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个人感悟与存在于世

已有 4410 次阅读 2021-9-27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些心理学术语或观点,特别是带有哲学或神学色彩的术语或观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存在于世、存在模式,等。了解心理学家的经历,特别是他们提出相应术语或观点的背景,尤其是他们介绍的个人感悟,那么,许多原本费解的内容,就会变得容易把握,至少不像原来那么莫名其妙了。罗洛梅的情况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同时,这也再次表明,一个人的经历,哪怕是痛苦的生病经历,都可能带来个人的极大成长,特别是对于学术思想的发展或学术取向的改变,往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罗洛梅(Rollo Reese May, 1909-1994)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艾达,他的童年主要在密歇根州的海城度过。1930年,罗洛梅获得欧柏林学院的哲学硕士学位。之后,他以巡回艺术家和教师的身份,游历欧洲,追求埃里克森式的经历。在这一时期,他参加了阿德勒的暑期学校。不过,罗洛梅虽然钦佩阿德勒的工作,但是又认为失之简单。

1938年,罗洛梅回到美国,在纽约协和神学院攻读神学学位。在这里,他第一次听说存在主义思想。后来,他在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的一个教区工作。不过,他对心理学越来越有兴趣,在William Alanson White精神病、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他遇到了弗洛姆和沙利文,并深受影响。1946年,罗洛梅开了自己的私人诊所。1949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大约这个时期,年近40的罗洛梅得了肺结核。那时,尚无治疗这种病的有效药物。罗洛梅在纽约一家疗养院里一分一秒地等待、一天一周地等待,等待宣布自己是恢复健康、终身残疾、还是死亡。在充满悬念的时光里,罗洛梅用了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在与这种可怕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罗洛梅有了一个惊人发现或者说个人感悟:他自己深重的焦虑更多地是因为害怕虚无,即死亡,而非其他玄妙的心理结构。

幸运的是,罗洛梅从疾病中恢复过来了。这次患病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术取向——影响之大,超过了他接受的正规教育,使他由精神分析转向了存在主义。

罗洛梅出版了十几本书,尤为知名的是畅销书《爱与意志》(1969)。除了作为一名从业心理治疗师,罗洛梅还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进行演讲。

罗洛梅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需要,每个人都想获得一种自我感,即要在意识与潜意识水平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这种情形,即为存在于世(Daseinbeing-in-the-world)。个体存在于世的体验越强,他/她的人格就越健康。其实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感受越强,他/她的人格就越健康。

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先天潜能,也就是获得活着的感受,个体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勇气。享受有意义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肯定和断言自己存在于世——即使面对明显的社会压力、错误的父母标准、巨大的死亡威胁,也是如此。

没有任何他人可以告诉个体,应该如何或什么是存在于世。每个人必须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发现的最佳方式是,积极而自发地体验每一时刻。即使像性欲与攻击这样的人类驱力,对于存在于世而言,也是第二位的。罗洛梅认为,驱力是个抽象概念,真正的人类个体就是存在本身,包括饥饿、干渴、性欲、感觉、观念,等。

罗洛梅指出,为了真正理解人类,必须同等重视个体存在于世的3种模式。这3种模式同时发生又相互关联,分别是客观世界、社会世界、自我世界

客观世界Umwelt),涉及个体的内部与外部事物,它们形成了个体的生理环境与物理环境。比如,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状态(饥饿、干渴、睡眠,等),以及个体生活的地理条件。个体生而有之的状况,例如,本能需要、由基因决定的身高、带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是人类个体不能通过自己选择和控制的存在层面。客观世界是弗洛伊德关注的一种模式。

社会世界Mitwelt,是由他人构成的。人类个体形成人际关系不是升华某种本能驱力,而是他/她建立个人关系的固有需要。任何人都不能在孤独中获得有意义的存在,就像阿德勒、弗洛姆、霍妮、沙利文等理论家强调的那样。

自我世界Eigenwelt,是由个人的自我、潜能、价值构成的,也是个体自我觉知的独特的个人心理世界,即,个体认识到自己是本人存在的中心,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潜能。当个体准确判断自己喜欢或不喜欢、需要或不需要时,这种模式就显而易见了。反过来说,空虚感和自我疏离反映了自我世界的某种扭曲。与埃里克森的身份概念不同,自我世界和存在于世不依赖于他人的观点或期望。

罗洛梅指出,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必须建立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那么,他/她所具有的不是自尊,而是一种更复杂的社会遵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5937.html

上一篇:第三势力与需要层次
下一篇: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
收藏 IP: 113.13.45.*| 热度|

10 张晓良 杨正瓴 尤明庆 李毅伟 李学宽 张鹰 孙颉 陈志飞 陆仲绩 王平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