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汪策(Charlie):武汉协和医院之父——杨格非

已有 12461 次阅读 2021-2-1 16:18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1.jpg 

(图片出自网络维基百科)

武汉协和医院(文中简为协和医院)大楼门口,树立着一尊铜像,铜像是纪念一位英国威尔士出生的人,他的中文名字叫杨格非,英文名叫Griffith John。他就是武汉协和医院前身汉口仁济医院的创始人,当然也就是武汉协和之父,武汉协和人应该永远记住他。

2.jpg 

杨格非塑像(卢永昕摄)

谈起协和医院,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北京协和医院。然而在湖北武汉中山公园隔壁也有一所协和医院,两所协和医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武汉的协和医院与武汉的同济医院并驾齐驱,在湖北甚至华中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两所医院均为同济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湖北人有句顺口溜,“只有一口气,赶紧送同济;同济救不活,赶紧去协和”。足以说明同济与协和两家医院在湖北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同济医院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不会对同济与协和两家医院进行比较。笔者是同济医学院医疗二系毕业的,同济人一听就知道它的意思,即教学,临床实习均在同济医院这边进行。对于同济医院各处已有很多介绍了(包括刚刚过去的120周年院庆)。2021年新年伊始,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及华中大校友会英国分会联合组织了一个关于协和医院的历史的网上讲座,主要是讲协和医院第一任院长纪立生医生(Dr.ThomasGillison)一家三代人在协和医院的故事,由纪立生的孙子纪华福医生(Dr. Walford Gillison)主讲,讲座开始时纪华福医生稍微提了一下创始人杨格非,用纪华福医生的话来讲,杨格非具有迷人的个性和特质(Amazing personality and amzing character- from Walford Giliford)。我对母校这些历史都感兴趣,于是又做了一些文献搜索,特别了解了一下杨格非非凡的一生。

1. 儿童与少年

1831年12月14日,在英国威尔士南部城市叫做Swansea(音译斯旺西,意译天鹅海)Greenhill区的地方,一位男孩诞生了。从此斯旺西就与中国,武汉,及协和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斯旺西面临着斯旺西湾,1831年正是清道光十一年间,咸丰帝出生,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问世。家人把男孩取名Griffith John(后来到中国,他就音译加上一些中文元素而取中文名为杨格非),杨格非是John(杨)家里唯一的一个男孩,他的降临给家人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3.jpg 

杨格非的出生地

然而杨格非的家庭属于较贫困的社会层次,家里是铜矿工人,一家十二口人曾挤住在二间房内,父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那个年代霍乱流行,就像今日新冠流行一样,出生八个月后,杨格非的母亲便因霍乱而离开人世,从此失去了母亲。父亲挣钱养活全家,但真正把杨格非带大的是他的婶婶,婶婶给了他母爱。然而祸不单行,在杨格非十八岁时,父亲也因霍乱而去世。

因为家境贫穷杨格非很早就缀学了,别的孩子能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12岁就在杂货店当童工。虽然家境不好,但贫贱不能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杨格非天生聪慧,特别有语言及演讲天才,在业余时间,有空就找书本阅读,他非常好学,自学所得到的的知识比同龄在校生还多。也许因为经历过贫穷,所以理解贫穷,为他日后在中国内地贫穷的地方传教,扶贫打下了基础。

因为天分很高,八岁时他就成为斯旺西Ebenezer公理会教堂正式会员(Ebenezer Congregational church,Swansea),十四岁时就作了第一次基督教布道,十六岁的他开始在教堂定期讲道,人们称他为“男孩布道者(boy preacher)”,真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

 4.jpg

杨格非年轻时去的教堂

2. 青年时期

1850年十九岁的杨格非通过自学考入大学,在威尔士的布雷肯学院(Brecon college)学习了三年,1853年22岁的他加入了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LMS),这是一个重要的传教土协会,最早进入了中国,日后武汉协和医院与伦敦会便因为杨格非而联系了起来。

在布雷肯学院毕业后,接着杨格非在英格兰的贝徳福德学院(Bedford College)学神学,因成绩优异,加上传教任务需要,他提前毕业了。他被伦敦会指派去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因个子小,当时他很多人还管24岁的他叫做“孩子”,有些人开玩笑说,“这位小孩会把中国带向基督”。年轻的杨格非认为他是带着上帝的旨意去中国的,去帮助中部中国传播宗教,提高健康及教育水平。

这里顺便说一下Missionary这一词的中文翻译,中文译为传教士,从字面上看似乎只做传教一事。但是英文的Missionary却是含有“带着上帝派给的任务而来的人”之意,所以他们任务不仅是传教,也会做慈善,帮助发展教育,医疗, 赈灾等义务的。

3. 远赴中国(大清帝国)

1855年对于杨格非来说是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杨格非24岁,成为了牧师,并与玛格丽特.简.格理菲斯(Margaret Jane Griffiths)成婚,简的父亲也是一位传教士,叫David Griffiths(其姓Griffiths与杨格非的名Griffith有点相似)。

也是在这一年,新婚燕尔的杨格非夫妇坐上了轮船,在海上航行了四个月, 九月才到了中国上海,真可谓是春暖花开别故土,秋寒叶落抵新家。

这儿要补充一下,之前他差点是要被派往马达加斯加的,如上所说,是伦敦会让他去中国传教的,估计杨格非夫妇内心里也在偷着乐,毕竟那遥远的东方国度更有神秘感,更有吸引力,也更能发挥他的才华。

4. 中国的头五年

刚开始在中国的头几年,杨格非主要在上海熟悉环境,学习语言,并在附近传教。由于出色的语言天赋,他在六个月内就可用中文与人交流了。此时正值天平天国(1856-1864),开始杨格非同情他们,1857年还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1860年8月,他在苏州见到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后来又见到了干王洪仁𤣳,最后到达南京获得了在太平天国管辖区内自由传教的权利。

5. 在汉口的51年

来到中国五年后,也就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北京条约签订,这个条约规定了中国内地可以向外国传教士开放。杨格非便成为进入中国内地省份的最早的传教士之一。

1861年6月21日杨格非从上海来到汉口(那时还没有武汉一说,所以都单独用汉口,武昌,汉阳),成为第一个进入华中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从此,他以汉口为基地,在华中地区范围活动,湖南,四川,陕西均有过他的足迹。有一次旅行曾达3千英里。得益于天赋的语言能力,他一下就学会了汉口方言,而且讲话很有号召力与感染力,所以吸引了很多粉丝(现代语言),所以他又被人们称为“华中传教士之父(father of missionaries to central China)”。

直到1911年离开汉口回到英国不到一年去世,汉口一直是杨格非的工作基地,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儿度过了50年的生命,一个是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最长的时间留给了汉口的英国人。当然,有极少的时间,也就是在1863年在武昌住过,1867年在汉阳住过。那么他在武汉这个50年当中,他创办了学校,教堂,医院等等。学校比如说武汉市第四中学,医院比如说现在最大的武汉协和医院的前身仁济医院和玛格丽特医院,还有其他的一些教堂如荣光堂,寿恩堂等等。当然本文主要是关于杨格非与协和医院的建立。

在汉口,为了方便传教,他没有住在英租界,而是住在后花楼街,虽说是高鼻梁,白皮肤,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腔。

1866年,他决定在汉口修建医院。有资料说他受到了其他传教士的启发,但根据我在2021年一月听的协和医院第一任院长Thomas Gillison的亲孙子Walford Gillison 的网上讲座,他认为杨格非是受到当时英国大使馆医生里德(Dr. Reid)的启发和鼓励而做的决定,里德医生说,你既然修建了教堂,学校, 为什么不去修建医院呢?当时华中地区基本上没有医院,也没有西医,大夫看病是不懂解剖,生理,药理的。人们基本上是根据自然选择法则,适者才生存下来。而且,那个清末的中国,十分动荡,生活贫困,传染病肆虐,十分需要医院,进一步,还得让中国人能接受“拿刀子”的西医。

于是他开始在英国通过他的各种关系,特别是教会的关系集资,在汉口买了一块地,1866年9月3日,在汉口他传教的教堂旁边新建了协和医院前身仁济医院,汉口仁济医院英文名称为Hankou London Church Hospital,属于杨格非所在的伦敦会管辖下。仁济医院也就成了华中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估计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了。

 5.jpg

汉口仁济医院

6.jpg 

汉口仁济医院

开始医院只有两间病房及一个兼职医生,几年后,越来越多的英国医生前来服务,刚刚开始仅有15张病床,到辛亥革命1911后,即杨格非离汉时,病床达到60张。

最开始的几位在仁济医院行医的英国医生是:

1. DR REID

2. DR SHEARER in1870,2.5年

3. DR KENNETH MCKENZIE,4 年

4. DRWILLIAM MAWBEY 4

5. DRS TANG AND DR BEGG 兼职直1893年

6. DR TOM GILLISON,及纪立生医生 1883-1928(仁济医院),前面的都是一些短期工作的或兼职的医生,后来杨格非要求需要一个常任的医生,于是纪立生医生从1883年在仁济医院任职开始,后任协和医院第一任院长,直1937年在汉口去世,在汉度过了54年。

杨格非坚持要求免费为病人看病的原则,他的理念是,人们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也不可能去顺利地接受宗教,应让穷人也能享受到医院就医。当时有不少人反对,认为这样医院不会支撑太久的。

1862年,英国循道会(Methodist)传教士郭修理(Josiah Cox)自广东来汉口,杨格非将金庭公店房屋以及汉正街一带让给循道会布道,自己去下游的花楼街购地,建造花楼总堂(名格非堂,即今日黄石路口的荣光堂),1863年,在汉口夹街建造华中第一所教堂——首恩堂。1864年7月,在武昌建造了一所教堂(崇真堂,2000年恢复使用)。

1866年如上所述创办了汉口仁济医院(汉口协和医院的前身)。

1868年杨格非还建造了武昌仁济医院。武昌当时还有一家圣约瑟教会医院。后来圣约瑟医院并入武昌仁济医院。解放后武昌仁济医院成为后来的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那个时候他先后在湖北孝感、天门以及黄陂、汉阳等地建立教堂。他和他的同事在湖北省建立了至少100个传教站,故又被称为“街头布道家”。

杨格非到中国后只回过英国三次,他的两任妻子,二个儿子均在汉口或回汉口途中去世。1870年,第一位太太玛格丽特. 简生病,他们回到英国,1873年,太太在回中国途中死于新加坡。1874年,杨格非与一位传教士的遗孀简金斯(Mrs. Jenkins)结婚, 1885年第二任太太在汉去世。

1891年,为纪念生病去世的第一任太太玛格丽特·简,在仁济医院主楼旁建了玛格丽特妇女医院。于是有了男女医院,医院也扩大到60张病床。

7.jpg 

仁济医院主楼旁的玛格丽特妇女医院

8.jpg 

玛格丽特妇女医院内

1905年,74岁的杨格非在传经时,突发中风,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此时已是烈士暮年了。

9.jpg 

1905年的杨格非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为健康及安全原因,在女婿施伯珩(Shi Boheng)护送下离开汉口,1912年一月十二日到达英国伦敦,1912年7月15日在伦敦逝世,后遗体运回了出生地斯旺西,安葬在教堂后院里。享年81岁。

在杨格非去世14年后,1926年汉口仁济医院(伦敦会杨格非创建)与汉口普爱医院第二分院(英国基督教循道会所建)决定合并,合并后于1928年4月更名为汉口协和医院(Hankow Union Hospital)。建立了新医院(现在地址),两个原因叫协和医院,(1)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LMS)与循道会(Methodist medical society),(2)男女医院合并。

10.jpg 

1928年的汉口协和医院(Dr. Gilliford)

6. 活在湖北,武汉,同济医学院及武汉协和医院人们心中

作为作家,翻译家,和传教士,杨格非的中文口语和书面文字都精通流利。他是一位有影响力和雄辩的演讲者,在中国人中广受欢迎,人们们会聚在一起听他传经讲道。他在培训和指导众多中国传教士方面尤其成功。他还写了很多宣传小册子,撰写了许多受欢迎的著作,并担任了中部传教士学会主席多年。他1885年将新约圣经,诗篇等翻译成中文,由于他的卓越贡献,1889年当选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公理联盟主席,但他拒绝接受了此荣誉,因为他舍不得离开心爱的中国汉口。同年(1889)爱丁堡大学也授予他博士学位,表彰他对中国人所做的贡献。他曾说过,如果再给他五十年,他还是会在汉口工作五十年的。
在他的家乡斯旺西,他被给予蓝牌(下图),蓝牌是给予家乡出去的杰出人士的,共有十余人获此荣誉。

11.jpg

中国人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杨格非就是协和医院挖井人,是协和医院绵绵流长的水源,无论是同济人,还是协和人皆为同济医学院校友,我们都应记住这位不远万里,来到武汉,在汉呆了五十年(中国共度过56年生命)的英国人-杨格非这个协和医院创始人的名字。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那么,湖北,武汉,协和的人们就不应该忘记160年前把西医带入了武汉的杨格非。

附:杨格非(1831-1912)重要年鉴(本文作者编)

 12.jpg

1831:12/14/1831 born in Swansea Wales

1832 mom died cholera,father raised 4 kids8 yo member of father church16 boy preacher

1849:father died of cholera

1850:Brecon Independent College

1853-1855?Bedford Academy in England

1855:age of 24,went to shanghai.china,4 months sailing

1861:arrived in Hankou on June 21,1861 with Robert Wilson March 16,

1862:In Hankou he baptized his first convertJuly 19,

1863:opened the first chapel;andFebruary 26,

1864:opened the first schoolSeptember 3,

1866:opened the first hospital(汉口仁济医院)

1905:suffered a stroke while giving a sermon causing paralysis. October,

1911:left Hankou escorted by his son in law Shi Boheng,

1/1912 arrived London due to Wuchang uprising and may be health reason.July 15

1912 died age 81 in London,buried in his native Swansea

References

http://www.bu.edu/missiology/missionary-biography/i-k/john- griffith 1831-1912/http://bdcconline.net/en/stories/john-griffith

https://www.bbc.com/news/uk-wales-south-west-wales-38775379 Dr Walford Gilliford's Lecture

http://chinachristiandaily.com/news/category/2020-03-09/griffith -john--father-of-central-china-protestant-missionaries-and-founder-of-union-hospital_888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70058.html

上一篇:曹东义教授,最好公布一点数据
下一篇:武昌花园山的故事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