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时代趋势与知识变革:新哲学、新技术、新教育

已有 2215 次阅读 2021-3-17 10:40 |个人分类:论文交流|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会议主题: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20年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8日-29日

会议地点:北京景园假日酒店会议厅

主题报告:《时代趋势与知识变革:新哲学、新技术、新教育》

引用格式:王飞跃, “时代趋势与知识变革:新哲学、新技术、新教育”, 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讯, 2021, Vol. 42, No. 1, pp. 30-37.


时代趋势与知识变革:新哲学、新技术、新教育


王飞跃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学习交流,先谈一下我们自己对智能技术,对整个智慧社会,特别是智慧教育的认识。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兴起之后,最大的冲击其实就是教育。差不多十五年甚至十年之前,谁要说是做人工智能的,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现在不一样,什么人都说自己是做人工 智能的了。 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对人工智能的感觉都是 AlphaGo 带来的。AlphaGo 其实从技术上没有任何新的突破,但我认为它非常重要。不学计算机的人可能不清楚,学计算机的人都清楚,为什么有今天的计算机?为什么有今天的信息技术 IT?就是因为 70 年前有个Church-Turing Thesis,一 个无法证实的命题或信念。Church是图灵的博士导师,师生二人 70多年前就提出Lambda 运算和图灵机的理念,结果计算机就这么造出来了,还有 IT 技术,最近的网络技术就这么兴起来了,让我们走到今天。我们怎么走向明天呢?我认为还需要一个 Thesis,就 是 AlphaGo Thesis。 什 么 意思?第一个思维的转变,要平行。一百多年前两条平行线是不交的,所谓欧氏空间欧氏几何,后来来了一个非欧几何,硬让他相交。这是思维的突破,由此,我们从经典的牛顿力学跳跃到了现代的相对论,量子力学,进入了当代科学。如果平行线不能相交的话,那就没有相对论,就没有量子力学,就沒有计算机的基础核心半导体技术。为什么平行线要相交呢?那时候研究物质世界,要研究分子原子,小到粒子,大到整个天体宇宙,然后是什么速度?光速。所以物理学必须从经典力学跳到现代物理。我们今天的社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整个社会学,以前很少真正研究个体,不需要研究个人。现在个人必需研究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变成网红,有自己的报纸杂志,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台,还短视频了。个人喊一嗓子,全世界都知道,而且是以光速传播,就跟当年物理学研究的问题一样,从粒子分子到 整个宇 宙,而且光速, 太小、太大、太快。这就是社会的现状,每个个体分子要研究,个人网上一露头,差不多就是整个世界,也是整个社会宇宙,传播速度也是光速。所以我们的社会科学也要面临同样的变革,就象百年前的物理科学,必须从经典的社会学跳向现代的社会科学。怎么一个跳法?以前实的是实的,虚的是虚的,平行永远不相交。现在虚实也要互动,必须平行相交,这必然带来新的变革。现在讲数字孪生, 虚拟孪生, 智慧孪生,都是围绕这个来的。这样一来,就要再平行,从物理空间的平行线相交, 到心理空间的虚实相交,虚跟实也要平行相交。从技上就是边缘计算,云端计算要串起来,这样社会学就像以前的牛顿力学,升华为可计算的新社会科学。其次,就是要从牛顿时代跳到默顿时代。牛顿时代是“大定律、小数据”,牛顿约三大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几个参数就行,绝对小数据,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现在是默顿时代了,默顿是社会学家,自己有个“自我实现定律 ”, 它是“ 大数据、 小定律”。最后,今后你说自己是从事智能工作的,你是从事智能产业或者智能教育的,那你一定要给我说清楚三件事:小数据、大数据、小智能。大家记住,从物理世界拿来的数据不管多少都是小数据,你必须从小数据里面生产出大数据来,再把大数据变成小智能,就是面向具体问题的深度智能、精准知识,要把这三步曲讲清楚。不讲清楚你一定不是做智能的。


AlphaGo 就 干 了 这 么 一 件事,AlphaGo 开 始 把 人 类 的 80万盘棋,自我对打到七千多万,大了吧,然后回头又把这七千多万练成两张图,小了吧,回头就把人类世界的围棋大师全干掉。后来很快又来了一个自我变革,AlphaGo Zero, 干 脆 小 就 小 到零,人类的围棋经验一点都不用,你给我规则就行了,大数据运这次连三千万都不到,而且练的智能形体更小,一张图了,回头把前面那个干掉所有人类围棋大师的 AlphaGo 以 100:0 干掉。这一切,从头开始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今后计算速度快起来,可以三个小时都不要,再今后一定连三秒都不要了。大家想想,这三秒就是人类围棋大师一生 30 年的心血。这就是范式转移的效果。所以,今后一个人如果他不是平行的,他不虚实相交,他连上岗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围棋大师你要下围棋,参加比赛,你不先跟AlphaGo 练几手,连参赛资格都没 有。 有 人 说 AlphaGo 是 二 十段,其实人类围棋大师己经根本没有资格评价 AlphaGo 有多少段了。但是,你不跟 AlphaGo 下,就没有资格参加人类的围棋比赛。十多年前,美国中小学国际象棋比赛已经是这样了,人类象棋教练只是做心理辅导而已。平常学生就跟计算机下,你根本赢不了计算机,但是为了有资格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你必须先跟计算机下。因此未来个人如果不是平行的,就没有资格上岗。以后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你不是平行的,你不倒闭,天理难容,因为你不绿化,你不优化,你浪费资源不可持续发展。


你再回头看,整个社会变了。我用三个三,五个五来总结。这就需要新的逻辑,新的哲学,同时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新的发展。哪三个三?IT 以前都说是信息技术。抱歉,AlphaGo 之后,IT 变成了新 IT,不再是信息技术,它的主流是智能技术。然后大家也别忘了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前IT 是工业技术,当时工业技术出来的时候对人类的思维,对人类意识的冲击远远大于今天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冲击。那时候英国的上上下下都慌了,女皇说再怎么这么下去,机器要把她的臣民变成乞丐了,老百姓干脆一把火把机器都烧了,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卢德运动。从今之后,三个 IT 一个都不能丢,一个都不能少,要平行的使用。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要开发三个世界了。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告诉我们现实是由三个交织而成。我们都知道两个世界,物理世界、 心理世界, 他说不对,还有第三个世界,就叫人工世界。老 IT 工业技术是开发物理世界的主 打 工 具, 旧 IT 信息 技 术 是 开发心理世界的主导工具,现在我们要开发新的世界,人工世界了,所以人工智能热了,所以数据变石油变矿藏了,所以 IT 变成了新IT。你再回头看历史,你就发现另外一个卡尔,卡尔·杰斯波思,他于中国最有名的卡尔·马克思死的那一年出生,在新中国诞生的 1949 年,他写了一本书《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下变成世界名人:因为他提出一个新概念,就是“轴心时代”。他说公元前 800至200 期间,世界各地突然出了一批哲人,开始问我是谁?哪里来?哪里去?这是人类人性的大觉醒、大崛起,哲学出来了。对我而言,既然有三个世界,是不是应该有三个轴心?心理世界的轴心很清楚就是文艺复兴,差不多也是六百多年,从哥白尼、伽利略一直到牛顿、爱因斯坦,是人类理性的大觉醒,最后科学崛起,出来了。可是差不多 90多年前来了一个哥德尔,当年就是为了开发人工智能,结果发现数学也有一个大黑洞,说不清道不明,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尔不完备定律。所以人工智能四大创始人之一叫司马贺,不但得过图灵奖还得过诺贝尔奖,就是因为提出了有限理性原理。既然理性有限,就要突破,所以人工世界新的第三轴心时代就是要突破有限理性的约束,这次是我们人类灵性智性的大觉醒,带来的就是技术的崛起,就是新 IT 智能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具体明确,从哲学到科学,是不是更具体精准了?从科学到技术是不是更明确更有用了?这就是第三轴心智能时代的本源和目的。


大家说干吗要扯这些轴心时代呢?这是人性所至。现在社会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叫马克斯·韦伯,他跟他兄弟两个人说为轴心时代的现象其实就是人性。人性的第一天性是恐惧,所以 要 交 流,communication,因 为 恐 惧 大 家 要 相 互 交 流, 相互 取 暖。 安 全 之 后 来 了 第 二天 性, 叫 贪 婪, 所 以 要 比 较,comparation,因为贪婪大家要比来比去,相互攀比。最后来了第三天性,叫懒惰,所以要共识,commen sense, 因 为 懒 惰 要 寻找共识,建立标准,这样提高效率 一 起 偷 懒。Communication,Comparison,Commi Sense,这三个 C 必然导致带来全球化运动,轴心的就是全球化的动力和表现。现在西方很多人反对全球化运动,但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论,抱歉,全球化运动是人类的天性,就是世界只剩下两个人他们也要搞全球化。


物理世界的东西,你有了我就没了,所以那里的全球化最后就是战争、侵略、压迫,血淋淋,只能“负和”。心理世界稍好,至少可以自由贸易,可以“零和”,可是你看中美之间自由贸易也差不多走到头了。现在一种是存量思维,脑子里还只有物理心理世界,一种是增量思维,除了这两个世界之外,还要开发人工世界。人工世界好,无中生有,就像知识,你可以有,我也可以有,这样从本质上保证这次的全球化是“正和”的,多赢包容,是智慧的。这个人工世界太大了,远比太平洋大,容得下“G2”中美二国,也容得下“G20”新兴国家,还容得“G200+”世上所有国家,把人类社会的主题从第一轴心时代的“战争与革命”,第二轴心时代的“和平与发展”,进化成第三轴心时代的“安全与创新”。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一带一路”是智慧的第三波全球化开路先锋,由此实现人类命运的智慧共同体,这是我个人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个人理解这次的人工智能变革,这次智能产业的兴起的个人角度。这真是我们中国人和全人类的机会,只要不打仗,大家静下心来好好干事就行。


其实人类为了这一天,一直像蜘蛛一样的结网,我们结的网是 比 Network 更 大 的 网, 英 文叫 Grid。这就是我的人类产业大基建,“ 大 5G”, 第一个是交通网 Grids 1.0,建了几千年,接着是一百年前开始的能源网 Grids2.0,70 年前开始的信息网Grids3.0,现在是干得热火朝天的物联网 Grids 4.0,但我们还需要一张网智联网 Grids 5.0。互联网时代我 们 是 被 动 的 连 接passively connected,到了物联网时代我们就是泛在的连接,pervasively connected, 但是我们一定要主导性的连接,prescriptively connected,这就是智联网。最后三种连接英文缩写都是 PC,但意义十分不同,无论如何,人类要主导世界。等这五张网建好之后,世界的形态就变了,你没有发现从 Uber 开始交通已经变成了社会交通,将来能源一定要变成社会能源,计算从社会媒体开始加上短视频已经差不多变成社会计算了,等机器人和3D打印机普及之后,制造一定要变成社会制造,但是要进入智能经济、智慧社会,必须要实现社会智能,这就是顶天立地两个“ 五 ”。 等这五张网建好之后,三个世界就变成一个紧密地整体,就会形成“五力合一”,数据的力量,计算的力量,算法的力量,网络的力量,最后还需要一块区块链的力量。因为区块链一来让我们上道了,而且上的是“真 TRUE 道 DAO”。真TRUE 就 是 可 信 Trust、 可 靠Reliable、可用 Useful,有效用Effective+Efficient, 这 就 是 管理学讲的一个是做正确的事,一个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right way。这个道 DAO 是以太坊的第二代区块链的道, 叫分布式自主组织,但是对我们来说它有一种新的解释,它跟我们道德经的道有天然的联系,把道德经的道从哲学道德上变成了一个技术上,工程上的要求,就是分布式全中心(Distributed+Decentralized),自主式自动化(Autonomous+ Automated),组织式有序性(Organized+Ordered)。这样就会给我们做智能系统提供钢筋水泥一般的地基。以前我们说智能系统要建到大数据的基础上,这个东西我不敢,大数据是碎片化、非结构,就像在沙基土基上盖大楼一样,我是不敢盖的。你看农村盖了几千年都是一层,两层都很少,但是有了钢筋、水泥,混凝土,几十层上百层的大楼都会很快地盖起来。


人工智能以前被人家说成是小火,炼金术的水,是顺着树爬高,比别人高一点,但是要靠那个方法登月,到火星上去,上天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区块链机器人加人工智能,活生生的把这个只能用来炼金术骗人的小火变成了熊熊烈火。因为数据改变了生产资料,数据变成了生产资料了,可以用好多遍,不像粮食用一遍就没了。加上机器人改变了生产力,区块链改变了生产关系,所以小火变成了熊熊大火。本质上,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把第三世界的东西,如注意力、信用力,以前说它们不可能变成商品,因为人一辈子关注不了几个人,信任的人更少。现在机器人区块链人工智能己经活生生的把它们变成了可以批量生产可以流通的商品,一下扩大了商品的范围,扩大了提高效率的途径,扩大了市场。当年我们怎么从农业革命到了工业革命?就是英国人用纺织机和羊毛,纺织品把第二世界新的世界中的时尚变成了商品,所以工业革命来了。现在我们要从工业社会到智业社会,就要把第三世界原来不是商品的东西变成商品。为什么我们有淘宝?天猫?这就是本质上的原因,这只是刚刚开始,这样就到了智能经济智慧社会。 两年前的经济诺贝尔奖给了边际效应递增理论,说就是这个,十分及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是边际效应递减,现在知识经济了,它的边际效应递增了,这就是一种无中生有,这就是人工世界智能技术之美之妙。但是,要完成这些,必须要在一个“ 五度空间 ” 里 进行,就是基于三个世界,把物理空间和赛博 Cyberspace 空间合二 为 一, 我们把它叫做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一定要把 social 把人放到里面,人是万物的度量,这是哲学家两千家就认识到了,一个东西说是智能的,人不在里面如何智能?人与世界的关系总和就是社会,这是马克思说的,所以一定要基于CPSS 五度空间构建新 IT 智能技术。这样再一看,人类产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工业 5.0”,它跟“工业 4.0”有天然的联系。我个人认可英国人的看法,我们仍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它有两个阶段,工业 4.0 和工业 5.0,它们都基于“ICT+CPS”,就是大家的解释不一样。这是德国人最初文件里的解释,他们的那种解释那种认识还停留在工业自动化的思维上。我们靠工业自动化走到了今天,要走向明天必须靠知识自动化了,所以 I 是智能不再是信息,C 是连通性不再是通讯技术,S是社会,硬要加一个系统,那CPS 就是CPSS, 它的核心就是知识自动化。所以它和知识之源教育极其相关,必须改变知识的产生方式,必须改变知识的交互方式,必须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必须改变知识的服务方式,必须改变了知识的验证方式,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本质就是自动化,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AI 智力的自动化。这其实是 John McCarthy 教授,提出人工智能词的这个人,这是他 1992 年在硅谷亲口对我讲的。


举例通俗地讲就是接下来一个老师一上岗,就有软件定义的三个机器人老师等着你,一个描述性知识机器人告诉你这门课要教的基本大纲是什么东西,一个预测性知识机器人告诉你面临的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一个引导性知识机器人告诉你出了问题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你跟他们三个知识机器人就变成了平行教师平行教室,你们在一起就把教育小数据炒成教学大数据,再地大数据练成知识小智能。你这么一教学,你就是 6S 教师,保证学生在物理空间安全 Safety,在网络空间安全 Security,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你又考虑他的个性化 Sensitivity,你给她提供很好的服务 Service,最 后 实 现 智能 Smartness。 未来,这些软件定义的知识机器人老师才是这个学校里铁打的营盘,人类的老师只是流水的兵,我们只是给这些软件定义的老师提供不定性Uncertainty多样性Diversity复杂性Complexity,UDC,机器人把UDC内化成面发这门课的灵捷性Agility,面对很多学生聚焦能力Focus,针对每个学生,最后向教学目标收敛的能力 ConvergenceAFC。这些如果让人类做,累死了也不行,是对你智力的非分要求。但知识机器人没问题,是这些知识机器人把知识永远传承发扬下来。以后你这个班级你这门课,这个学校就有自己的二十四史,一切都理得清清楚楚,让终身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用老百姓的话,吃一堑长一智,换了个世界。以前是物理世界吃一堑,掉到坑里,撞得头破血流,在虚拟空间知识世界长了一智。现在你平行了,你反过来,在虚拟世界吃一堑吃多堑,打游戏休息一下,把小数据弄成大数据,把大数据练成深智能小知识,在物理世界长一智长多智。这样,低成本高性能高智能,多好的性价比。


但是,刚有这些智能技术远远不够!新的时代,还要有新的哲学。我们以前哲学研究两个B,Being 和 Becoming。 这个刘老师是专家。存在、变化,我们有易经,古希腊有柏拉图的ideal,讲的都是前两个B,一个描述性知识,一个预测性知识。现在黙顿来了,要从牛顿到默顿,我们就要引导性知识,Prescriptive Knowledge, 就像医生开处方Prescription 一样,就要从现象哲学到过程哲学,再到平行哲学。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要从莱布尼茨和Monad说起。


古希腊后最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发明了微积分,和牛顿争微积分的发明权的那一位,其实他从年青时候他的博士论文就要发明了“脑微积分”,他想把人类的推理机械化,结果弄出一个微积分来,又弄出一个二进制来,还研究了二进制和中国的八卦之间的关系,这都是莱布尼茨当年干的。但是莱布尼茨当年最想干的是什么?他说古希腊人弄出来原子的概念,一下子变成物理世界的基本单位,那么与物质对应的精神或心灵,它的基本单位它的原子是什么呢?所以他提出一个词,Monad,我们的哲学家把它说成“单子”意思是说上帝只有一个,有一个哲学就 叫“ 单子哲学 ”, 说是从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来的。我个人认为这纯粹是对他本意的歪曲,他当时要的应该智能的基本单位,Monad 应该叫“智子”。


现在数学家已经把它变成数学工具了,从差不多与人工智能开始同期的上世纪40年代, 兴起了一门新的数学叫category范畴。 范畴以前是哲学的概念, 这是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发展。 由范畴 又引入函子Functors,还有自然变换Natural Transformations, 三位一体就成了智子Monad的数学概念了。我认为范畴理论,智子这些工具是人工智能时代新的数学,在微积分之前数学就是几何代数,所以只能研究存在 Being哲学。后来有了微积分有了导数,有了变化率了,就可以研究变化Becoming 哲学了,现在有了范畴论,有了智子Monad,就可以研究引导 Prescriptive 知识,研究引导 Believing 哲学,研究平行哲学了。然后再把区块链的道DAO,加上数学上的 Monad,合起来我称之 MonaDAO,这就是一个新的理念,把哲学变工程变技术变产品了。


我自己为什么有这些想法?应该说受我二位老师的启发非常大。我读博士的时候正好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机器人智能控制的创 始 人 之,G. N. Saridis 教 授,一个是形式语言计算机的创始人之一,R. F. McNaughton 教 授,他们给了我正好是 Physical 和Cyber 两个世界。做计算机的老师的老师是奎因,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做过哈佛大学哲学系的系主任,他的《Words and Objects》对我启发非常大,我为什么提平行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本书。奎因的老师是怀德海,一般译成怀特海,我自己愿叫他白头老师,因为他的英文名就是 Whitehead,白头。他有一系列论教育的论著,他以前是数学家,罗素是他的学生,远比他有名,他俩一起花了十年功夫写了一本三卷本的《数学原理》,这本书才是人工智能的真正的,落在文字上的学术启蒙。因为这本书引发了歌德尔提出不完备定理,又引发图灵提出图灵机,又引发了冯·诺以曼提出冯·诺以曼结构,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计算机。 他 63 岁 的 时 候 转 行 到 哈 佛哲学系当老师了,从理工男到文科老白头,然后提出一个新的哲学,叫“过程哲学”。很多人都读过,但是我读了十几年还读不懂,我只知道我们为什么今天讲环保,绿色革命,讲生态哲学,就是因为这本书引起的。有人还出什么“过程教”,走到极端去了。我个人总是认为他提出过程哲学和英国诗人 John Donne 的《丧钟为谁而响?》 这首诗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一年美国以前的副总统阿尔来三亚讲环保,他在台上讲,我就下面找了这首诗,他讲完了我也又把这首诗重新翻译了一遍。这就是文学、哲学对科技的关联和启发,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哲学就该转向引导哲学,从二个B 到三个B。


我前年办了一个讲“怀德海荣誉讲座 ”, 请英国的学者来讲人工智能和哲学的交互,最关键就是从两个B到第三个B,要把Beliving 变成一个哲学理念和学术概念,变成一种技术,变成一项科学,这就需要平行思维,它的起步就是计算思维和认知科学,平行认知。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要从这个 Lighthill 报告开始,莱德赫尔可能大家都不熟,但大家都熟霍金。霍金把人工智能说得非常厉害特别可怕,甚至说人工智能一起来人类文明就完蛋了。可是他的前任, 就是把Lucian讲座教授位置车传给他的莱德赫尔Lighthill,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说人工智能几乎一无是处,差不多就是炼金术。70 年代初英国人和美国人竞争人工智能。美国人那时都用PDP-11计算机研究人工智能了,英国人也要。但那时候PDP计算机成本太高,英国政府就想你们要这么多钱,我得找个人评一下,审一下。就找了莱德赫尔,他其实是个应用数学家,万金油专家。结果他花了一年时间才把 AI 好好的理了一下,最后写出一个报告。报告里把人工智能说的一无是处,说人工智能干了 25 年,那是 1972 年,这个报告是1972 年底完成 的,1973 年发表的,他说人工智能干了 25 年, 美国人说人工 智能 是1956 年成立的,他怎么 25 年了呢?其实英国人以前从来不认 AI是 1956 年开始这回事。英国人认为人工智能是 1947 年开始的,因为他们在图灵的遗稿里发现了一份报告叫智能机器,就是 1948 年作为实验室报告正式发表,1950年作为论文正式发表的那篇文章,提出图灵测试那篇文章,所以英国人把 1947 年当成人工智能开始的那一年,所以到了1972 年的时候正好25年。他说人工智能干了25 年干了什么,就是ABC, 英文 ABC 就 是小儿科的意思。 什么 意 思? 一部分人干高级自动化“A”, 一部分人用计算机仿共神经系统“C”,这两个是隔着两个不同的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根本连不到一起,所以来了第三波人建桥,Bridging,就是 B,就靠造机器人建桥想把这两个世界连起来,合起来就是ABC。可是造了 25 年的桥,这个桥还在水下,根本就没有用,真的成了 ABC 小儿科的闹剧,所以就不要给他们什么资助了吧。结果人工智能一下子进入10 年的严冬,没有资助,从英国开始传到美国,这就是人工智能最长的一个冬天。


现在我把这个报告揭示的问题叫做Lighthill 鸿沟,从自动化角度就是建模鸿沟,从人工智能角度就是认知鸿沟。就是当问题复杂了,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差得太远,形成鸿沟。怎么克服这个鸿沟呢?Lighthill 提出人工智能 ABC中还有四个方向可能还算有用有价值的,所以有个人顺着这个就说我们把这四个方向合起来起个新名,叫“认知科学”,而且认知科学只用单数 Cognitive Science不要用复数Cognitive Sciences,这样它必须是个整体。这个人就是黑金斯,他以前是学化学的,结果一毕业到伦敦大学教物理,教的第一个学生就是后来因提出“上帝粒子”得诺贝尔奖的黑格斯,后来没两年就回到剑桥,这次去化学系教书了,可是他兴趣又变了,研究大脑和认知去了,教了一个学生就是现在鼎鼎大名的把人工智能活活的从死里给拉回来的深度学习之父辛顿,就是二年前得图灵奖的那位。但是,这个鸿沟到现在还没有克服。


我是个工程师,对我来说鸿沟怎么办?就二种方法,一个是填坑,一个是架桥,现在填的材料架的材料都来了,一个是大数据,一个就是平行。为什么它两个能穿到一起?大数据的本质对我来说就是这两句话,三件事,大家都拿数据来说事,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所以数据说话说多了就是人工社会,人工学校,人工教堂,预测最好的方式做实验,不过是做计算实验,物理实验太费钱,道德不允许,法律不允许,有时候科学上也做不了,所以就做“软实验”,计算实验,把小数据弄成大数据,把大数据练成小智能,最后的平行执行,就是虚的走一步,实的走一步,让虚实两个空间平行交互,根据之间的差别,产生反馈,形成闭环,这是虚实之间的双闭环,大闭环,结果就是虚实的平方 相 交。 最 后, 形成这三种智能:描述、预测、引导。结果你看,大数据填坑,平行架桥,平时以万变应不变,把小数据炒成大数据,大数据练成小智能,一旦出事,一旦要执行了,以不变应万变,平行执行,这就把UDC转变成AFC了。这样做,一定要有平行认知,所以要从这个引导,Prescription 处 方, 引导知识,从教育开始。如何从教育开始?人生就是一个航程,智慧社会必须是智能航程。所以我们把航程两个字拆了, 一个智程,iStreams, 就像是智能的小溪(Stream), 像中国古诗里讲的教育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源自STEM。i代表的,inspiration 激励,innovation 创新,intelligence智能,interdisciplinary 多学科交叉,international 国际化, 最后的那 个 S 就是我说的6S 教育,实现五育并举, 让学生物理空间安全 Safety, 网络空间安全 Security, 可持续性发展 Sustainability, 个性化Sensitivity, 服务Service, 最后就是智能 Smartness。美国大学里有个CDIO,就是五育里面要有劳动等等,我也给你前面加个 I,后面加个 S,这就是人工智能平行教育最初的理念。我们现在做社会制造用它,初步效果十分成功。总之,就是把航程拆开,中学大学,一个是面向中小学的智航 iStreams,一个是面向大学的智程 iCDIOS,同时提醒学生要至诚,这就是平行教育的具体措施。


平行教育 2011 年提出后,2011 年到 2012 年沒人理,2013年到 2014 年没人做。沒方法,我先让青岛智能院 2014 年成立智慧教育所,然后自己跑到云南去推,扶贫总可以吧?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委会的支持下,我们现在在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安徽,一起已经建了10 所智航学校。我们开始智航学校的老师来青岛智能院培训,现在学会己接手负责。我最后引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来结束。人工智能今天兴起的一大块原因是因为计算智能,就靠控制论起步,而控制论的原意其实叫机器大脑或计算大脑,后来中文把它翻译成控制论了,结果和自动化有太大的关联。但是控制论起源于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核心理念是循环因果论。所以,“我思故我在”在中间,但是我“在”了干嘛?我要“信”,所以“我在故我信”,那“信”干嘛? 我必须“思”, 所以“ 我信故我思”,这样形成整个循环,这就是“信思在”3B 的平行哲学平行教育,就先别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我认为这对未来的教育,对人工智能怎么用到教育体系里,十分重要。将来的教师一定要数字孪生、 软件孪生、 虚拟孪生,最后智慧孪生,这跟物理老师自然老师合二为一,这样才能走向智慧教育。


大家不要认为这个东西还远,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在眼前。今天的学校建得这么大,这么好,但是相对于未来的学校这就是一百年前庙里的私塾,家里的私塾,当年无法培养现代工业需要的人才,现代更无法培育未来智业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智慧学校。因为当年我们靠秀才,靠私塾,培养不出工业时代需要的人才,所以后来改成现代化的小学,现代化的大学,走到了今天。我们要走向明天,一定要未来的智慧的学校,相对于未来这个智能的学校,即将要建设的智能学校,今天的学校就是私塾,就是庙里的学堂,一定程度上我现在的知识结构就是一百年前秀才的知识结构,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必须起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74-1277181.html

上一篇:[转载]IEEE TCSS 第8卷1期网刊已发布, 敬请关注!
下一篇:[转载]【征文通知】2021 IEEE数字孪生和平行智能国际会议征文开启!
收藏 IP: 202.175.97.*|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