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倚箫傍妆台,情浓化不开 精选

已有 9540 次阅读 2008-7-18 14:21 |个人分类:琴心箫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文化, 民族, 音乐

这里是张维良的视频  傍妆台

 

琴和箫历来是传统文人的两件至宝,很多文人既会弹琴,又会吹箫。当然,我这里的文人并不是现在大家心中的文人。我们知道,“小姐”在古代真的是指那些贞静娴淑、秀丽端庄的大家闺秀,今天指什么不言而喻;而“文人”在古代真的是指那些才华横溢、傲骨铮铮的风流雅士,今天在大家眼里早已变了发酸发臭发骚了。也许一个东西放两千年而没有引入新的内涵总会变质,可惜文化不能冰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为传统文化引入新的活力才是保质保鲜的王道。

 

接着谈箫。箫以3-5年以上老竹制成,除吹口处保留竹节外,其他竹节全部打通。传统箫为六孔,今天的主流箫是八孔,以G调和F调为主。箫的音色深沉含蓄,柔媚婉转,恬静淡远,音量虽小但穿透力强。我中学时在楼顶上吹,和着月色的箫声直可传出三里,在四下绵延的丘陵中回荡。

 

箫以竹制且硕长通透,正好是古代文人的写照:中通外直,身形修长,含蓄浑厚,独立特行,虽不闻达于世中,却传世久远。然而我们往往对箫有诸多误解,就像我们对文人、哲学家和科学家有诸多误解一样;也许对卓越的误解是永恒的,我们只能理解那些在我们眼前的蝇营狗苟,而忽视了夜空中的皎皎明月。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苏轼在这里描写出了箫的特点,可是也把箫的音色写得太悲了;其实大多数时候箫是秉承了中国音乐的传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箫太悲太冷,这差不多也是多数人的理解,因此似乎更多人更爱笛子一些。

 

我喜欢在重庆家里几个幽深的山谷里吹箫,那种天地间只剩下自己、山河和不绝于耳的箫音的感觉,真是难以用文字来言说。你成了一棵松树,风过了你婆娑;你是一抔清泉,风过了你涟漪……现在在北京,离政治近了,离自然远了;离经济近了,离心情远了;离地位近了,离清风远了,是的,你再也找不到那种天地人一体的感觉了。

这就是我经常去吹箫的两个地方,从镇上大约要走30分钟:

 

 

 

       

 

中国音乐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传承,可能这个问题存在于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只是由于音乐的特殊性,使得民族音乐的传承遇到了更大的问题。我不知道秦始皇焚书具体焚了哪些书,其中有没有音乐曲谱,但我相信被杀掉的儒生中也有不少精通音乐的人,而他们会的曲子多半有些就失传了。

 

我以前文中提到过嵇康,还好广陵散并没有真的失传,但我们今天听到的广陵散实际上也是打谱之作,是否跟原曲拟合已不得而知。中国音乐、中国文化就在这些杀戮、烧书中不断推倒从来。箫曲流传下来的真的不多,这让我们这些爱箫的人十分郁闷。古琴我们有几十本琴谱,然而箫呢?大家熟知的不外是苏武牧羊、平沙落雁、妆台秋思等,而后两首曲子还是同古琴乃至笛子“分享”的,虽然各有特色,但并不能说是箫的代表曲。

 

还好我们有箫王张维良[2],他把很多曲子从故纸堆里吹出来,把其它器乐的精华移植过来,把现代音乐的灵魂融合过来,极大丰富了箫的表现力和文化张力。移植的曲目包括我们熟知的刘天华的二胡曲《良宵》,他甚至还把古琴曲《流水》移植为箫曲!

 

你听到的这首《傍妆台》其实是明代四首工尺箫谱《傍妆台》、《耍孩儿》、《苏州歌》和《清江引》连缀而成,四者皆是曲牌[3]名。看着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遐想翩翩?

 

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古代文人忧国忧民的一面,忘了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齐家。我们既不缺乏孟光接了梁鸿案这样举案齐眉的互相尊重与孺慕[4],也不缺乏张敞为缺了眉毛的老婆画眉这样的情调与小资[5]。而这首《傍妆台》听起来就像是丈夫守在爱妻的梳妆台旁边,看她妆扮的妩媚,甚至,为她轻拢一头秀发。

 

张维良把这四首箫曲一统为《傍妆台》后,从一开始就为这首曲子注入了妩媚和温柔。起句“562 351 236 125”,每个音都是那么的圆润细腻,张维良把箫的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倚音、叠音、颤音,短短的四个小乐句就把那种二人世界的温馨表现得淋漓尽致。

 

曲子一开始舒缓而沉稳,仿佛美丽的妻子对镜整理自己如云的青丝,丈夫则在一边默观;也许是被妻子的优雅所感染,丈夫轻轻的从妻子手中接过梳子,开始给妻子梳头,音乐到了这里也开始变得轻快,仿佛是两个人心里默契地流过的那股暖流。音乐进到“ⅰ 653  532  516”这个乐句时,张维良在“ⅰ”这个高音上轻轻的奏了一个上行的滑音,仿佛是一块石头投到心里激出来的小涟漪,就像是两人在镜中对视的目光产生了火花,心中喜不自胜一般。音乐越来越轻快,发展到“ⅰ53 565321216  123532”这个乐句的时候,那种柔媚也就到了高潮,仿佛是妻子被丈夫的体贴感动,又轻轻地回眸一笑,抓住了丈夫的手,瞬间那种温情和爱意被推到了极致。音乐又渐渐转为平淡,仿佛是两人各自咀嚼久久停留在心中的那种淡淡的馨香,久久不会隐去……在反复重温心情中,音乐拉上了窗帘……

 

在“ⅰ565321216”这个乐句中的“ⅰ”张维良看来是用了花舌的技巧,这个技巧在笛子上常用,箫中则极少用,因为极难用。张维良的箫据说是打通箫,就是整个箫管是通的,连吹口的竹节也打掉了,这样使得一些技巧很容易被吹出来,但是由于没有竹节,容易漏气,吹奏的难度也增加了。要提一句的是,这个曲子张维良用的是筒音作1的指法,常见的箫指法是筒音作5,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会吹箫。

 

由于我找不到张维良吹奏的《傍妆台》的纯音频,只好把陈悦版放上来。陈悦是美女,处理上和张维良不大一样,而且是无伴奏的吹奏,能够听到比较明显的呼吸声,对比之下张维良要从容潇洒很多,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显得炉火纯青,因此我还是推荐你仔细“看”张维良的视频,他还有点帅,虽然已经50岁了。看他吹奏的动作和落指也是一种享受呢。

 

这里是张维良的视频  傍妆台

这里下载陈悦版傍妆台

 

[1]  详见百度百科  前赤壁赋

[2]  详见百度百科  张维良

[3]  详见百度百科  曲牌

[4]  详见百度百科  举案齐眉

[5]  详见百度百科  张敞画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38-32605.html

上一篇:在博客里自己
下一篇:像我这样的朋友--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里
收藏 IP: .*| 热度|

4 马昌凤 陈绥阳 张星元 刘吉平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