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中国高分四号突破遥感卫星技术五个首次,双重用途可追踪航母

已有 2142 次阅读 2016-1-11 12:39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双重用途可追踪航母

中国高分四号突破遥感卫星技术五个首次,双重用途可追踪航母

 

港媒关注中国“高分四号”: 双重用途可追踪航母

“高分四号”是全世界功能最强大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让中国可以对处于该卫星监测范围内的别国战略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设施及海军基地加以监视。

中国“高分四号”突破遥感卫星技术五个“首次”

“高分四号”的背后故事:平均年龄31岁的研制团队

数解中国发射“高分四号”卫星

 

2016-01-11 10:25: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港媒称,2015年12月2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高分四号”高轨遥感卫星送入太空。

据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8日报道,对外被宣称为主要用于防灾减灾的“高分四号”卫星处于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长期保持在地球某一个区域的上空,从而对该地理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与之相比,像美国的KH-11侦察卫星这样的低轨道卫星距离地球更近,因此它们的运行速度超过地球的自转速度(这意味着它们不能不间断地对具体位置进行持续监测)。

报道称,“高分四号”的监测范围是中国及其周边面积达4900万平方公里的亚洲陆海区域。

“高分四号”是全世界功能最强大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的光谱段分辨率接近于50米(足以追踪海上的航空母舰),中波红外谱段分辨率为400米(很容易发现森林火情)。它可能还具有低一些的视频分辨能力。由于它不间断地覆盖中国领土和周边地区,可以立即发现受地震或台风影响的地区,从而给予人道主义救援。它还让中国可以对处于该卫星监测范围内的别国战略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设施及海军基地加以监视。

报道称,这颗卫星隶属于中国具有双重用途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这与中国一项规模更庞大的雷达、成像、高光谱以及大气监测卫星计划一致,该计划旨在让卫星为农业、建筑、减灾和气候变化监测等民用目的提供支持。当然,中国在去年12月军队改组后新成立的火箭军部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时对这些卫星加以利用。

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吉林”光学成像卫星。去年10月,“吉林一号”商用卫星组星发射升空,分辨率已经达到70厘米,到2030年时,将有138颗卫星在轨运行,全天候覆盖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并具备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

报道称,“高分四号”的设计寿命为8年,未来可能会被分辨率更高的地球同步轨道观测卫星替代。发表在中国一份工程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透露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可能性。雄心勃勃的科学家建议,未来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使用直径超过20米的可折叠望远镜,功能强大到可以让分辨率达到1米左右(类似于鲍尔航空航天技术公司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的薄膜光学计划)。未来这种地球同步轨道间谍卫星将不只是发现类似航空母舰和导弹发射车这样的目标,还可以传回敌军一举一动的实时视频。

 

中国“高分四号”突破遥感卫星技术五个“首次”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潘晨 杨艳)自2015年12月29日成功发射以来,备受瞩目的“高分四号”卫星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1月5日,它发来了亲自拍摄的第一张“明信片”。

记者从抓总研制高分四号卫星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了解到,该卫星在轨正常运行,正在进行载荷测试,成像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中国突破了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五大关键技术。

遥感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首攀高轨之峰

进行高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设计,世界上尚没有工程实施的先例。与低轨道相比,设计技术面临着众多新难题。与通信、导航卫星领域的“高轨兄弟”相比,高轨道遥感卫星设计又面临着高稳定度的要求。

在高分四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果的带领下,来自五院总体部的总体设计人员巧妙应对了成像质量保障、卫星构型设计、工作模式设计、微振动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突破了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形成了中国首个高轨道遥感卫星平台。

控制技术首次突破高轨“又快又稳”难关

高分四号在高轨道遥感卫星承担着对地球进行遥感观测的使命,姿态快速机动与高稳定控制是该卫星的关键技术之一。

五院502所的技术人员突破了“小角度快速机动技术”,为高分四号安装了四个大力矩动量轮,使其得以从容地规划整个拍摄过程,在更短的时间内拍摄更多清晰的照片。研制人员还采取了全方位的“维稳”措施,从卫星平台的两大活动部件飞轮和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着手,把振动减到了最小。

首次掌握高轨遥感卫星长寿“基因”

高分四号卫星需满足在轨8年的使用要求,是中国目前设计寿命最长的遥感卫星。五院研制人员针对高分四号特有的使用模式,五院总体部提出了一系列设计与验证方法,全面增强高分四号的“抵抗力”。

为了让高分四号卫星在午夜时分不受太阳的暴晒,避免相机受晒影响成像功能,设计人员提出了“阳光规避”模式,由控制系统自动躲避太阳,保护相机。为使高分四号卫星具备较强的抗辐照能力,很多原来应用于低轨卫星上的电子学单机以及光学膜系需要重新进行抗辐照设计,提升了空间环境适应能力。

打造首个高稳定一体化“三脚架”

高分四号卫星因其“站得高、看得清”,携带的相机口径很大。“大炮筒”一般的相机如不能安装在合适的“三脚架”上,将会成像模糊。因此,高稳定一体化结构技术成为一项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

五院总体部研制人员首次采用了一体化结构,创新设计了一个在太空中“零变形”的“三脚架”。这一结构能够给相机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却给承担生产任务的五院529厂制造了难题。该厂人员精心设计出一套新型组合式工装,首次采用冷热交变的方式,释放复合材料结构内部的应力,使“三脚架”更加稳固。

首次具备高轨复杂条件下拍摄精品的能力

为更好适应高轨恶劣的空间环境,确保成像质量,负责高分四号卫星相机研制的508所在高分相机家族中创造了多个“第一”,比如第一次采用亿级像元数的可见光器件以及百万级像元的中波红外器件,第一次采用大面阵凝视成像体制,第一次采用中波红外与可见光共口径的光学设计等。

研制人员根据高轨道遥感卫星成像特点,通过仿真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还开展了卫星成像参数优化、高轨道图像辅助数据设计等工作,突破了复杂成像条件下高轨遥感卫星的成像质量保障技术。保证了红外探测器在高轨道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完)

(2016-01-06 00:18:01)

 

“高分四号”的背后故事:平均年龄31岁的研制团队

中新网西昌12月29日电 :

“高分四号”卫星29日顺利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其背后,是一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平均年龄仅31岁的高水准研制团队,他们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突破众多高难度技术。

那么,在这4年间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从“和而不同”到“众志成城”

2011年,面对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项目的需求,五院集结了通信、导航和低轨遥感卫星总体设计以及分系统的优势人才,组建了一支专尖结合、老中青梯队分明的高分四号卫星研制团队。

如何尽快磨合并融合为独特的团队文化,成为团队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团队里第一次从事新岗位的人数多”,首次承担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重任的李果坦言“忐忑”。

为此,李果常在与设计师们一起攻关的过程中巧设题目、加以点拨,尤其会给年轻人安排很多锻炼机会。团队很快形成了坦诚沟通、密切合作的氛围。

“我们就像磨合得恰到好处的车,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越来越短”,总体主任设计师刘凤晶说,“刚起步时,每次评审前我都进入战备状态,提心吊胆,怕有未吃透的技术。可是越到后来,我就感到越踏实,直到出厂评审的时候,我已成竹在胸了”。

将创新作为必经之路

高轨道光学遥感卫星是世界公认的卫星研制“高峰”。对于高分四号团队成员而言,大多数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以往研制过程中的常规工作也往往需要开辟新路。

以研制中国首个高轨道光学遥感卫星平台为例——为了让前所未有的大口径相机“安居乐业”,团队成员打破常规,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一体化结构方案数易其稿,“我们知道,方案一旦形成,对后期的影响会非常大,我们必须确保最优,形成闭环。”高分四号卫星产品保证经理王成伦说。最终,他们攻克了高轨光学遥感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难关。

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他们表示,核心技术是“要不来、换不来、买不来、等不来”,完成国家重大专项的目标必须依靠自己,只有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以严格的质量管控稳扎稳打

为了让后续的任务拓展更具“底气”,作为高轨光学遥感卫星的“排头兵”,团队做了大量“厚积薄发”的基础工作。

比如不放过隐患。团队贯彻了集团公司及五院关于产品保证的工作要求,研制伊始就结合高分四号任务自身的特点和难点,精确细化了节点千余项。

以相机研制为例,“我们先后对相机焦面电路进行了上百遍测试,每次都要对几千个元器件、几千个管脚走线以及千余个输出管脚等进行逐一测试,以保证数万行的十几位并行数据输出的正确性”,高分四号相机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练敏隆说。

新入职的小伙子刘云鹤也颇为“较真儿”。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卫星的风险点并写相应的基础文件,“我都要崩溃了。”他说,经过反复迭代,终于打造出高分四号风险管控的稳固基石。

高分四号团队快速成长,实际上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航天领域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相信,打造卫星犹如建筑摩天大厦,唯有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做到质量和进度的双重保障,才能够在万丈高楼高耸入云的时候,不发生毫厘之偏颇。(完)

(2015-12-29 20:20:01)

 

数解中国发射“高分四号”卫星

中新社西昌12月29日电 :

一颗“天眼”将长期驻留在距离地球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围绕29日成功发射的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高分四号”,记者提取关键数字,解密其特点。

四——“高分四号”隶属于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此前中国已先后发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九号”。

“高分三号、五号预计明年发射,高分专项中其他卫星也均完成了工程立项工作。”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说。

三——执行此次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该型火箭从2015年9月12日至12月29日,在109日内完成7次发射任务。

“这型火箭在长征三号甲系列里力气最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说,“高分四号”卫星总质量约5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5吨。

8——“高分四号”卫星在轨设计寿命8年,将是中国首颗遥感类8年长寿命卫星。为确保卫星在复杂的空间环境里抗高温、抗辐射,其材料及设备不会衰变或发生故障,研制团队对能源、控制、元器件和原材料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改进。

记者从卫星系统的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获悉,为避免相机受晒影响成像功能,研制团队提出“阳光规避模式”。还开展了一系列星上部件长寿命试验验证。

36000——“高分四号”距离地球约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分四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果说,可覆盖全球表面的三分之一。

地球同步轨道的优势在于“相对地球静止”,因其资源宝贵,通常用于通信、广播、气象卫星。“高分四号”将在减灾、林业、地震、气象等领域提供高时效、高分辨率数据支撑。

4天/40小时/分钟级——重复观测同一点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分辨率”,“高分一号”是4天,“高分二号”约为40小时,而“高分四号”以其长期驻留固定区域上空的优势可以实现“分钟级”。

此外,“高分四号”将在紧急情况时根据用户需求开启“全天时工作模式”,比如观测台风形成过程、监控森林火灾等。

50/400——“高分四号”卫星空间分辨率为可见光谱段50米,中波红外谱段400米。“这是目前国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最高水平,国际上尚无此类卫星。”童旭东说。

有别于“高分一号”及“高分二号”线阵推扫方式,“高分四号”采取面阵凝视方式,即像家用相机那样“咔嚓”一声拍出整幅照片。

李果说,“高分四号”拍摄的一张照片相当于中国河南省面积。而数据下传码速率为每秒300兆,所以这幅照片只需要三四秒即可“从天到地”。(完)

(2015-12-29 01:47:01)

 

     请见附件(图):()1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图) .doc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6-949621.html

上一篇:美日菲越英竟各有所需都无理非议我国在自己领土海疆建设
下一篇:朝核试验原本就是美核威胁造成现借口更加核威胁怎能解决问题
收藏 IP: 114.254.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