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j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jin

博文

审了一篇大牛的稿子,吐了个槽

已有 5037 次阅读 2018-3-13 15:48 |个人分类:科研记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读到了一篇大家都感兴趣的文章:“Why Does Industry Not Use Immobilize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s Catalysts?”

文章开篇就讲了将均相催化剂固载臆测的好处是催化剂不仅易于与产物分离,而且可以通过循环使用降低成本。但实际上这样做通常是不能降低成本的:

而本文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与其追求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不如最求高TON或TOF的催化剂。

本文的通讯作者是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的大牛——Johannes G. de Vries,其是均相催化氢化领域的权威,代表著作:

再看看他的简历:

看这个简历,这位牛人近年来也在蹭生物质的热点,例如鼎鼎有名的代表作:

OK,前面都是废话,主要就是说Johannes G. de Vries是位大牛。

话说今年春节前,本人收到EJOC的一篇稿子的审稿邀请,看了看摘要,和本人青年基金研究的领域直接相关,并且我在这个研究方向也有几篇工作,于是立马同意审稿。当时并没有注意这是Johannes G. de Vries的稿子。看了全文后,感觉够EJOC的水准,但我马上意识到这篇工作来自于同一个研究组,而他们2017年发表了一篇令我十分不满的ChemSusChem:

他们居然在这篇文章中说前人没有报道过如何分离HHD,而他们首次报道使用半三明治型Ir络合物催化HMF大规模制备和分离HHD。而事实上是我们课题组早在2016年就在ChemSusChem上报道了使用半三明治型Ir络合物催化HMF大规模制备和分离HHD:

因此,我在他们的这篇EJOC稿子的审稿意见中首先对目前这篇工作给予赞赏,而后认为他们前人工作给出的参考文献不全面,严厉指出他们在前面文章中陈述不恰当,并且他们还忽略掉了我们另外一篇重要的工作,因此给出了以下审稿意见:

根据他们的回复来看,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之前是他们的疏忽,并且不得不做出改变:

今天看到EJOC接收了我之前审的这篇稿子,就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回复我的,并且同时了解一下通讯作者是谁。结果才知道是位牛人。咱审稿的时候因为放寒假,不方便查询Web of Science,因此没有仔细了解通讯作者。当时完全就事论事,觉得他们这篇EJOC就工作水准来说基本没问题。主要是他们之前发表的那篇ChemSusChem中的陈述令我不爽,吐了个槽。

希望以后自己的稿子也能够获得公平的对待而不是恶意打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0809-1103681.html

上一篇:创意图文摘要-I
收藏 IP: 210.45.68.*| 热度|

5 黄仁勇 吕洪波 姬扬 王从彦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