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o

博文

SCI撰写引用中文文献(之二)

已有 14419 次阅读 2012-6-27 23:03 |个人分类:随便说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文

在我们进行跳伞着陆损伤研究的实验设计时,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相关的体育着陆运动研究中,通常将一侧肢体的测试数据用来分析。但是,我们的疑问是:一侧肢体的测量是否能够代表另一侧肢体的实际情况?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内含,与人体神经肌肉控制和肢体偏利等问题有关。

于是,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半蹲式着陆动作中,右侧踝关节的活动度比左侧显著性较大,而左侧的肌肉活动性显著性比右侧较大。另外,鉴于普遍的研究认为人体下肢左侧比右侧更加强壮,我们的研究认为在损伤预测和预防研究中,采用右侧下肢测量数据偏向于保守。这项研究去年3月份发表在Human Movement Science上,并在本博进行了第一时间报道(http://bbs.sciencenet.cn/blog-2189-429694.html)。论文发表后,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响,连续3个季度被评为该期刊最热门25篇论文之一。但是,文章发表时列在Q1区(不是中科院分的那个),去年这个时节,新的影响因子发布,该期刊的IF有所下降,落到了Q2。由于我们的论文是2011年发表的,而新的IF统计是之前两年的,所以IF下降想必和我们的论文没啥关系。扯着扯着就扯远了

回头说我们这个研究,虽然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发表,但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还认为在半蹲式着陆中,右侧比左侧踝关节应该更容易发生损伤。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呢?在论文撰写时,我们查阅了所有能够找到的中英文跳伞着陆损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均无损伤双侧差异性的统计。我们转而查阅相关体育运动(篮球、排球和体操等),也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最后,我们失望了,在没有任何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发表了那么一篇完全务虚的论文。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论文发表一年后的今年3月份。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中国知网竟然可以查阅较早的文献了,于是我便查阅并下载了自我国建立空降兵部队以来所有的有关跳伞着陆损伤的文献,最早至1953年。在一篇1964年发表在《人民军医》中的论文(魏长林. 跳伞外伤的发生原因和预防. 人民军医, 1964, 8: 47-9.)中,我们发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数据。文中报道了64例踝关节扭伤,其中14例在左侧,50例在右侧!!!也就是说,大约80%的踝关节扭伤是发生在右侧,这与我们的研究预测完全一致。

看到这篇论文,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更多是喜悦,因为这个数据对比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工作,说明我们的研究没有问题。反过来,我们的研究合理解释了这种损伤非对称性现象。但喜悦之余还有一丝遗憾。遗憾的是没有早一些看到这篇论文,那样的话我们一定会在论文中引用这篇论文。

1964年的魏长林是谁?我问了跳伞着陆损伤研究的资深人士,但没人知道他是谁。这位前辈除了这篇论文也没有其他研究工作,我想这位前辈或许久已不在人世。但无论他是谁,他做了一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别人做过的事情,就是无意间道破了着陆损伤非对象这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在50年后,又无意间被我们解开。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研究的乐趣恰在其中。

回到本博文章的主题。如果我们在SCI论文中引用一篇50年前的一篇中文论文,这篇中文论文仅有两页纸,而且没有英文题目,没有英文摘要,这可不可以呢?我想没什么不可以,这恰如我们在上篇博文中提到的第2篇参考文献一样,也只有两页纸,而且没有英文题目,没有英文摘要,但是在我们两篇SCI论文中都被引用。我想说的是,只要中文文献做的工作是好的,是无可替代的,是我们的研究所需要其支撑的,为什么不能引用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89-586530.html

上一篇:WC2012 POSTER
下一篇:双腿着陆中的动态姿势稳定性
收藏 IP: 210.25.133.*| 热度|

6 陆俊茜 赵美娣 张波 覃开蓉 陆泽橼 温世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