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传染病学史》札记:历史选择了伍连德(1)

已有 2467 次阅读 2020-12-25 08:4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9世纪到20世纪开头的时期,当中国的医学家还在为“伤寒”还是“温病”争论不休的时候,当大多数人倾向于“寒温合一”,但无论采用何种辨证纲领(“六经”、“卫气营血”或“八钢”)都会引起强烈不满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瘟疫(肺鼠疫)迎面扑来。

也许,瘟疫只是个巧合,而背后的时势——即由于细菌学和免疫学的诞生,一场世界性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重新构建正在紧锣密鼓的推动着,中国医学也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节点,如果选择一个人物描述一个时代背后的风起云涌,滚滚浪潮,最佳代表就是伍连德(图7-1)。有人[王建伟. 伍连德与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初建. 北京观察,2020,(3):92-96]评价他:“从1908 年回到中国至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伍连德历经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代。通过主持专业防疫机构、创办医院、组织学会、推广医学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伍氏深度参与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我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奠基人。”实际上,这个高度还是不够,1910年哈尔滨抗疫成功,不仅是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的起点,也是现代医学“中国化”(或称之为体制化)的起点,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中国现代医学之父”[陈雪薇. 评《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 现代传记研究,20131):256-260],是毫不为过的。因为“时势造英雄”,关键在于英雄背后的时势,在于历史深处滚动着的岩浆,从而就有“弄潮儿”成为幸运者。

1.png

图7-1  1911 年,佩戴双龙宝星勋章的伍连德,摄于天津小白楼山本照相馆

(一)巧夺天工的完美表现

在第三章“1 号病”的现代防控中,已经介绍了伍连德的抗疫事迹,如果说在那个时代不是伍连德,而是另外一个人走向这场防疫战,他的表现会有这么完美吗?

1. 病理解剖,获得疾病真相

前面说过,鼠疫耶尔辛菌的发现源自病理解剖,随后明确传播媒介是老鼠身上的跳蚤。12 24日晚,伍连德只身带一名助手,携一台显微镜和一些研究细菌的实验室器具,抵达重灾区哈尔滨。次日,见过当地官员后马上前往傅家甸疫区查访。第三天(12/27)在病因不清的情况下,伍连德冒着被传染丧命和违反政府规定的双重危险,毅然对刚死去的一位女病人进行了中国医生在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例人体解剖。之后,伍连德将消毒站的一间空房改成临时性的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显微镜下从不同的脏器和血液里面看到了鼠疫杆菌。三天后,又成功地培养出鼠疫杆菌。

2. 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肺鼠疫”“人传人”

1230日,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天后,就在实地调查和尸体解剖基础上,给北京当局发电报,提出9条建议(伍连德. 鼠疫斗士:伍连德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71版:16):

(1)傅家甸存在肺鼠疫流行,已经被临床和细菌学检验充分证实。

(2)该传染病几乎完全由人到人传播。目前老鼠感染的问题可以排除,因此当前扑灭瘟疫的所有努力应集中在流动人群和居民中。

(3)西伯利亚边境满洲里和哈尔滨之间的铁路交通必须严格管制,并邀请俄国当局与中国政府在实施有关措施中进行合作。

(4)开放的道路和冰冻的河流也助长了鼠疫的传播,因此必须派人沿途巡视与检查。

(5)傅家甸当地官员应提供更多房舍,供急性患者用做医院。建立隔离营,收容成千的接触者,包括曾经暴露在感染之中的鼠疫患者家属成员。鼓励当地警务系统更充分地合作。

(6)为也对需求的增长,须从南方招募更多的医师和助手。

(7)当地道台应为防疫活动提供足够的经费。

(8)(华北)京奉铁路沿线的卫生状况必须密切观注,一旦有鼠疫病例出现,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建立鼠疫医院和隔离营。

(9)寻求与日本南满铁路当局合作。

3. 设立“车厢病房”,隔离现症患者

为了建立隔离营,他向当时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公司借用120节火车厢,又向其它日本等铁路公司借用火车厢作为隔离点收容“肺鼠疫”患者、家属、接触者(图7-2)。为防止病人逃跑,这些车厢都派兵把守,里面配有燃烧木材的铸铁火炉供暖,以及医疗器械和日常生活用品,成为火车隔离病房。他还把哈尔滨停业的客栈、学校等征用来当做防疫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治疗室。

2.png

图7-2  火车车厢改装的临时隔离营,收容鼠疫患者家属和接触者以及出现咳嗽等症状的疑似者 

在定点医院按照病情轻重,设立疑似病例区、轻症病区、重症病区。通过不同分类管理,既节省医疗资源,又能够使患者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发明“伍氏口罩”,保护易感人群

梅斯尼医师去世后,人们知道了鼠疫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口罩涌现出来,很多都达不到防疫需求。伍连德设计并命令即刻赶制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并在两层纱布中间内置吸水棉,配发给所有医生、护士等人及病人,强制佩戴。这种口罩后来被世界各国医学界仿照制作,人称“伍氏口罩”(图7-3),实践证明起到了关键作用。

3.jpg

图7-3  伍连德设计制作的“伍氏口罩”

5. 及时封城,切断传播途径

为了切断鼠疫传播途径,他们首先封闭了鼠疫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哈尔滨近郊一个约24000人的小城,死亡人数1/4),将其分成4区并相互隔离,每区由一位高级医师负责(配备2名助理医官、4名医学堂学生严格的防治管理。并抽调1200名士兵和600名警察在城内外巡视,维持秩序。而且管制了从东三省到全国的交通,实行了严格的检查制度。

6. 焚烧尸体,清除病菌储存地

在防疫过程中,伍连德巡视墓地发现大量尸体(包括棺木装殓者)无法墓葬,他感到,如果野鼠撕咬就可造成老鼠感染,形成循环传播,是潜在危机,必须迅速处理,而最好的办法是焚烧。但中国传统是“死者为大”,伍连德邀请地方官员实地考察,取得大家的认可后,和东北总督锡良联名请朝廷,获得批准后,在1911年1月30日,伍连德亲自指挥200多名裹着防疫服的人员,把尸体或棺材每百具为一堆,计22堆,泼上煤油燃烧,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伍连德泼油焚烧三天三夜,将2200具疫尸付之一炬”的历史记载。这是从古至今首次,也是震惊世界的有效阻止瘟疫蔓延最佳方法。

自此,俄国人的辖区火化了1416具尸体,长春共计火化4643具、埋葬1175具尸体。集体火葬之后,疫情得到了明显控制,从131日(大年初一)开始,每天死亡人数逐渐下降,直至31日哈尔滨的最后一个病人。

7. 锁定“旱獭”,阐明储存宿主

在此之前,传统的鼠疫被称为腺鼠疫,医学家普遍认为是跳蚤从老鼠身上感染后,跳蚤再传播给人的。于是东三省官府号召百姓,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鼠运动,百姓捕捉到一只老鼠,不论死活都奖励两个铜币。但伍连德却提出质疑:东北冬天温度寒冷,老鼠钻在洞窝里是不会四处乱跑,故也没有跳蚤病毒传播给人的机会。他将捉到的老鼠经检测,也没有发现鼠疫杆菌。但在调查中发现,疾病的最早患者来自于捕杀旱獭(又称土拔鼠)的猎人和经营其皮毛的商人,于是推测病菌的传播可能与旱獭有关。因为旱獭的毛皮可以替代貂皮制作御寒的大衣,因此成了世界皮革市场的热销货。进一步调查表明,中俄皮商及官员大量招募闯关东的难民大肆捕杀旱獭, 1910年春季,首先在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发生“肺鼠疫”。10月25日,回到中国的满洲里劳工出现了首位死于“肺鼠疫”的患者。由于劳工在简户陋住房中紧闭门窗,人员众多挤在一个大炕上,很快就传染了“肺鼠疫”,这种新的鼠疫一旦感染,死亡率高达90%以上。11月8日鼠疫便传播到了哈尔滨道外区傅家甸。

他的推论经过进一步研究,写成长篇论文——“旱獭(蒙古旱獭)与鼠疫关系之调查”,在1911年8月伦敦召开的国际医学会议上宣读,并发表于1913年的《柳叶刀》杂志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64071.html

上一篇:[转载]精准医疗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下一篇:[转载]木石:云南历史上鲜为人知的鼠疫大流行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