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胁迫发表,损害科学

已有 7036 次阅读 2014-2-12 20:2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胁迫发表,损害科学

 

10年,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大量论文。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三大论文发表国(参见:科学网:http: //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65929.html)。对此,有学者提出:“过度发表或影响国家科技创新”的认识,强调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不宜过份与论文挂钩(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2/288255.shtm)笔者认为:“过度发表”的提法,不反映目前我国学界发表论文的现实和本质。学术论文作为当前学术评价的少数几根稻草之一,不是所谓的“过度发表”,而应是“胁迫发表”的问题。

“胁迫”是指为达到(非法)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胁迫发表”则可以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科学的目的,采用非科学的方法造成学者精神上巨大压力的行为。目前,我国学界主要有与学位、金钱、职称等紧密挂钩的胁迫发表。

胁迫研究生发表论文。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和研究机构,都把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作为其能否毕业、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并明文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若未能在X刊物上发表论文n(n 1)论文,就不能获得学位。一般博士生被要求在所谓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硕士生则一般被要求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据说选派到海外进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也带有发表论文的任务。笔者认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应该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但若将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否发表论文来作为衡量其能否毕业、能否获得学位的硬性指标,则没有科学道理,是典型的强行和胁迫发表。这种胁迫发表行为,是强加在学生头上的一个大“紧箍咒”,给一些学生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极重的精神负担。催促学生为发表论文而科研。研究生期间,是系统接受科研训练的阶段,这种科研训练包括发表学术论文,但发表论文并不代表科研的全部。因此,这种胁迫发表会影响研究生正常的学习和业务锻炼。特别是,一些研究生导师,强行摊派学生发表论文,自己坐享其成,影响十分恶劣。另外,为应付发文,一些学生一稿多投,甚至抄袭他人成果。这样,使研究生培养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年轻人的成长十分不利。

科研人员在金钱胁迫下发表论文。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影响因子或者所谓的SCI分区,明码标价对作者予以现金奖励。驱使很多科研人员在金钱的胁迫下发表文章。从而衍生各种畸形的学术现象,如一稿多投、一文多发、花钱雇人发论文等等,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丑态百出!很多学术腐败,其实都与金钱的利诱有关,发表论文也不例外。论文是科研的副产品,发表论文是科研人员正当的工作,是否需要实行额外的现金奖励,值得大家讨论(据我所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没有这种政策。西澳大学有奖励,但不是现金奖励,而是奖励很少一部分的课题经费)。我想,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论文产生国,与这些年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普遍推行的这种现金奖励政策密不可分。即我们之所以成为了论文大国,其实是金钱胁迫发表论文的结果。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过度发表”。如果现实确实如此,如果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种发文的现金奖励政策,那么,我们成为了世界论文大国,又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自我安慰的呢?这种金钱胁迫发表论文的结果,能真正代表我们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吗?

职称胁迫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其业务水平、科研实力等的重要体现。很多情况下,12篇代表作不能反映研究人员在某个领域的系统工作。因此,我完全赞同强化学术论文这个评价指标。因为,在目前很多的学术评价中,论文已成为少数几根“救命稻草”。你要当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甚至科学院院士,论文应该是举足轻重的一把大“刷子”。因为很简单,你要成为博士生导师,自己都没有几篇像样的论文(参见本人博文:“我们这里博士导师是这样诞生的”),如何去为人师表地指导你的博士研究生?你有什么本钱、有什么底气在学术界与人家交流或者“发号施令”?虽然我们不能以论文论英雄,但你要当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甚至科学院院士,就要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发表论文是实现这种认可的重要途径。所以,我认为论文这个指标不能权轻,而应权重。这种胁迫,应该是学术共同体的正当要求。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医院里的护士晋升护师、中学教师晋升等,也都需要考察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我认为就有点走过头。这就是一种不正当的胁迫要求。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学术界发表论文不是“过度发表”,而应是“胁迫发表”。我国学界存在的突出问题表明,胁迫发表,对科学的负面影响很大。只有意识到胁迫发表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有关问题的“药方”。

 

20142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096-766922.html

上一篇:中国教育,愧对邓公
下一篇:专家面对公众应表现很高的科学素养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42 刘建兴 李健 陈楷翰 戴德昌 曹聪 赵美娣 张士宏 马建敏 罗德海 吕洪波 强涛 张连翔 徐满才 栗继祖 水迎波 翟远征 王洪吉 魏国 贾伟 邵艳军 梁洪泽 严海燕 李永丹 李宇斌 赵天永 王永林 徐耀 鲍博 彭思龙 赫英 谢力 杨文祥 寇飞 汪宇锋 彭真明 zzjtcm biofans Majorite ybtr3929 jimiyg hmaoi taoshl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