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证候、状态与WRM

已有 1559 次阅读 2021-1-15 15:4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孟灵源. 证候、状态与WRM.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4):61,67

证候的本质是什么?是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是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whole regulalory mode,WRM)。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把疾病按证候分类, 即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实际上这一分类方法把现代医学疾病与患病个体的机体状态(可以说成是发病前WRM作用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共轭体作为对象来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示机体稳态的差异,即 WRM 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疾病前成为罹患疾病的前提,在疾病中与疾病以一种共轭活动的方式供中医诊断时参考,在病后成为完全康复到正常状态的过渡。因此,在中医学的治疗模式中,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的调节(中医整体观称之为调理)原则,即使是不同的疾病,本着“治病求本”的宗旨,通过纠正和调整内在因素(或纠正或调整WRM的失调),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进一步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在疾病没有形成之前,通过调整 WRM, 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疾病中通过选择调整 WRM 的方法,调动机体内在积极 因素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疾病去除后,调整 WRM以达彻底康复之目的(以肿瘤为例,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术后患者,“病”虽已被切除,“证”却未得到纠正达 2 年~3年之久,尽管是按规定完成了应该完成的术后化疗及其他疗法)。

证候”的本质,是 WRM,是患病个体的人体状态[1]。人体状态包含两个方面:(1)局部器官的功能状态;(2)全身状态(简称状态)是各器官组织某一时间综合协调的结果,并随时间推移而动态变化。中医诊断“状态” ——“证候”,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诊断“状态”——“证候”的基本方法,其依据就是症状、体征。中医现有的状态分类(辨证方法)共有七个部分,[2]即:八钢辨证、六淫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年来,还有学者把中医七大辨证划分为脏腑定位和相对不定位辨证两大方面[3],以利中医学体系的自然科学特征的探讨,及中西医学体系的比较。相对不定位证候,是指当一个证候在临床上可见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或器官的病变时,它就不属于某个脏腑所特有的证候。说明气虚可见于多个脏腑的病变,所以我们称气虚证为相对不定位证候。相对不定位证候是中医辨识人体机能状态的核心内容,也是人体基本状态辨识划分的范例,它们是寒、热、虚、实、阴、阳、表、里、气、血、津液、风、暑、湿、燥、火、卫、气、营、血,及六经、三焦辨证中的部分证候,脏腑辨证中的脾虚证、肾虚证。相对而不定位证候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与中药、方剂的功能归类相吻合得到说明,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医学体系的优势在相对不定位证候的辨识与治疗,其本质就是人体状态的辨识与治疗。事实上,辨证论治无处不包含着相对不定位证候(状态);临床上不能究尽的,不断变化的证候都可以用中医的相对不定位证候(状态)加以归纳。

WRM的特征,从哲学基本定律去思考,它应该同样是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所谓 WRM 的共性,就是它的一般性、普遍性,即充分体现了机体完整的一体平衡性。不论机体在哪一种生理状态下,它都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系调整和变换后在适应当时的稳态出现的最恰当的 WRM。这就是说,当内外环境变化成为整体性的适宜刺激时,机体每一个应答性反应都是 WRM 的一种完整的活动形式。WRM 的个性,是由于个体特点的不同, 在平衡状态前提下表现出某些倾向性的差异, 或称其为平衡趋向性。这种平衡趋向性以两种方式出现:可以在个体不同情况下反复出现,这便是个体时空平衡趋向性。比如情绪生理反应,其本质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立统一关系的改变。愤怒、忧虑、焦急的情绪变化必然引发体内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基础的 WRM 的动作(活动)方式的改变。情绪生理反应不仅 有个体差别(平衡趋向性个体),即有人易怒,有人易忧;也可以在同一个体不同时空出现(个体时空平衡趋向性),即此时怒,彼时忧。这样就可以根据平衡性和平衡趋向性划分出 WRM 的分型来。

须知,整体研究是对机体的稳态说的。态是体内神经体液自身及多级递阶的调节功能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整合方式的体现。这种整体性调节功能的整合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方式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内已经不再是各种生理功能的叠加, 而是遵循 整体最优的原则,按照个体特有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特定的功能组合;对外无论是感受哪一种性质的刺激(凡是能达到这一方式改变阈值的) 都以整体性变化的形式作出程度和范围不同的应答。这种相对稳定的方式,是机体内在功能健全协调统一的综合体现,外在因素的刺激,内在因素的衰变,情绪反应的持续等都将影响这一方式的稳定乃至改变。这就是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这就是人体状态的诊断与治疗。由于人体状态 正常与否第一个感受者是自我,因此,症状是诊断状态最重要的依据,体征是客观指标。人体状态并非各器官功能的简单加减,所以用于诊断人体状态的经验总结。状态的判断与分类源于疾 病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即状态分类是经验分类。对不断变化 的身体作出诊断,必须以时间为条件,就是病人就诊时的即时状态。中医的临床辨证论治,无一不是针对病人就诊时的即时状态作出的;所以,中医证候的本质是人体机能的即时状态。

关于度量状态的方式,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平衡及人和自然保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一定强度的致病因素,导致了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疾病。因此,中医对人体机能状态的判断有两个基点:(1)偏热偏寒;(2)太过或不及;最好的的例证是:每味中药的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分,用于纠正人体偏寒或偏热的身体状态。太过和不及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归纳了约 20 类基本状态(包括脾虚、肾虚)以及相应的中药和方剂各近 20 类。相对不定位证候(基本状态)与脏腑定位证候(器官组织状态)组成的辩证体系,纵横交织地体现中医既重视局部病变又顾及整体状态的诊疗核心。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现代,中医在辨状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强病因病理环节的中药治疗提供指导,使其状态医学包括:(1)状态治疗;(2)病因病理治疗,形成一个新的临床诊疗体系。中医以症状,体征为依据,对人体的全身机能归纳分类,既看见局部器官的病变,又兼顾全身状态的失调,处方用药随时 间和状态的改变而。中医诊断状态—证候,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临床实践批示了中药方剂是两千多年对机体的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多结构有保护功能,有提高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产品;长期为生命的整体和提升生命的功能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有和.状态医学——中医学的现代概念[J].医学与哲学,1999,20(1):6.

[2] 李海霞.中医证候层次挥析[J] .中医杂志, 2006,(2):83.

[3] 王学端.谈生理功能的整体调节方式[J].医学与哲学,1999,20(5):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67367.html

上一篇:[转载]证候概念的状态内涵诠释
下一篇:[转载]匡调元. “中医病理学”研究新干线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