌电活动及胃肠道排空时间。结果术后12周,连续间置组实验犬体质量为(9.65±1.54kg,明显高于其他3组。术后4周,连续间置组实验犬预后营养指数为2671.9±49.9,明显高于孤立间置组和毕Ⅱ组,但与毕Ⅰ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连续间置组空腹及餐后空肠起搏频率均显著高于毕Ⅱ组和孤立间置组,但与毕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间置组空腹及餐后反口方向起搏频率则显著高于其他3组。连续间置组、毕Ⅰ组、毕Ⅱ组和孤立间置组食物排空率分别为95.4%91.3%93.1%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后,与毕Ⅰ组和毕Ⅱ组比较,连续间置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腹腔粘连更重、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更慢。研究认为对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不能行毕Ⅰ式吻合重建者,可优先考虑连续性空肠间置。

其他研究者相关报道:

福建永安三明市第二医院肿瘤外科徐书楷[6]等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及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近8年来9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经典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Orr)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Y)和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结果:Orr19(20.7%)PRY28(30.4%)mPJIP45(48.9%)。随访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mPJIP式在体重变化、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变化等营养学指标分别为(0.69±1.79)kg(62.54±5.47)g/l(36.21±3.55)g/l,均显著优于OrrPRY两式(P<0.05)。但mPJIP式在血红蛋白为(122.53±19.91)g/l,与OrrPRY两式无明显差异(P>0.05);mPJIP式手术平均用时为(199.29±47.13)min,长于Orr(P<0.05),但与PRY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滞留综合征在mPJIP式中发生率为4.4%,显著优于Orr(P<0.05),但与PRY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湖州市第一医院/湖州分子外科研究所黄三雄[7]等研究三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糖影响。回顾性分析64例手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资料,其中行BillrothⅠ术式8(A)BillrothⅡ术式32(B)Roux-en-Y术式24(C)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胃切除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9个月A组术后空腹血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空腹血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糖尿病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6.8%(43/56),痊愈率为39.3%(22/56)。研究认为胃转流术(BillrothⅡ式或Roux-en-Y)能有效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糖代谢,同时也为糖尿病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浙江省上虞市中医院肿瘤外科项鹤彬[8]等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20016—20086月所施行的全胃切除术采用保留幽门空肠间置术和食管空肠OrrRoux-en-y吻合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其术后12个月无肿瘤复发的96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体重、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观察对比。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间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组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倾倒综合症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研究认为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可作为早、中期上半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时的优先术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不能行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的有效补充。

攀钢密地职工医院王立[9]等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选取20058月-2009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12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Orr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组(A)36例、P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B)36例和间置横结肠代胃术(C)40例,后将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16个月将患者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价,后加以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B组及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1个月时的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6个月时C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间置横结肠代胃术在消化道重建术中是效果较好的术式,优点多,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少,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伍韶斌[10]等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近6年来12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Orr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结果:3种术式在食后烧灼感、进食量、进食次数、体重下降、倾倒综合征、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多于Orr组及反口组(P<0.05)。反口组的贮袋大小及半排空时间显著优于Orr组及P袢组(P<0.05)。研究认为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

河北省涉县医院李凤军[11]等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选择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近期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20055月至200812月,对106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采用了食管与空肠端侧加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Braun)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1月与6个月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术后1月与6个月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优于Braun(P<0.05)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较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也较少。研究认为Orr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窦万强[12]等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TG)同胃次全切除术(SG)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评估全胃切除术后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43例胃癌患者中全胃切除术96例,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3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112例,对其在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字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并对此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餐后腹胀、食欲下降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发生率远低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反流的发生率要高于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其发生率均有随时间推移下降的趋势。i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生活质量以Orr式术组最差,9字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高。研究认为胃切除部位的不同是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9字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马轶明[13]等对2000-2008年就诊于我院的105例胃窦部癌症患者施行胃大部切除术,采取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即胃十二指肠吻合(),胃空肠吻合()以及Roux-Y式吻合,该文对3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徐军明[14]等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对19945月至20024月的15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施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A)53例, Roux-en-Y吻合术(B)37例,BillrothⅡ吻合术(C)62例。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是在传统的BillrothⅡ术式基础上,在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之间加作空肠-空肠Braun吻合,同时对靠近胃肠吻合口的输入袢用10号丝线束扎阻断。将3种吻合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全组术后随访均在6个月以上,术后近期内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9.4%13.5%16.1%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5.4%33.9%AB组均明显低于C(P<0.01);Roux潴留综合征A组无1例发生,B组发生率为2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组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43.2%50.0%A组显著低于BC(P<0.01)。同时发现,术后体重下降者在C组较A组更为常见(P<0.01)。研究认为非离断式Roux术在保留传统Roux术式抗反流优点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术式易发生Roux潴留综合征的弊病,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国外相关文献:

 

Noh SM[15]等结合了连续性空肠Roux-en-Y (uncut Roux-en-Y)和空肠间置的优势,设计了改良Roux-en-Y的新术式,其输出襻与十二指肠行端侧吻合,有一定的空肠间置特点。该研究比较了新方法与Roux-en- Y术式的术后综合症、残胃和食管粘膜的改变情况。

Min JS[16]等比较了不同胃全切后胃肠道重建方法的营养影响。比较的指标是体重、餐后血清分泌反应以及粪便脂肪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胰腺分泌功能和脂肪吸收上,esophagojejunoduodenostomy要优于Roux-en Y esophagojejunostomy

Svedlund J[17]等对比了胃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主要比较了31例胃全切、13例胃次全切和20例空肠S形袋代胃术。研究发现空肠S形袋代胃术在胃全切时并不能改善生活质量、但在次全切后有一定的优势。

Lu SJ[18]等介绍了一种新的术式用于食管癌远端胃次全切,该手术利用残胃重建消化道。
 

查新结论

 

国内外可见胃全切或胃次全切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文献报道(文献1-18),文献1-5为课题组成员所报道,涉及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新术式研究。其他文献涉及式、毕式、Roux-Y式、改良Roux-en-Y式等术式报道,但均未涉及课题组所报道的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十二指肠-连续性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新术式研究,也未涉及该术式避免胆汁反流性胃炎、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对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的影响的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519078.html

上一篇:查新分析:全科医师团队激励机制与绩效指标研究
下一篇:巴尔通体在人和动物中的感染研究(文献分析)
收藏 IP: 114.255.12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