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不抛弃,不放弃

已有 9092 次阅读 2009-11-5 16:08 |个人分类:科研教学絮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生, 目标, 期中考试, 职业自豪感

    这些天是期中考试,不停课,有些系晚上考,有些系周末考,我们系是下午最后两节课考试。所以,忙得不亦乐乎。

    昨天早上好不容易有没课的空挡,正高兴呢,收到了一条短信,曰:“葛导,昨天的热学...对不住了,哈哈,没办法啊。”看了它,俺心里的感觉也还蛮复杂。呵呵,俺还没当什么导,他们倒给我升级了,当然,给我升级就意味着给他们自己升级嘛,我的级别越高,他们的级别也就应该越高啊。这些人,先不去考试,自己过过嘴瘾。

    三个班一百五十来个学生,我认识的很有限,这给我发短信的是谁,我也不知道,姑且把他看成是学生的一个代表吧。我知道,他这是想看看我的反应。费了这么大的努力,还别出心裁出的题都和别的老师不一样,考砸了,那也是我这个“总设计师”的一种失败,我应该生气、伤心才对。凭心而论,我还真有一点点沮丧。不过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在他发短信之前我已经翻看了他们考卷的答题情况,与我以前面对的情况没有两样:学习的和不学习的,还有随意潇洒学习的,就这样三种卷子。这样的分布情况不会因为我认真努力而有所改观的,所以,我真的不必要伤心难过。

    但是,我却必须面对这个状况!只不过得以比较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它,着急和伤心于事无补。我面对的状况是什么呢?他们基本都在听课,但是有一半的人只带一本书,不带笔记本。带笔记本认真的记笔记、积极演算的人有三分之一,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偷闲闭目养神的,或者看窗外风景的。课下认真回味的人数,那可能就更少了。说实在,在我的课堂上大家的表现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不能要求更高。毕竟这是一种现状,不只是在我们学校,这是个普遍现象。造成这种学习现状的原因很多,我不想追究。但是这说明一大部分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低效率的问题-------不动笔想学好理科的可能性太小了,我以前也带过数学系和化学系的学生,经常在饭后散步的时候遇见他们在道边树下“背”普物。当然,这种方法的背后就是全社会的浮躁。

    可是,这种浮躁不是学生们的错误。而我,一个当过学生的老师,我不能否定已经是基本长成大人的学生的“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就算我知道错在哪里,我也只能引导,安静地等待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解决或者更正这个错误。那么,我现在站在讲台上干什么呢?我只是一个播种的人,播种一些语言和认识和思想的种子,至于这些种子发不发芽,什么时候发芽,那是未来的前景,也许我是无法知道的。

    教育产业化造成了这种结果,在来大学的路上过度的要求学习造成了这种结果。我抱怨是没有用的,而他们毕业后虽然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但总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而我还不能肯定我今天教给他的东西,明天会成为他们的职业。因此,这里没有我可以抛弃的学生,我只能对他们说,我不以分数取人,在我眼里只有学与不学的人,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只要他坐在我的课堂里,他就是我的学生,我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但是,我是一个教书匠,并且,是一个将要终身从事教书匠事业的人,我需要我自己拥有一种职业自豪感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所以,我不放弃我的理想,我将继续在自己的讲台上“努力”。我不认为“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是中肯正确的,但是,我相信,总有人会受到我的启发,我撒出去的种子就算真发不了芽,那它也可以成为别的“芽”的化肥!

    所以,在我“失败”的今天,我决定不抛弃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也决心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且,我很有信心,我从这些“不会学习的”学生身上也看到了很高的自我期许和意气风发,我打算“老谋深算”地让他们跟着我的思路走。于是,我给他回信说:“我得祝贺我自己,这跟我预计的情况一样啊......浅尝辄止,就是你这种好像见过又无话可说的样子。我不急,你得努力,咱们还有一次机会。”

    嘿嘿嘿,明天要和三个班都见一次面,讲完课之后得把那个有关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故事给他们讲一下,再推一把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268361.html

上一篇:被“绝热功”难住了
下一篇:成长的蓝本(一)
收藏 IP: .*| 热度|

14 武夷山 孟津 陈绥阳 罗帆 杨秀海 陈国文 黄晓玉 周炫 吕喆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李学宽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