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卜子夏“西河设教”

已有 2320 次阅读 2020-9-21 11:4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卜子夏, 西河设教 |文章来源:转载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孔门高足卜子夏河汾龙门授教55年,河东文化为之滥觞,功莫大焉。

河汾设教,源远流长。在王通“白牛溪设教”之前,就有春秋战国时期卜子夏的“西河设教”。

卜子夏14岁时投师孔门,属于孔子晚期的学生。卜子夏生于士族家庭,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奋进有为,聪明好学,在短短几年中学业成就丰硕,《论语》中记载他的言行有20处,《礼记》中与他有关的内容多达3000余字。当时孔子把弟子分为四科进行教育,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夏因为对《诗》的精研而被孔子定为“文学”弟子。孔子所说的“文学”,含义与今大不相同,主要是学习和整理古代文献,近似于现代的人文科学。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回到鲁国时已是68岁的老人,《史记·孔子世家》说其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于是便集中精力整理古代文献。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从而使我国古代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这时的孔子已经年迈,搜集和整理资料便要靠年轻弟子子夏和曾子等人来帮忙。子夏又是“文学”高徒,尤其有这方面的研究特长。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载:“孔子弟子,惟子夏诸经独有书……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先秦诸子书籍和《史记》、《汉书》记载卜子夏谈论六经的言论超过了孔门其他任何弟子,就是卜子夏精通诸经的证明。

应当提及的是,在当时整理和以后传授古代文献中,卜子夏曾为“六艺”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这是他独到的贡献。在此之前的古代文献,不论篇幅多长,也不管内容多庞杂,均不分章、节、段、句,读起来十分困难。后汉徐防上疏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旬,始于子夏”。所谓《诗》、《书》、《礼》、《乐》四经“定自孔子”,是说孔子对古代上述四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认真的甄别考察,选定了可用来发挥其儒家思想的篇目而摒弃了他认为不雅训的文章。“发明章句”,则是说子夏在整理和在晋(魏)地传授古代文献的教学中,为上述四经以及《易》、《春秋》两经分段、断句、加标点。子夏对孔子所定经书的每一篇都分出章节,每一章都判明段和句,并对其文之义加以解释,有了经和章句才有了传统的经学。而“经”既是孔子从中汲取思想资料的源泉,又是孔子发挥其儒家思想的载体,子夏作为经学“章句”的发明人,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视为传统经学的奠基者。

卜子夏在学术上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补孔子整理古代文献之缺——传述《春秋》和《左传》。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卜子夏在为孔子守孝三年后,踏上了返归故里的道路。公元前475年应邀来到晋国魏氏的河汾地域从事教育事业,长达55年(前475——前420)之久。期间,前22年(前475——前453)是在春秋晚期三家分晋之前的晋国,后33年(前453——前420)是在战国初期的魏国度过,史称“西河设教”。

西河”是一个地理方面的概念。古史学家刘起纡在《古史续辨》中指出,人们所讲的东河、西河和南河,实际上就是黄河上古流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的河段。古黄河下游自南向北纵贯今河北省中间稍偏西,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东河;山西和河南省之间的称南河;山西和陕西省之间的称西河。这就是广义而言。具体来讲,卜子夏设教的西河系指从龙门到风陵渡这段长约200公里的河段,人们把它称之为龙门西河,亦称晋属西河。由孔尚任编纂的《平阳府志》载:“今汾北有子夏山,相传为子夏设教处,又有石室、学堂、哭子镇诸遗迹。子夏退老之西河,当以河津为是。今河津有子夏墓,又有子夏石室。”

卜子夏西河设教,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籍说“子夏居西河,教授三百人”。这很有可能是相对于孔子“教授三千人”而言,学生收徒自然应少于老师,是一种尊师之说。其实子夏在55年的教学生涯之中,收徒何止300人。

卜子夏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他讲“六经”,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讲儒家经典,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讲《春秋》,进行形势教育。他将“仁”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核心,崇尚周礼,尊敬先王。他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他的教学内容是经世之需,为人之道;教学目的是修德启智,保国安民。他倡导“有教无类”,不论出身贫富,凡人室求学者,均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他不拘于一郡一域,四方游走,流动办学,广而教之。

西河设教”的最大特点是“一门出多家”,首开了儒法兼容的先河和特例。卜子夏在传授孔子儒家典籍的同时,还传授了他所研究的晋人的法治思想。在教学中,他不但贯彻了孔子的“有教无类”,而且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收,推动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发展。这一特点,在他门下那些高足弟子的思想走向上呈现得极为明显,突出的如吴起、李悝、田子方、段千木、禽滑厘、公羊高、谷梁赤等人。这些弟子有的成为君主之师,有的成为政治家、军事家或道家、墨家的骨干,也有的成为儒家的学者或法家的鼻祖,所以就连魏文侯也拜卜子夏为师。

卜子夏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荀子、王通、薛瑄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他的一些经典论述至今也还被广泛应用。他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语,被高悬于象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总部,借以表达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心声。这句名言也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词之一。他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语,作为复旦大学校训已立于世百年有余。他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一语,也被镶嵌在美国芝加哥文化中心。这些都说明,卜子夏的思想理念,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卜子夏一生甘守清贫,始终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简朴生活。公元前420年,他终老西河,享年87岁,安葬在他生活了55年的龙门县辛封村。

从汉武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对卜子夏多次加封。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开始祀拜子夏。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将子夏牌位放入孔庙正殿列为十哲,和孔子一同祭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子夏为魏侯,按侯的规格祭祀。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子夏为“河东公”。南宋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加封子夏为“魏国公”,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

卜氏后裔世居辛封村,已衍传到80代,现有20余户,180多人。2007年11月与2008年11月分别在河津举行了中华卜氏第二次、第三次代表大会,每次会议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卜氏后裔参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1468.html

上一篇:[转载]学派战国——稷下学宫
下一篇:[转载]赵洪钧:《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一)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