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ghz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ghzj

博文

南方科技大学能走多远?变与对的考量

已有 4929 次阅读 2011-6-28 11: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南科大, 我不知道, 新华, 迷失方向

说句老实话,我不知道南方科技大学能走多远?正如这个问题本身,“远”亦非远,近也未知。

 

不过,今天的媒体评论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媒体评论:南科大贵在“求变”而非“正确”(网址详情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828.shtm) 在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中说:南科大教改的意义,首先并不在于它是对的、好的或一定要取得成功,而是首先在于求变。... 但哪怕不正确,有变革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积弊不少,急需改革。... 当此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求变,不管这种变革是对是错,变总比不变好,只有通过变革,通过不断试错,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变革,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正确的彼岸在哪里。南科大就像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他可能迷失方向,甚至可能摔倒,但我们首先应该鼓励他走下去,不能因方向之争或者害怕摔倒而踯躅不前。这就是南科大教改的首要意义,除旧革新,这本身就具有了不起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南科大的选择,支持朱清时校长的矢志不移,理解45名学生及其家长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他们的选择是在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

 

我比较同意这番话。虽然看到有不少网友评论,对此提出异议:如果不追求正确,那求变还有什么意义呢?越变越错?现成的正确模式可以学习,为什么不去学?我觉得有其道理,但是,这番话确是真正的不正确。

 

首先,是否存在着正确的办学模式?“正确”是价值判断,并非事实。不可否认,成功的大学有着成功的办学案例,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可供汲取,但是它们的经验是否就是正确的?这里正应了阿什比爵士的话,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大学不仅仅是具有大学的基因,而且是始终与其所处时代环境和社会高度融合的产物。这一融合,并非指大学仅仅适应社会,还指的是大学要引领社会。因此,所谓的绝对“正确”是难以寻觅的,相对“正确”也需要认真审慎的判断。因此,我们很难说在成功人士或者成功企业的案例中,他们所做的一定正确,他们所做的一定就能成为模板。比如苹果、微软等等,我们发现,很难简单的模仿他们的成功,只有不断的改造创新,才在市场日趋细化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其次,既然没有绝对的正确,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的成功大学?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好大学。这是我们要想办好大学的基础,也是南方科技大学赖以不断推向前进的基石。这就是信念、信心和信任。办学者必须要有信念,要坚守自己的理想,既然大学是学者的乐园,学者就是一群乐于追求真理不知疲倦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那么办学者必定要是这样的人,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阔步。其次要葆有信心。有信念不难,信念来自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对信念的追求体现出办学者的学识和理想。但办学者的信心尤为重要,信心来自对自己从事事业的坚定,更多的体现出办学者的个人魅力和精神追求。信念和信心体现出办学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在某个层面反映出大学成功的人力资本,还要有信任,这种信任来自于社会和周围环境,是大学成功的社会资本。

 

再回到主题。既然“正确”难寻,那么用科学的方法和过程来追求“正确”,比什么都重要,也特别珍贵。如果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大学模式,如果我们不能重新回到蔡元培梅贻琦时代大学拥有的美好时光,那么我们必须容许在新时代能够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我们既不能拿别人的茅攻自己的盾,也不能一直沉浸在从前的影子里,我们还要超前看。如何向前走?试错?试错!试错,不啻于一剂药方,虽然还不知其是否良药,但在一统格局的模式容许其存在,或许有向前发展的希望。

 

而且,从根本上讲,自主、竞争、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选择。多样化的格局并不一定强调事事正确,但如果失败,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类似失败。所以,南方科大或许成功,或许失败,都不是一件坏事。其实,最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全社会都认为它成功,或者都认为它失败,或者都认为它应该怎么做,迫使其失去了自身的信仰、信心,这是最失败的事情。而且,勇于走在人类社会思想的前面,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学所应该做的。



关注南方科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1603-459944.html

上一篇:可爱的小松鼠
下一篇:有感于“冷漠”和“残忍”
收藏 IP: 24.223.130.*| 热度|

5 王涛 侯成亚 谢龙 钟家伟 Imperfectioni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