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6年拉尼娜事件或致我国出现冷冬:正在被证实的预测

已有 24907 次阅读 2016-9-11 05:5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南极海冰, 冷冬, 月亮赤纬角, 日食

2016年拉尼娜事件或致我国出现冷冬:正在被证实的预测

          杨学祥,杨冬红

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或致我国出现冷冬

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或致我国出现冷冬
2016年09月10日 16:40

  中国天气网讯 今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自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结束后,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走低。8月份监测结果表明,拉尼娜/厄尔尼诺监测区海温距平指数较上月又下降0.05℃,达到了-0.53℃,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偏离正常,进入拉尼娜状态(见图1)。

  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现状,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2016/2017年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图1 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3.4区)海表温度指数逐月演变

  拉尼娜事件发生时,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偏冷,东太平洋的下沉气流和西太平洋的上升气流加强,导致处于气流下沉区的南美沿岸附近地区(如阿根廷)降水更加稀少,而处于气流上升区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更加多雨;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

  拉尼娜事件易导致我国北方秋季降水偏多,秋汛明显,如1974、1984和2000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都造成了当年秋季黄河和淮河流域降水偏多;拉尼娜事件还易导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如2000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0/2001年冬季,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低,部分地区出现了少见的严寒;2007至2008年拉尼娜事件导致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中国气象局将密切监视此次“拉尼娜”状态发展,加强天气气候趋势的研判和预测,及时做好气象服务。

  名词解释:拉尼娜(西班牙语“LaNina”),原意是“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一般以西经120~170度及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来判定。当该区海温距平低于-0.5℃,则称之为进入“拉尼娜状态”;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则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见图2)。拉尼娜事件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1950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之一。

  

  图2 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海水表面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s/2016-09-10/doc-ifxvueif6465983.shtml

拉尼娜被精确预测:日本气象厅报道出现拉尼娜现象

已有 581 次阅读 2016-9-10 06:06 |

                拉尼娜被精确预测:日本气象厅报道出现拉尼娜现象

                              杨学祥,杨冬红

日本气象厅:出现拉尼娜现象,预计其将持续到冬季

/|2016-09-0912:54:51

   汇金网讯:日本气象厅:出现拉尼娜现象,预计其将持续到冬季。

http://www.gold678.com/C/20160909/201609091254512174.html

网友确认

zecrio 删除回复昨天 18:58

http://weather.unisys.com/surface/sfc_daily.php?plot=ssa&inv=0&t=cur

    98拉尼娜进展!!!秘鲁寒流明显加强,马上与ninuo3连成一片冷水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view=%D1%EE%D1%A7%CF%E9

精准预测

2016年拉尼娜:关注91日食和9月下旬南极半岛海冰

已有 463 次阅读 2016-9-9 06:45

2016年拉尼娜:关注91日食和9月下旬南极半岛海冰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5613指出,根据表1的日食数据,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或持续到20163月,2016 9月前发生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发生需要日食、南极半岛海冰与地球自转规律相配合。

91日食发生后,赤道太平洋和秘鲁寒流的温度明显降低(图1-3中赤道太平洋和南美西部沿海颜色有蓝色区域增大)。

1 201691太平洋海温矩平(略)

2 201695太平洋海温矩平(略)

3 201698太平洋海温矩平(略)

9月下旬,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如果今年出现海冰异常增大,将阻碍西风漂流的冷水通过徳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增强秘鲁寒流,加快拉尼娜的发展。

相反,如果今年出现海冰异常减少,将增强西风漂流的冷水通过徳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减弱秘鲁寒流,阻碍拉尼娜的发展。

2014年南极海冰结冰量创40年新高使预期强厄尔尼诺受阻

20141014凤凰科技讯科学日报报道,近日消息称今年南极洲的海冰结冰程度创了新的记录,相比科学家们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进行的海冰结冰程度长期卫星记录相比,今年的海冰覆盖了更多南部海洋。然而,南极洲这一上升趋势只相当于北冰洋海冰丢失程度的1/3

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北极每年丢失了53900平方千米的冰;南极每年增加了18900平方千米的海冰。今年919日,自1979年以来南极洲的海冰结冰区域首次超过了2000万平方英里,根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这样显示。这一基准的结冰程度持续保持了几天。1981年至2010年间平均最大的结冰范围为1872万平方千米。

今年单日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0,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天海冰覆盖面积为2014万平方千米。今年五天平均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2,海冰覆盖了2011万平方千米。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0/qhbhyw/2209601.shtml

我在621指出,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30-116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20149月末南极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是阻碍厄尔尼诺现象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在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中,德雷克海峡中的海冰进退关系重大。一个可能的模式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形成拉尼娜事件,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诺事件,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南极环大陆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4)

同样,非洲海冰开关可控制南大西洋的海洋环流,澳大利亚海冰开关可控制印度洋的海洋环流。由于德雷克海峡通道狭窄,海冰开关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222.html

南极海冰变化具有准两年周期,20169月下旬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异常偏大的最大值的可能性很大。

4 南极半岛海冰的气候开关作用(略)

1-4图片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1990.html

相关资料

理论推理和模拟模型:关于2016年拉尼娜的预测

已有 780 次阅读 2016-1-9 18:3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理论推理和模拟模型:关于2016年拉尼娜的预测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5613指出,根据表1的日食数据,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或持续到20163月,2016 9月前发生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发生需要日食、南极半岛海冰与地球自转规律相配合。

地球自转:计算表明,每年49-728110天)及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125-4772天)及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日食: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地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多次日食发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

南极半岛海冰: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发生;每年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发生。

三者的有效配合向同一方向发展是关键,否则将相互抵消。

1  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12]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强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强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极区       3

2019-12-26  1               赤道      -2          4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目前的不确定因素是20159月和2016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发展情况:

如果2015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减少,与2015913日食在极区相配合,与20151118-123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厄尔尼诺持续到2016年初。2016125-4772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201639日食在赤道,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厄尔尼诺结束,拉尼娜发生。

如果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异常增加,与201691日食在赤道相配合,与2016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相配合,有利于拉尼娜持续到2016年底。20161118-123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2017226日食在中纬,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本论拉尼娜结束。

及时监测20159月和20169月南极海冰变化,我们就会得到厄尔尼诺持续到2016年初和拉尼娜持续到2016年底的准确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7604.html

2015320日食在极区的影响,20153月厄尔尼诺已经发生。受2015913日食在极区的影响,2015年厄尔尼诺在9月下旬至12月末逐渐达到高潮。2015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的影响必须及时监测,异常变小将增强厄尔尼诺,异常增大将减弱厄尔尼诺并导致其消亡。

我们在2015824指出,如果2016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值异常变小,201511月下旬至20163月是厄尔尼诺高峰期。

201639日食在低纬的影响,20163月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受201691日食在赤道的影响,2016年拉尼娜在9月至11月末逐渐达到高潮。

如果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20168月至11月上旬是拉尼娜高峰期。

郑飞教授的预报与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大致相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5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2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1753.html

关注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1990.html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我们在2015527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

2016-2017年拉尼娜事件敲响了气候变冷的警钟!

极热之后是极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厄尔尼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和拉马德雷暖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升高;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利于全球气温的下降。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之一:如果2015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形成比2014年更高的气温。

结论之二:赵得秀教授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预测,2023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将产生极冷气温,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了这一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我们在2014326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125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高度关注2015年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2543.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包含两个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其中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变暖停滞,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最热年出现,而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极寒出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变冷高潮,类似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68-1970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变冷高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2099.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002193.html

上一篇:秘鲁6.1级地震坦桑尼亚5.7级地震:关注9月7-1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甘肃旱情持续发展110万人需生活救助: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2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