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抄袭76%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已有 3720 次阅读 2010-7-17 08:01 |个人分类:学术不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抄袭

 

文献标题: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汉国;谢文彪;            发表时间:2009-10-15
文字复制比(TR): 76% 重合字数(CNW):[2157]  
小段落数(SPN):[0 ]        -连续重合字数大于100字,但小于200字
大段落数(LPN):[6 ]        -连续重合字数大于200字
未获取参考文献 总字数:2838  
最大段长(LPL):[597] 前部重合度(HR):[70.5%]  
平均段长(APL):[316.3] 后部重合度(ER):[71.4%]  
                 

排序:文字复制比  时间 
非本人
重合文字来源 文献来源 作者 文字复制比 发表时间 选择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华西医学 柳弥;张宁玲;李秋梅;杨林;      44% 2008-07-25
介入热化疗对肝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肿瘤 王徽;张北光;金刚;王纯;王阳;      28% 2007-11-25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孙志强(导师:袁庆海;王徽)      22% 2009-03-01
热疗加局部用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41例临床观察 现代肿瘤医学 韩金声;盛翠萍;梁传新;杨岩丽;黄锡英;      7% 2007-10-25
肿瘤局部热疗与免疫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胡永成      9% 1994-08-10
大功率微波全身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观察 肿瘤 李新娉;虞喜豪;武文森;周建梁;      6% 2007-01-25

 

查上腹部CT。 3.疗效评价:两组病例均介人治疗3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查AFP、血常规、肝肾功能、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上腹部CT等。疗效评价采用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可见肿块消失,并持续l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2个最大相互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无变化(NC):肿瘤体积缩小<25%,症状和体征好转不超过一个月或无改变,无好转的客观指标;恶化( PD):肿瘤2个最大相互垂直直径乘积增大>25%。有效率为CR十PR。 4.统计学处理:采用犷检验,尸<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AFP变化: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FP均大于30ong/ml,治疗后研究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50%以上者10例(50%);对照组巧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50%以上者6例(40%)。 2.近期疗效:见表l。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对比CR(n)PR(n)NC(PD(n)有效率(%)6540 原发性肝癌预后差,外科手术切除率仅10%-30%,而且术后复发率高[‘}。TAcE治疗PHc。具有较好的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与化疗、放疗等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近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05年8月一2009年4月,我们采用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PHCs20例,并与同期采用单纯TA-CE治疗PHCs 20例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PHCs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40例,所有病例均依据其病史、体征、CT、甲胎蛋白(AFP)等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年龄38~63岁,平均53.5岁。全部病例均满足以下条件:①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瘤体占肝体积的70%以下,肝功能childA、B级;②无明显黄疽、腹腔积液、恶病质或远处转移;③门脉主干无栓塞,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2.方法: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采用TACE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于TACE后第1天开始热疗,隔天1次,共5次;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TACE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SF RH导管,常规进行腹腔动脉及肝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成功后,视病灶大小、肿瘤血供及患者肝功能等情况决定化疗药物及碘化油用量。化疗方案:丝裂霉素10mg,毗柔比星20mg,替加氟1000mg。深部热疗:以HG一2000型热疗机对肝区加温,辐射器距皮肤SCm,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的加热方法,以病人的最佳耐受温度为宜,在3-smin内使肿瘤中心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1.5一43℃),输出功率200一300w,加温时间40min。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检测AFP;2周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测定方法:取外周血经肝素抗凝后,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CD3十、CD4十、CDS+和NK细胞,流式细胞仪(FCM)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测得各淋巴细胞亚群相对百分数。两组病例均介人治疗3次,均于每次治疗后l月余复研究组对照组 3.热疗组和非热疗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治疗前2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检测,热疗组CD4+、CDS+、CD4十/CDS十及NK细胞明显高于非热疗组,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热疗组患者的NK细胞治疗后有明显增加,en4+、CDS十、eD4+/CDS十治疗后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非热疗组CD4+、CDS+、 CD4十/CD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比较 组别TACE联合深部热疗 TACE20(前) (后)20(前) (后) CD4+19.20士2.8718.10士2.9820.11土2.8215.60土3.70 CDS+20.10土2.5020.50士3.652 1 .80士3.601 8.50士2.87CD4+/CDS+0 .88土0.060 .78士0 050 .83土0.050 .68士0,06 NK7 .10士2.19 .50士1 .66 .80士1 .905 .70士1 .754.生存率: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55%(11/2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35%(7/2O)。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讨论TACE已成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TA-CE通过阻断肝癌血供,导致肿瘤组织缺血、缺氧,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HG一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应用13.5 MH:高频震荡电流,通过空气作为人体和电极之间加热的介质,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肿瘤组织,电磁场的能量被肿瘤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并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以杀灭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血管结构不规则扩张、扭曲、受压闭塞,且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反应差。这些血管形态学特点致使肿瘤血流速度缓慢,因而肿瘤组织受热后散热不良,热量聚集,温度往往高于临近组织3一7℃[2〕。这种差别使肿瘤处于杀伤温度时,正常组织温度低而不受损〔’〕,从而形成高温作用于肿瘤组织的选择性。研究表明:高温可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使肿瘤组织药物浓度升高,高温与药物相互作用加重了对DNA的损害;此外热疗改善了微循环,增强了组织的灌流量,有利于化疗药物进人瘤组织。本组病例研究组AFP降低幅度、近期疗效均较常规TACE明显。 目前肿瘤热疗后准确的免疫刺激机制尚不清楚,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种途径:①热疗破坏或解除肿瘤细胞分泌的封闭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机体恢复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反应〔4〕;②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加热可以合成一种应激性蛋白一热休克蛋白(heat shoek protein,HSP),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但HSP只能产生针对自身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对其他肿瘤不具有免疫效应〔’〕;③多数学者认为局部热疗会增加肿瘤细胞膜质流动性,使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的抗原流动性增加,抗原积聚在细胞表面,使肿瘤抗原暴露,有利于抗体与补体结合;另外,热疗后肿瘤细胞变性,蛋白分解的产物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的免疫效应。从本组研究的结果来看,非热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Cn4‘、CDS‘、CD4‘/CD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尸<0.05),说明抗肿瘤药对免疫细胞有极大的杀伤力。而热疗组治疗后CD4‘、CDS+、CD4‘/CDS+下降不明显(P>0.05),这证明热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淋巴细胞的增生,弥补由于抗肿瘤药所引起的免疫损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热疗组CD3十、CD4+、CD4十/CDS+及NK细胞明显高于非热疗组(尸<005),这表明在常规介人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热疗会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力,对防止肿瘤转移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344758.html

上一篇:抄袭70% CT导向下~(125)Ⅰ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抄袭53%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脂联素和FFA的变化及其意义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