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参加ICSV24 精选

已有 5301 次阅读 2017-10-12 22:41 |个人分类:科研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记事, 学术会议, 大会报告

开幕式挺有振动和声学特点,安排弦乐四重奏表演。正式开会前,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爵士的作品,他是英国国歌的作曲者。开幕式上演奏英国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埃里克·科茨(Eric Coates)的《伦敦组曲(London Suite)》。我都没有听出什么名堂,到底是研究振动的,不研究声学。

开幕式的发言都比较简短。去年雅典会议真是繁文缛节,难怪希腊要破产了。总主席介绍,有近千名代表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共收到1265个摘要,最后录用了932篇,包括135个墙报。参会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国家是中国、英国和德国。

大会报告共有6个。第一个报告人是哈佛的一位物理学家,他研究声学有些玩票的性质,写了本书,Why You Hear What You Hear。这次的报告是,The Miracle of Resonance and Formants,从声学角度给出共振非常广泛的定义。列举一些声学现象,做了较为直观的解释。不是我熟悉的报告类型,公式很少。

第二个报告也是声学方面,The Ear beyond the Hearing: From Smart Earplug to in-Ear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报告风格很独特,开始放了10多分钟视频,解释背景。总体上也上偏技术,我兴趣不大。

第三位报告人是胡海岩院士,Advances in Flutter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Aircraft Structures,讲飞机结构颤振分析和控制的进展。结构振动我相对熟悉,这种进展性报告,我听着也更习惯些。

第四个报告又是听觉的声学,Reading the World with Two Ears。仍然不太懂。

第五个报告,也是声学的。忙着准备自己的报告,没有去听。

最后一个报告是结构振动方面。海洋结构的振动,考虑流体作用,但似乎还不是真正的流固耦合。还考虑了冰山撞击,模型似乎有些过于简单。

我的报告排在第3天下午。事情比较多,也没有准备。原来打算当天上午准备,遇到些事情,只是大致看看,想想表达和词汇。内容也比较单薄,说明结构用NES减振可能出现分岔和混沌。都是计算结果,也不太好讲。因为这个会振动同行不多,所以把更合适报告的题目留给别的会议了。原计划参加4个国际会议。不过,准备PPT时,增加些我们实验的工作作为背景,又扩充些解析的内容。估计能讲15分钟。

现场发挥还可以。有计时器,便于掌握时间。最后是超时半分钟。报告后,没有人提问题。主持人也懒得捧场,就退场了。

出来后,有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的年轻同行与我讨论。他对我们的分析方法及其数值实现比较有兴趣。邀请我到绵阳给他们讲讲。我原则上同意,细节以后另行安排。

与他交流期间,有位洋人想打招呼。开始介绍是某某的学生。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某某是谁。差点儿要问了。突然意识到,他说的是Ali Nayfeh。搞非线性振动,如果不知道真是太失礼了。他的问题倒是简单,我解释几句,就搞定了。

闭幕式时人已经很少了。只是在茶歇的走廊里,总主席讲几句话,就算结束了。

明年的会议,将在日本大阪举行。如果没有意外,我还是会参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080427.html

上一篇:深圳红树林路远眺
下一篇:罗马圣天使城堡
收藏 IP: 121.69.129.*| 热度|

4 杨勇歌 吴斌 强涛 郭战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