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heg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hegao

博文

如何从制度上选拔0到1的创新

已有 3772 次阅读 2019-7-5 14: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上占据上游的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己的优势压制下游的国家和公司。中兴华为和最近日本禁售韩国都是例子。国家非常有远见地提出寻找并支持01的创新,非常有必要!

01创新的特点和所谓的19创新不同,它是最孤独的,完全没人同意的,它最怕盲审,最怕集体评议,最怕不允许质疑评审意见。任何的5个评审必须全优的评审制度都会把它筛掉。哪怕再宽松点它也受不了。

最创新的基金看样子得分很可能接近大家都认为的最差的基金。那怎么才能选拔出来呢?

要给创新者答辩的权力。答辩权总是放在集体评议后面,等于没有给创新者答辩权。答辩权必须无条件给有创新思想的申请人,可以让申请答辩付出一定的代价。敢于答辩是创新者的特点,这点和差的申请书的作者完全不同。真正差的申请,其实申请人是有些感觉的。自己知道哄不过专家,往往不敢答辩或者在答辩的时候会惨不忍睹。如果让大家都自己出钱由第三方请专家答辩,比起差的申请人,创新者会更愿意接受。创新者在答辩时虽然也未必就一定能说法评审专家,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已经是对创新最大的尊重了。

给评审人打分的想法有很多问题。初衷是让评审人认真,不徇私情。但是结果却是:如果有一个01的创新基金申请,有一个伯乐居然看出了申请书的新意,但是其他4位专家没有看出来,最终的效果是千里马被杀,伯乐也被杀。这样的机制执行上几轮,世界上就没有了01的创新申请,也没有了支持创新的评审专家。想寻找支持的01的原始创新基金申请都会胎死腹中。

另外一种支持创新的方式是通过人才基金。找到敢于答辩,提出创意的人,无论将来能否成功都给与一定的资助。真正喜欢创意的人不会浪费经费和自己的精力去做重复别人工作的事情,这类人心理上承受不了这样的侮辱。这种创新人才的本能只要不压制就可以了。人才基金的好处是还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创新思想保密。真正创新的想法都非常巧妙,最怕被抄袭。这种抄袭都不是那种文字上的,可以留有证据的低级抄袭。创新者也都不是傻瓜,他们最懂创新思想的价值。他们不会把自己最宝贵的最容易被抄袭的想法写成基金,冒着被抄袭的风险,被人私下评审。所以最好的想法从不在申请书里出现。支持创新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人才,给他一定的持续资助,哪怕从国家层面会给错一些人,也应该为了支持创新而承受。总比系统性地从各个层面根除创新强。

支持创新应该同意申请人用预印本作为申请基础。因为原始创新往往发不出文章,很多都停留在预印本阶段。预印本去掉了同行评议的过程,最能保护创新。有人担心预印本会有很多鱼目混珠。其实预印本又不能算业绩,谁会用没有业绩意义的预印本在网上留下自己拙劣研究的证据呢?

很多人抱怨人情,抱怨内幕。这确实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很多人仍然希望集体评议,能够看起来更公平,不易被垄断。但是相比支持创新这都是次要的。基金的第一任务是支持原始创新,不是筛选掉最差的,不是看似公平地给大家都有一份基金,也没办法完全根除各种人情世故。达到了支持原始创新的第一任务,国家就有机会站到了一流国家的行列,哪怕在其他方面付出一些代价。但是假如我们其他方面看起来都做得很好,又公平又平均大部分人都赞不绝口,但是就是不出原始创新,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失败的,国家,人民的利益长期看是受影响的,是会被卡脖子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4733-1188231.html

上一篇:Urimarker 2020 第一轮通知
下一篇:[转载]一个先于期刊同行评审的便携式平台 - 国际科学编辑的博文
收藏 IP: 114.255.218.*| 热度|

15 檀成龙 秦四清 李剑超 王安良 刘山亮 吴斌 张学文 陈波 张志东 褚海亮 厉彦玲 晏成和 杨正瓴 苏保霞 王庆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