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近现代医家有着强烈的“寒温统一”诉求,为何至今无法实现,症结在哪里?
聂广 2025-5-12 10:16
按:作为知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简洁性,而非杂乱无章。如果研究对象一致又在同一个范式下,还有知识共同体的认同,仍然无法实现其理论的规范化、技术的标准化,问题肯定在于该体系发生学上,出自其内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作为人工智能Deepseek,它在大数据计算和逻辑理性方面远超人脑,即通过分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7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Deepseek,可否以《外感病学》取代《伤寒论》《温病学》《疫病学》?
聂广 2025-5-11 15:51
按:我很奇怪,为什么遵循逻辑 和计算的Deepseek会反对这个提议,它的反对 理由 是否充分?因为在祖国医学体系里, 《伤寒论》《温病学》《疫病学》的研究对象明明都是外感病,如果同一医学范式下的同一研究领域即存在不可通约性,那么它为什么还要信誓旦旦地 认定:中医外感病与西医感染病有可能融合?如果中医学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0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周雪光:科学理性正在制造一场“意义”危机
聂广 2025-5-11 09:53
来源: 科学的历程 2025 年05月10日 17:29 湖南 没有人会怀疑,过去几百年里,人类正身处一个科学的时代。 对于我们来说,科学不只是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在技术的背后,一种强烈的信念支撑着我们:科学的就是正确的,崇尚科学就是崇尚真理。一个人想要摆脱蒙昧、拥抱理性,首先就要拥抱科学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2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病机学说与病理生理学的差异,看中西医知识体系之间的冲突与沟通
聂广 2025-5-10 22:22
就研究对象而言,中医病机学说与西医病理生理学完全重合,而理论表述却南辕北辙,各说各话。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就定义而言,中医病机学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0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Deepseek帮两学兄改诗
聂广 2025-5-10 17:27
一、请改写下诗为七律:“知乎创作二年余,五十万字实不易,专家坐诊仍精诚,新冠肆虐昏天地,七旬老人笔难辍,洒向人间尽春雨,传承守正吾辈志,意真中医创奇迹 。” deepseek : 经核查,原诗存在平仄不谐、对仗失衡问题。改作如下: 《七律·中医传承咏怀》 两载耕耘驻知乎,经年累卷未言孤。悬壶济世情 ...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外感病与西医感染病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聂广 2025-5-9 22:39
中医外感病与西医感染病在理论体系、病因认识、诊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一定的同一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两者的异同: 一、差异性 1. 理论框架 (1)中医外感病 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以“天人相应”为核心,外感病是因人体正气不足,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或疫疠之气)侵袭所致,强 ...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12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尹常健学兄“病、证、症”为轴心的中医药诊疗新模式
聂广 2025-5-9 20:16
4 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刊载了尹常健学兄的大作“建构以‘病、证、症’为轴心的中医临证新体系”。该文是沈自尹院士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仝小林院士“以证为基,以症为靶,以病为参,以因为据,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的类似提法。当然,仝小林院士还提出了“态靶辨证”的诊疗模式,并进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2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病因学认识的差异与互补
聂广 2025-5-8 21:43
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病因学认识在理论框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同时也存在互补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两者的差异与互补: 一、中西医病因学认识的差异 1. 理论框架的差异 (1)中医病因学 外感病因 :以“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为核心。六淫是气候异常或人 ...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110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刘川鄂:湖大人与聂华苓
聂广 2025-5-8 15:46
我已经到了遇事容易伤感动情的年纪?伤感记忆力大不如前,伤感岁月流逝之快到无感,伤感对美和爱失去了敏感和热情。更伤感的是,进入了人生的送别季。送别亲人,送别老友,包括相知不相识的老友。 我在心灵上与之亲近的人,即使素昧平生,他们的远去也会使我怅然很久。而且,往往,我对他们的突然离开,冥冥中会有一 ...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8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病机学与西医病理生理学可否融合,如何融合?
聂广 2025-5-7 20:55
什么是中医病机学?即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包括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证候以及脏腑气血虚实等的变化及其机理等。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即以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免疫学 、 病理学 、 生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3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8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