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两千不务正业时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qitang

博文

马克思主义的十个最好的和十个最孬的思想

已有 2567 次阅读 2016-4-4 18:20 |个人分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十个最好的和十个最孬的思想

作者:乔·西姆斯     汤伯杞 译(2009-02-17)
 

 

译者说明:文章不代表译者本人的观点。文章作者站在西方的立场讲话,一些提法自然是西方的。个别的地方,译者做了极少的删节。

来自美国《政治事务》杂志编者的博客:http://paeditorsblog.blogspot.com/2008/ ... rxism.html

 

我一直在思考后布什时代的思想斗争以及这个时代将给与左派、劳工运动中的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的巨大机遇的问题。然而,这些机遇 ,很可能会因我们把某一意识形态包袱打扮成不知道是以什么方式构成的“基本原理”或政治知识的基石而与我们擦肩而过,除非我们卸掉我们迄今还一直背负的这个包袱。下面是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中排名前十的最孬的和最好的思想。写完以后,我又想了很多。也许,这将是一个系列。

十个最孬的

1.“无产阶级专政”

这个最孬的短语,大概是某个政治理论家曾经讲过的。谁想要生活在专政治下呢?即使我在概念上与其保持一致(可我不能), 我头脑中的那个马基雅弗利也有足够的感知:不能再重蹈(不择手段的——译者)覆辙。毋庸置辩。而且顺便说一句:工人阶级的“霸权”(无论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不起 ,葛兰西人(Gramsicans)),也好不到哪里去。

2.“一党制国家。”

  “一党制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有关联,但并非必然是由“无产阶级专政”派生而来,一党国家曾经是并且现在依然是“现存社会主义”的模式(当除了一两个例外的旧模式 不复存在的时候,现存的社会主义还能意味什么)。 通过控制信息流动以营造有利于加速前进和易于使公众赞许的环境,来代替民主决策;不再以指示和命令而是通过说服和赞许来代替思想斗争。然而,互联网已使这一切归于无效。一党制国家厄运难逃。

(还有,同样令人 厌恶的是:在前“社会主义的”东欧和苏联的宪法中以“党的领导作用”的条文入宪。)

3.“发达社会主义”

   以上所述表明:工人阶级人类,甚至距接近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大约还有5000光年, 尤其是那些在“第三世界”的,这个世界已在引领他们尝试一种鸭嘴兽式的杂交混合型经济,下面将直接予以描述。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充其量是在做最大限度的混淆,是对“资本主义”的一个委婉的说法,至少可以使“资本主义”一词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词典里尽可能地消失,所以代之以“市场”。这造成了极大的思想上的困惑,使得许多人无所措手足,想知道我们正在以何种方式战斗吗?瑞典不是我的模式!

5.“以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项条件的名义,为保卫苏联开列名单”

   这一要求那些国家须超然域外地努力树立之的“保卫社会主义”的思想,使20世纪陷入某些极大的难以解脱的困境和错误。现在这些困境和错误还依然以许多形式伴随着我们,包括对某些执政党对“经济犯罪”使用死刑的捍卫,在那些实行“砍下你的手”的沙里亚法的国家,甚至连一个律师事务所也没有。

6.“艺术是一把用以打造现实的锤子(hammer)。”

   这话是由布莱希特率先嚷嚷出来的,粗俗且几近下流。噢! 我们作为我们自己的造物,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欣赏,学会在干某事时如此温柔、如此具有推动力、如此有深度。

7.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以个人名义的方式给一个科学世界观命名,是非常糟糕的想法。方式太主观,而且太多与此相关联的糟糕的故事和噩梦。 而且,工人阶级听上去稍微有点:太多的音节和连字符。于是代之以“科学社会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8.“有机知识分子。”

“有机知识分子。” 抱歉,葛兰西(Gramsci)人 。好主意,但也太多的葛兰诺拉(Granola)了!

9.“否定之否定。”

  见鬼,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亟需做进一步系统的理论阐述,如此,人们多少还能理解它。

10.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也许这是某个政治理论家曾经说过的第二句脑残的话。这里毋庸再做置辩,即使是脱离开当时的语境。事实上,上帝不是我们的敌人:资本主义才是。


十个最好的:

1.“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这显然是一个关于贡献与分配的概念。这或许是对超越“公正”和“平等”(这是它的前提)向着新文明迈进的那一时段的一个概括。极其地乌托邦,但我喜欢。

2.“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

      《宣言》的这段开场白,在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 就感染着我并紧紧抓住了我,它蕴含着他们的全部真理和力量。

3.“劳动价值论”

     “价值”源于各式各样的构成形式——主要的贡献者是处于工厂底层的工人。本周末在国家公用无线电台(NPR)听到麦克·哈根的一位汽车工人说得这样精辟,确实令人振奋。他释义似地说:“我们做了所有的工作,他们拿走了所有的利润。”正确!

4.“在黑人的劳动打上屈辱烙印的地方,白人的劳动也不能得到解放。

     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这段话,抓住了阶级和种族间能动的相互作用,并且蕴含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基石。
 

5.“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可能是自由的”。

     在这里,马克思在研究与英国工人运动中诸问题相关的爱尔兰问题时,详尽阐述了与争取民主的斗争相关的工人阶级运动的指导原则,要求工人把争取民主的斗争放在运动议事日程的最前面。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一思想,主要归功于列宁,但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普列汉诺夫。它强调理论工作的超凡作用,这好像常常是既非意识形态的又“意识形态的”美国左派所缺失的一个思想。

7.“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说得好!

8. “重要的是改变现实”

     一个勇敢而又有些危险的思想。但把它改变成什么样呢?这个由具有“驾驭天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再三反复重申的十九世纪的思想,必须让位于一个新的概念。

9.“一次行动比一大堆理论更有价值。”

     这里,恩格斯似乎是在消弱理论的作用。然而,他实际上是在把理论同经济上、政治上的斗争作等量观。这是在提醒工人运动的“先进的超脱”的极其必要性,引其发挥作用,一个似乎不常常提及便会迷路的价值理念。

10.“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句话是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次的, 并且我最近也读到过由恩格斯转述的与此相关的某一严正声明。然而,后者是未经证实的。不过,这个观点,读者在看了这个清单上面的那段话,就明白了。



     诸位,就说到这儿吧!在下面大片的空白处,告诉我你所想的:

译者注:

⑴葛兰西人(Gramsicans),指拥护葛兰西观点的人。这里所说的“工人阶级的‘霸权’”是指葛兰西主张的“无产阶级文化霸权”。

⑵“发达社会主义”——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勃列日涅夫的一个提法。称当时的苏联处于“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时期。

指列宁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是列宁1920年7月为共产国际“二大”起草的重要文件之一。列宁的《条件》草案是十九条,最后大会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是“二十一条”。对这“二十一条”在国外一直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评说。苏联始终坚持共产国际制订“二十一条”是“完全正确和绝对必要的”是为机会主义渗入共产国际设置了障碍,从而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巩固了共产主义运动。而西方史学界认为“二十一条”是“世界工人运动分裂的基础”,共产国际借助“二十一条”不是同资本主义作斗争,而是同自己从前的同志——社会党人进行斗争。因此,“二十一条”是一种“左”倾策略。

⑷伊斯兰教教法。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1893年2月4日出生在伐利亚州。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经理。 1917年进慕尼黑大学学习文学,兼攻医学。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他被派往战地医院服务。革命失败后,继续大学学习,对戏剧发生浓厚兴趣。同年写出第一部短《巴尔》,攻击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城市丛林》,并撰写剧评。1922年被慕尼黑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应著名导演莱因哈特邀请赴柏林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1926年,布莱希特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见解,初步提出史诗(叙事)戏剧理论与实践的主张。创作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1927)、《三分钱歌剧》(1928)、《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1930)和《巴登的教育剧》、《措施》、《例外与常规》等教育剧。1931年,将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为舞台剧。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带着妻子儿女逃离德国,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1948年10月返回柏林(东)定居。1949年与汉伦娜一起创建和领导柏林剧团,并亲任导演,全面实践他的史诗戏剧演剧方法。1956年8月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⑹“Art is a hammer with which to shape reality.”,其中“hammer”一词,在美国俚语中有“阴茎”、“富于性感的女子”(=FOX ,某些妇女视为冒犯语) 等含义。

⑺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 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把知识分子分为有组织功能的(Organic intellectual,又译:“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的两种,前者是任何一个新的进步阶级为组织新社会秩序所需要的,而后者则具有一种走回到一个早先的历史时期的传统。他给知识分子所下的定义非常广泛,认为知识分子应包括一切“在广义上具有组织功能”的人们(见:安•葛兰西:《狱中札记选》(1929—1935),1971年英文版。,第97页)。他还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理性的和智慧的能力,虽然他们当中目前只有一些人在社会上发挥一种知识的功能。

⑻Granola,通常译为“格兰诺拉”,原指格兰诺拉公司出品的一种麦片,即格兰诺拉燕麦片,现泛指各种燕麦片加干果、红糖、坚果、葡萄干等混合制成的早餐食品。由于燕麦卷中可以混有许多配料,颇具“组织功能”,且字头与“葛兰西(Gramsci)”的字头谐音,故作者这里是在不无揶揄地做文字游戏:把葛兰西所说的“有组织功能的知识分子”喻为“格兰诺拉燕麦片”,言外之意是:“有机知识分子”界定得太泛、太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07975-967795.html

上一篇:答网友问:哲学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对错吗?
下一篇:为什么政治笑话会这么受欢迎?
收藏 IP: 106.117.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