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

已有 4996 次阅读 2021-1-18 17:48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赵月峨,王淑兰,史套兴. 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3):157-159

不同新发传染病来源不同,影响其发生及出现的原因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促成其发生或流行。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内在原因是源于出现新的致病微生物、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改变等。新发传染病出现的主要表现:(1)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发生新的传染病。(2)发现原已存在的传染病病原体,包括原以为非传染性疾病因致病病原体的发现而被确认的传染病和新发现病原体的已知传染病。(3)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人并致病。(4)原来极少发生或散发,近来出现流行的罕见传染病。(5)发病区域改变或明显扩大的区域性传染病。(6)原来临床症状较轻现在变得严重的疾病。(7)曾得到控制,但出现抗药性或重新流行的疾病。(8)出现了慢性病症。从传染病基本流行规律而言,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的因素主要为传染源的变异、疾病的传播途径及方式的改变和人类自身对疾病抵抗能力的改变 3 个方面,其它因素如环境变化、社会生活等通过影响这3方面而发挥作用。

1  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

近30 年来频频出现并暴发流行的各类新发传染病让我们想起美国生理学教授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的疑虑:我们和病原微生物在一场逐步升级的演化竞赛中难解难分,这场竞赛的形式究竟是闪电战、游击战还是持久战?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暴发流行的原因是什么?人类自身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

1.1  新传染病产生机制  根据流行病学家分析认为,新的疾病产生的可能机制是:发生了变异,由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先前与人类疾病无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自身发生了遗传变异产生了新种或新型病原体,这些致病微生物首次/重新感染人类引发了新的传染病。

1.2  新病原体进化机制  不同种类微生物病原体的自然进化机制各异,通过微生物自身进化使得它们能够适应新的宿主细胞或找到新的物种作为寄主,产生新的毒素、破坏或逃避机体免疫、抑制炎性和免疫反应、产生对药物的抵抗力等。常见的病原体进化机制有点突变、分子内重组、基因配伍、重组突变、超突变、缺失突变、基因重排等。病原体的变异不断产生,而由于病原体繁殖很快,基因交换能力也很强,产生新的毒株也快。

1.3  宿主调节机制  由于RNA 病毒在复制期间没有纠错功能,使RNA病毒的突变发生率非常高,在宿主免疫反应系统或不寻常的选择性压力如宿主改变时,发生突变以继续生存,从而导致新病毒的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面对大量有免疫力的人群选择压力,只有通过不同程度的基因突变(或抗原漂移)才能生存,这种过程不断发生,导致流感经常出现地区性流行。细菌之所以引起疾病是因为其有毒力因子,毒力因子常见的有毒素、酶、克隆因子、细菌素、溶血素和细胞侵入及抗药性因子等。每一种细菌可拥有不止一种毒力因子。细菌间的毒力因子各不相同,通过质粒在受体细菌间转移,达到基因移动的目的,这是细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人类正常细胞基因自我调节机制被动物病原体基因干扰而失控时,也导致人体基因内不同部位的密码子突变而致病,如朊病毒所致的人克-雅氏病。

2  影响新发传染病出现的主要因素

除了病原体和宿主本身的原因之外,许多因素也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进程。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出现的因素多样复杂,如环境变化、社会进步、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基础设施、防制措施等,其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或协同作用的结果。

2.1  气候变化  动物性传染病在自然界自然循环,当气候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传染病的进化和传播。温度和湿度是疾病传播最重要的因素。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气候变化敏感,气候的改变常常会导致媒介地理分布(如孳生地、水源、植被等)和数量(成熟周期、叮咬率、生存率等)的改变,影响病原体繁殖和传播,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及播散,许多重要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媒介对外部的气温和湿度的敏感性。如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气候变化,可能是登革热扩散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引起海水温度和海平面升高可能使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率升高。气候变化所致的人口迁移和对卫生设施破坏能间接影响疾病传播。恶劣气候对农业影响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改变,可能使人体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进一步增加。

2.2  社会因素  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出现还与社会因素有关。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大规模移民、战争和地区冲突、抗生素滥用等,大大促进了新病原体出现和传播的速度。

2.2.1  人口快速流动  人口增长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致使数亿人居住环境卫生恶化,疾病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向拥挤的城市迁移而肆虐。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都容易在城市中流行。贫穷、战争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并使许多人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和药物,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已有医疗卫生体系不足,会使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2.2  药物滥用  由于抗生素等各种药物的滥用,导致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病原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短,发育迅速,容易通过交换或突变产生新的基因,抗药性通过遗传不断积累,而大量产生具有抗药性的新耐药菌株。耐药谱越来越广,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很容易蔓延,也增加了疾病控制的难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结核病曾得到有效控制,近10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耐药菌株。

2.2.3  科技飞速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人口密度增加、结构变化、大量流动和城市化,加剧了传染病发生、传播和蔓延。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手段的提高,新的医疗设备、动物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等广泛使用,也加速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扩散、变异和进化,出现一系列新的致命新病原体感染传播。

2.3  经济活动  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 如农业开发、伐木造林和工业化生产,会增加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也带来气候、洪水、干旱等环境的改变,对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2.3.1  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病原体的天然储藏库,这些原本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并在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与人类和平共处,互不干扰。人类生产、开发行为使人类与自然界尤其是动物宿主与媒介宿主接触机会更为密切,一些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不断传播到人间,导致一些原存在于自然界中不为人所知的疾病感染人类的机会大增,人类进入自然疫源地被感染后,又向更大区域传播。病原体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往往导致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开发自然资源、兴建水利等可能促使环境变化,导致病原体生存环境、媒介孳生环境显著改变而导致疾病传播、扩散。

2.3.2  全球贸易快速发展  贸易全球化使物流全球化,交通发达使海空运量大幅增加,沾染、污染或夹带了致病微生物、传播宿主的商品货物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有可能让某些传染病迅速传播,发生新的疫情。

2.4  生活方式  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的复杂因素中,人类本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生活电器化、性乱行为、吸毒、猎食野生动物、个人卫生习惯、国际旅行、户外探险等行为对于传染病向新的人群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我国不断流行新发传染病的原因

影响新发传染病在我国传播流行除上述普遍的原因之外,尚有以下一些因素可能影响新发传染病在我国发生并迅速蔓延。

3.1  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差异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一些改造自然、破坏环境的行为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森林采伐、大坝建造、水库建设、南水北调、铁路修建等大型工程,增加了人与自然界的接触频率及范围,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就有可能因为人类的侵入而呈现流行。

3.2  滥食野生动物  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刺激下,使饮食行为发生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蔓延。如 SARS 在中国的出现,尽管尚未查明其源头及发生原因,但已有的调查表明与人无节制接触食用野生动物果子狸有着密切联系。此外,一些食源性传染病的流行都与人的饮食行为改变有一定关系。

3.3  人口密度与人员流动  我国人口众多,人员跨区域流动性大、流动数量多,城市化加剧等也使得人群感染疾病几率及传播速度加快。由于检疫控制措施不到位,带病人员自由流动和货物自由流通使疾病传播更加失控。

3.4  科技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差异大、物种丰富,境内可能存在着以前尚不为人知的传染病,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发传染病不断被发现,如莱姆病、军团病等。

3.5  社会活动  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际化贸易迅速、出国旅游市场兴旺等导致人员流动数量和范围激增,活动范围变大,使新发传染病从境外传入的危险加大。

3.6  疾病防控  卫生体系不完善,使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快速诊断、应急处置、疫情控制、治疗等力量不足,使控制新发传染病的困难加大。

3.7  抗药性  由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以及监管不力,使经济作物种植、经济动物养殖、抗生素等药物滥用,导致抗药性情况严重,一些疾病卷土重来,一些疾病已无药可治。

3.8  生活习惯改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热”风靡全国,养犬作为一种时尚,不但屡禁不止,而且数量愈来愈多。由于养犬数锐增,狂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传播和流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4  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的主要危险因素

外来病原体传入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来源。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国际交往力度的不断加大,国际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外已存在而在我国还未发现的传染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4.1  货物进出口不断扩增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进口货物的数量、品种不断增加,其来源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中入口食物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皮毛等与动物相关的货物可能使动物源性疾病增加,随各种货物进口的媒介导致媒介类疾病的增加。同时由于进口渠道繁多,我国检验检疫能力欠缺,走私活动难以杜绝等,也可能导致输入性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4.2  相邻国家众多  我国邻国数量多,边境线长。相邻的国家与地区之间人口和商品流通最为频繁密集,邻近国家存在的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或我国已经基本消灭或控制的疾病可能会输入国内,而一些媒介及宿主出现自然的跨国境流动,为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提供机会。

4.3  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从世界各地慕名来到国内各地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愈来愈多,带入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当代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距离越来越短,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预示着新发传染病的全球化;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不断扩大,自然环境、人口特征与行为方式不断变化,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等,一方面促进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加速了新的、耐药的、高致病性的病原株的出现,同时也加速了原本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传染病源传播人类的机会。尤其严重的是生物恐怖和实验室对微生物基因改造等人为选择性制造的新的致病微生物,使新的病原出现的危险性更大,而不断发生的人为生物恐怖和实验室泄漏事件使新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传播危险进一步加大,是发生新突发传染病的最危险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短期内出现大范围暴发流行新发传染病的几率显著增加,在人与病原体之间的“军备竞赛”将不断升级,这必将对我国的公共卫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67807.html

上一篇:[转载]气候变化下的新发传染病风险
下一篇:Science报道:新冠病毒病将会演变成一种症状轻微的普通感冒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