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校园老建筑回忆之东方红会议厅

已有 2875 次阅读 2020-5-23 10:4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校园老建筑回忆之东方红会议厅

西南大学的东方红会议厅,是上世纪50年代初,川东行署(注1)迁走后,留下来的一栋建筑。它位于学校办公大楼(以前的川东行署办公楼)后边,是一个小礼堂。礼堂坐北朝南,平面是一个工字形布局:南北的两横,是一楼一底的附楼;中间的一竖,是礼堂的正厅。南边附楼的中间,是礼堂的大门。在正厅的两侧,还开有侧门。

四十多年前,我作为一个本科新生到学校报到。校园里的报到地点,就是东方红会议厅。

1978年,高考后的10月中旬,我在凉山州普格县收到西南师范学院邮寄给我的挂号信封,里面装着西南师范学院的“学生入学通知”和“新生入学注意事项”。入学通知要求的入学报到日期是“1028-31日”,报到期四天。

接到入学通知后,即办理离开普格的各项手续。与同学好友们告别后,先回到成都家中,呆了几天。再启程去重庆(注2)

记得我是1029日晚在成都登上火车,在车上熬了一宿,在30号早上抵达北碚火车站的。

一出站,就看见一辆大卡车(不是大客车),驾驶室上面的车厢前方,挂着醒目的红色横幅:西南师范学院迎新专车。

于是,上车。一会儿,车上就有了十几人。看见没有人来上车了,估计那趟火车上,就只有这么多新生来报到了。于是,开车。

卡车穿过北碚城区,从文星湾校门(以后才知道的)进入学校。然后,一直开到一个圆形的荷花池边,停了下来。“到了!”

于是,下车。进入荷花池边的报到处。以后才知道,报到处就是东方红会议厅。

当年,东方红会议厅是全校七八级新生的报到地方。从大门入会议厅,厅的两侧是全校十几个系的报到处,一侧是文科系,一侧是理科系。每个系的报到处是两张连椅课桌,上放书有“某某系”大字的纸条。桌后有该系负责报到的师生。

厅的正面,是校级各部门的报到处,有教务科(收取入学通知书和1寸照片,发放学籍袋和注册程序单)、膳食科(收取粮食和副食品转移关系)、保卫科(收取户口转移关系)、组织部(收取党团转移关系)等。在一排桌子的上方牵有一绳,上挂写有各报到单位的纸条。抬头看见纸条,就知道纸条下面是哪个报到部门,你该排哪个队。

大厅后面,靠墙放着一张大黑板,黑板上展示的是学生学籍袋封面的填写示意说明。面对黑板,摆好了三四排连椅课桌,方便新生在桌上填写自己的学籍袋封面。。

新生报到时,先到教务科报到,上交入学通知书和三张1寸照片后,领取学籍袋。然后,按照那张大黑板上展示的学籍袋封面的填写说明,填写自己的学籍袋封面。写好后,把学籍袋交回教务科,再领取注册程序单。

注册程序单上写出了新生报到的各部门,新生要到各部门一一报到。在报到后,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在程序单的签章处,盖上印章或签字。注册程序单上的各部门签到完毕,又回到教务科,交上签到完毕的注册程序单,领取贴有自己照片、打上学校钢印的学生证。于是,正式成为学校学生了!新生报到告一段落。

新生也可以先到系报到处报到,先放好行李。由报到处的老师、同学,带到已经安排好的学生宿舍,找到自己的床位。打开被盖卷,铺床放物。毕竟要在这里生活四年啊。然后,再去办理部门签到。

记得签到的最后部门,是到学校房管科,领取小木凳一张。领取时被交代:四年后要还,掉了要赔的!

自此,开始了在学校读书7年、以后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退休的后半生校园生涯。

在校园工作、生活的四十多年中,在东方红会议厅里,开过多少会,参加过多少活动,已无法计数。只记得最后的一次,是退休以后的2015718日,地理学院2001级地理专业学生在东方红会议厅开毕业10周年聚会,邀请我们几位老师参加。那是盛夏,极热。厅里放有钢琴,还即兴弹奏了一首曲子。

喏,这就是东方红会议厅!


注1:川东行署区,是1950年至1952年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1月8日,设立川东行署区,管辖下辖2个县级市、4个地级专区、33个县,共35个县级行政单位。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并为四川省。川东行署的办公地、办公楼等,都划给西南师范学院使用。1952年10月,西南师范学院从重庆市城区迁至北碚,川东行署办公地遂成为学校校园至今。(文字来自网络)

2:“新生入学注意事项”的最后一条,是根据新生来校的主要交通方式和下车点,在四个主要交通节点设立新生接待站。坐火车直接来学校所在地北碚的,在北碚火车站。坐火车来校的,大都在重庆火车站下车。坐船来的,在朝天门码头下船。坐长途汽车来的,在牛角沱汽车站下车(当时,牛角沱汽车站是重庆市的长途汽车站)。


DSC0070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48125-1234536.html

上一篇:往事杂忆之九:关于赤脚下田的回忆
下一篇:京杭大运河之一:杭州拱宸桥
收藏 IP: 222.178.202.*| 热度|

7 郑永军 朱晓刚 张晓良 刘炜 杨正瓴 李学宽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