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科学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

已有 4180 次阅读 2010-10-17 16:15 |个人分类:学习方法|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教学, 博客

       科学博客主要用来科学信息交流、学术讨论和知识传播,它的特点是写作灵活便捷、信息内容新、传播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学博客对教学工作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博主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复习试题、教学课件和工具、教学经验和体会、教育研究进展和动态放到自己的博客上,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并且可以很方便地用于教学工作,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我最近给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北京、杭州等地举办的医学科研方法培训班,就采用了我的博客进行教学,与学员互动教学,十分方便,效果很好。

我的部分教学内容,就是博客的栏目:

科研创新
信息分析
引证分析
热点前沿
循证医学
学术不端
相关参考文献:
1、         你认为博客( Blog )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随着博客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这个便捷的网络平台,为各自的教学研究与学习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与空间。博客的利用不仅带来了教学生活与教学思想的变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坚持不懈的利用好博客平台,博客所带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博客改变了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博客的出现,为教师记录课堂教学变化带来了契机,教师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记录每天的教学变化,特别是为记录师生间的学习交流与思想碰撞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与同行专家的交流中,教师更容易将零散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无形中为提炼教师的教学思想提供了机会。博客使我们的教学困惑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也使我们的智慧在有效的交流中得到了提炼。
其次,博客改变了教学生活,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上单一的学习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个性不一的学生需求,教师博客上丰富的教学资料可以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可以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博客改变了师生成长的模式,带来了教育的革新。在博客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风格与个性可以得到拓展与提炼,当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很好的发展时,将会带来整个教育环境的改观。为了实现教学的理想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参与了博客,在博客中记录日常教学生活的点滴,记录课堂学习的变化,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并使教育过程逐渐理性化,为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找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在日益多元发展的社会中逐渐实现着教育的理想,在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学习与沟通的桥梁。
2、你认为如何使用博客( Blog )来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
我认为博客可以增进师生的关系,学生可以留言,老师可以通过博客来和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建立师生专业发展交流、师生交流和学伴交流。博客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沟通反思、知识共享、展现自我的平台。它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定期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博客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关于博客(Blog)

    已有很多文章对什么是博客(Blog)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就不再赘述它的来历,只对博客(Blog)的大概结构和主要功能进行简单介绍。博客(Blog)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它们是基于时间轴以倒序方式排列的,也就是最新的列在最前面;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写作风格,按照自定义的目录进行分类管理。关于博客(Blog)的功能,很多中国博客(Blog)的先行者如大陆的方兴东、毛向辉,台湾的廖肇弘、邹景平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博客(Blog)的主要功能在于三方面:

1.个人知识管理。博客(Blog)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2.信息交流平台。博客(Blog)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博客(Blog)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学生实习交流工具。

3.叙事反思工具。写日记包括学习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写故事,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

博客(Blog)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使得学习者笔记、学习资料得以保存;叙事反思功能使学习者、教师可以积累学与教的经验,形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信息交流平台功能使得学习小组、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因此,“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二、用博客(Blog)方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具有惊人的相似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学习,即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他可以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强调学习的交流与互动,学习者的参与和协作。而用博客方式学习,是时间为序,组织每天的随笔、记事、摘要等内容构筑个体自主学习的知识体系,同时,随着个体博客的内容不断积累,个体可以进行回顾、品味过去所写、所思、所感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不断进行反思,加深感受。另外,通过博客的分享功能,把个体自主学习与周围群体的学习形成交流与互动,形成真正意义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个体学习的兴趣生态圈。由此看来,用博客方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具有惊人的相似。

三、用博客(Blog)方式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关键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不好,再好的课件、再好的课堂组织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呢?那就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就需要用到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而博客(Blog)就具有这样的理论与技术。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

    用博客方式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更注重教与学的参与和协作,更注重参与者发表不同的观点。博客更看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博客的方式发表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博客并不要求意见的统一,但要求意见的针对性和独立性。另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议题,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议题。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的参与,不光是阅读和评论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博客日志,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日志,设置自己的议题,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思想。

    另外,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博客作为自己发布通知、分配作业或提供学习资源链接的在线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信息的评价。

    博客的重要特征就是对信息的过滤,使得信息可以转换成有用的知识,但是博客所过滤的知识到底有没有价值,价值在什么地方,阅读者有没有补充的信息,阅读者对于博客的资料和思想有什么样的观点,都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加以表述。国内外有关实验表明,通过博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博客,记录学生思考、与家长的反馈协作、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资源收集、兴趣爱好等活动,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访问,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总之,博客运用于教学,对教师来说,博客的过程主要是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博客的过程主要是学生个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博客及博客在教学中的作用

http://bbs.zbjy.cn/thread-24080-1-1.html

 博客的产生和发展?
博客这个名称最早由约翰"巴杰在1997年12月提出。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耶西"盖瑞特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12月,这份名单在Camworld网站上发布。其它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到了1999年初,耶西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时隔不久,布丽奇特"伊顿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伊顿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此后,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
什么是博客?
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
努南的解释: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而更多的人这样形容博客: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
也有人这样认为:博客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它可以将工作、爱好和学习有机结合,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积累起来,并在交流和共享中达到思想的碰撞。
博客的分类?
博客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人创作;另一种是将个人认为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读者。博客因其张贴内容的差异、现实身份的不同等而有各种称谓,如政治博客、记者博客、新闻博客等。
博客如何存在?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中国博客的产生?
2002年是中国博客的"元年"。其标志就是"博客中国"网站的建立。不论在技术上表现形式上,还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方式上,就其基本特征而言,中国博客不仅要做到与全球博客的"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是必然的。当然,博客现象的国际性也意味着中国博客的所作所为会对他国博客产生影响,会对全球博客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中国博客毕竟是在中国大传播环境中生存的,有其独自的特点,国外博客能做的,中国博客未必能做,也未必处处模仿;重要的是,中国博客今天所做的是要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影响
  中国博客是一批在互联网上具有话语权的知识精英,他们的影响力是伴随中国互联网和中国IT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几年来,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很有些"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劲头。
  无论如何,中国博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种勇气本身就是可敬可佩的。至于博客的声音导致短信联盟解体一说,我认为实在是抬举了博客的力量。对于在中国现实中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中博客的作用和力量,小看固然不明智,但过高估计也是不恰当的。
今天的中国博客是由中国互联网最早一批的实践者、观察者和评论者构成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具体说是在1998年),他们就注意到了并开始向国内引介德拉吉及其网站"德拉吉报道"。
就技术带来的变化,博客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为:源代码的开放。他们认为这是"博客革命的力量之源",因为它给原有媒体传播格局带来的是一种解构和颠覆性的冲击。如本书中描述的德拉吉对克林顿性丑闻案的揭露、今年JimRomenesko对《纽约时报》假新闻案的揭露等等。博客不仅在某些丑闻的揭露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在诸如911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和伊拉克战争等重大突发事件中,起到了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重大作用。
中国博客毕竟是在中国大传播环境中生存的,有其独自的特点,国外博客能做的,中国博客未必能做,也未必处处模仿;重要的是,中国博客今天所做的是要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影响

博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义
二、博客的功能。
有人对博客的功能的理解是:“博客撰写的文章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网站也绝非是个人网站。博客可以成为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要表达出个人思想,不是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观点,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原因如下:
第一,博客们(名词:指人。)的各方面素质是不可预料的,难于保证他们不是自娱自乐,更难保证他们有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与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的精神,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则更难保证。
第二,博客(指网络空间)作为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它更多的是在发挥一种“言论宣泄渠道”的作用,由于博客本身的虚拟性与公开性,就为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人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找到的舞台,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感受……说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想不写成日记都难。所以将博客理解成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平台是不甚科学的。博客从产生到今天所引起的一次次轰动就证明了这一点:克林顿的性丑闻、《纽约时报》的总编离职、木子美现象……能说这是为他人服务吗?
因为博客的与众不同:
第一,它是平民的媒体,它让平民的话语权更有可能得到保证。事实上,博客与BBS、EMAIL等等在本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博客上可以行为的事完全可以通过BBS、EMAIL等等行为,只不过通过博客在有些情况下更方便一些而已,这要因人而异,就像有些人喜欢用QQ聊天,而有些人喜欢用MSN一样,只是选择的工具不同而已。
第二,博客的作用并不完全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会进一步导致网络色情的泛滥。网络色情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博客,或者说不是网络,而是人本身。木子美现象的出现似乎才引起人们对网络色情的高度关注,并且将其归罪于博客。但事实上,在博客来中国之前,在网络上散布的色情制品比比皆是。为博客判刑无疑是在为网络色情松绑。如今非博客网站的色情“套餐”似乎“非常丰盛,这能愿谁,有一部分人(不仅仅指发布色情内容的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第三,博客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忽视。虽然笔者认为博客与其它的网络通讯工具无大的差异,但由于博客一诞生、一成名就是一副揭丑的面目,所以它已经给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有什么需要揭露的东西就去博客,这是一种不成规范的规范。就像有事就找《焦点访谈》而不找法院一样,博客必然会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三、对博客的思考。
博客作为网络家族的新成员,虽然只有几周岁,但却引起了很多争议。笔者认为,人类在面对新技术时,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多反思自我。博客带着揭丑的历史使命降生,这也许违背初创者的初衷,但这是不能选择的。博客的产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媒体可能再次遭到打击。虽然,可以认为博客是BBS等的变种,但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可能会很有市场,因为它将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劣势与日俱“显”,网络的普及将为传统媒体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第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挑战。对于传统保守的中国人来说,不得不将“性”的问题提到议事议程。中国文化使得大部分中国人谈“性”色变,网络迫使中国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木子美”现象就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挑战。对于“性”,中国人应该摆正心态,不要将其列为“忌讳”的一类话题,要认识到它是人类的天性,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另外,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非常重要,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启动这方面的工程,这是值得可喜的。谈“性”并不是抛弃中国的传文化、伦理,而是对它们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博客使舆论的流通渠道拓宽,反馈更及时,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更容易解决,所以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为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又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通讯工具。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抵制这种恶意渗透。
2004年,期待着中国博客的成熟!
博客的意义:
(一)    博客在生活中的用途
1.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改变,人们疏远了对方,但是,靠博客可以拉紧人越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人与人的交流,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 博客可以作为倾诉的地方,既方便又简洁
3. 博客可以锻炼大家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是与人沟通不再是问题
(二)   博客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1.有利于转变课堂教学策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的客体,教学策略主要围绕如何教而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利用“博客”,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
  2.有利于转变教学过程。“博客”信息丰富,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教学活动就从教师的讲授活动转变为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将迸发出学生思维中崭新的思想火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3. 有利于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博客”,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个别学习、在线交流、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就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面向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和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三)博客作为教学中的工具
1. 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是一种适合学生进行成长记录的心理笔记
2. 可以敞开心扉,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3. 也因为博客可以记录一些生活琐碎,日记等,它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4. 因为记录内容可以很广泛,学习,成长等都可以作为记录对象,博客是教学反思工具
5. 由于博客的公开性,方便性,它又可以做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交换和沟通
6. 因其具有用户帐号和自己的密码,博客也可以作为教师、学生的个人网站
7. 因为其普遍性,方便性,博客可以作为教师的信息发布系统,通知等发放都可以在博客上进行
8. 因其交流的方便性,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
9. 博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
10. 博客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
11. 在博客中,可以有群体,社区,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系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也许它还有更多的作用……
但是,不是每个博客网站都适合教学,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博客的专业提供商,任何一个人只要通过简单的注册就可以拥有一个博客。但是现有的博客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要么功能不完善、要么不够稳定、要么是速度慢,另外面向大众的博客提供商的网站上不可避免出现信息的杂乱等现象,也不能充分发挥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特点,使博客本来就有的优势在不断被网络腐蚀,遗弃……
因此,我们有必要形成自我的教学体系,以一个适用于教学的方式来构建一个真正属于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博客平台,星辰自己别具一格的天地。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建设一个教育博客平台,专门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该平台应具有以下特点:
1、   易于安装和维护,具有较强的信息存储能力
2、  可以发布在互联网上,作为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校园网内使用,保护自己的成果
3、  教师和学生经申请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博客,作为自己开发利用的一份天地
4、  能申请各种类型的博客,如个人私有的博客、小组协作型的博客、电子相册型等。私人的博客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有非公开部分;小组协作型的博客要有三种用户级别:管理员,教师,学生
5、  不仅能达到平台内所有博客资源共享,还能进行跨平台的资源共享。也可以用链接的形式链接到相关学习网站,了解到更新更好的相关学科前沿知识
6、   具有统计分析和评价功能:统计主要是用来统计博客使用者在博客中的活动记录,评估是对学生活动进行的评价。
博客,在中国正在兴起,在教育教学中正在被发掘,但其光芒是强烈的,但愿博客能使我们的教育学习生活都变得更加美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374244.html

上一篇:这是野人吗?
下一篇:科学领域的马太效应
收藏 IP: .*| 热度|

2 曾庆平 孙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