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找到自己

已有 3844 次阅读 2013-11-5 21:15 |个人分类:教育镜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海淀

找到自己

---蓝莲花瓣---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黄昏雨》的小说,作者名叫袁筱一。

       小说主人公是一名女子,她厌倦了大城市的生活。离开男友,离开那个熟悉而厌倦的城市,来到安静偏远的乡村生活。在这里,她遇见了和他一同在这里教书的“我”。由于她已有身孕,我做了名义的伴侣。而我和她相伴坐于灯下,却相互之间毫无交流的兴趣,更加凸显人生的寂寞孤独。她对教书感兴趣,有一个叫二和的学生,家里情况不好,受到她格外的关照,她在物质上资助二和,在学习和精神上鼓励二和。而她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有些落寞。“我”以一个男性的冷静和敏锐对她说:你想再造二和?我们是谁?就像村前的小河,人们舀水做饭,也会把污水道进里面。她没有说话,也许她无话可说。时光一天天流逝,她的产期也渐渐临近了。在漫长不过一两年的相处中,她曾经告诉过我,她不喜欢凄惨潮湿的黄昏雨。终于她去医院生小孩了。可是,一如她长久以来的沉默,她没有配合医生,她带着自己的小孩永远地沉默在那张产床上。那天下午,正是凄惨潮湿的黄昏雨,“我”自述道:她不知道我也不喜欢这样的黄昏雨。

       写这篇小说的人,当时很年轻。读它的时候,我也很年轻,正是在大一。当时我很感动,对这篇小说印象深刻。可是,这两天,这一段时间我都会想起这篇小说。而今天,我看到一篇报道。是关于北京海淀初二学生跳楼自杀的报道。当然表面上,这件事和这篇小说是毫无关联的。无论是报道本身,还是网民的留言,大家目前说话的热点是“问责”。是的,前者毕竟是小说,可是后者,令人痛心不已。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帮助她,使她免受闲言碎语的折磨,也使她有形式上的伴侣,降低了孤独的程度。但同时也是“我”摧毁了她最后的一点光明,“我”揭穿了她的梦想,告诉她她无力再造二和,二和的命运是自己的。我还顺便给她说明,人生是无处可逃的,那些“污水”都是人生的成分。不能否认,“我”所说的都是正确的。但是,是不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把活着当成是正确性和真理性?她,在她最软弱的时候,只能在“我”的无比正确的面前选择逃避。

      如果说她是一个丢失了自己的人,那么小说中的“我”也是一个没有找到自己的人。如果说,她无法再造二和,“我”教书,也无法再造学生。但是,“我”和她所作的都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因为,她和“我”与那些人有生活的交集,有共处的机缘。

       而现在,家长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是指导 命令的多,还是鼓励的多?就是,鼓励,也是要孩子顺应着自己的思路来走。在孩子的做事中,家长强调的,是事件的效果,表现的好坏,而不是孩子本身。教育和训诫呢,一定要说明自己的正确,官僚主义的强调“重要性”。教师,也是家长。我们思维的底色就是要做对,要正确。我们擅长的事情,是说教。而不是,前瞻一步,在说话之前,考虑话的效果,考虑对事件本身的建设性办法。其实,大家都把自己给丢了!说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前途,要求着孩子上进上进,要求着是自己奋斗奋斗,还要指明什么是正确的。唯独不能想起的是,生活其实就是一天加上另一天,生活不是一个终点。不要忽略了自己本身,不要忽略了孩子本身,不要把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孩子的自信上,把孩子当孩子,帮助他建立自信,走过年少的岁月。

        其实,小说中的女子做一个再造二和的梦,那也无伤大雅,不妨真理。更为主要的是,真理,是一个遥远的方向。而好与坏,优秀与平凡,常常都在于是谁在说,怎么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739327.html

上一篇:冷静的排球赛
下一篇:在西西弗斯的路上
收藏 IP: 202.201.94.*| 热度|

10 王春艳 武夷山 刘艳红 赵美娣 李学宽 陈湘明 鲍永利 张忆文 王成社 何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