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参观重庆抗战兵工旧址•重庆建川博物馆之三:抗战文物和票证生活

已有 3130 次阅读 2018-10-18 20:4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建川博物馆的两个分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和票证生活博物馆,同样是设在防空洞内。

一进抗战文物博物馆的洞门,就是抗战老兵的手印墙。两侧的洞壁和迎面的门墙上的数百枚血红的手印,是当年与敌寇血战时,握刀枪、掷榴弹,以血肉之躯与敌相搏的中国士兵的手,印下的啊!

馆内展出的抗战文物中,有1937825日的中革军委会关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油印件。是难得一见的。

在票证生活博物馆里,展出了形形色色的票证和实物。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近四十年间,是中国老百姓的票证生活年代。百姓的多数生活必需品,都要用钱和票才能够买到,缺一不可。最常见的票证,当是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粮票、布票、肉票,以及各种计划发放的生活物资票证,如烟票、酒票、糖票,等等。这是固定发放的。还有临时发放的各种票证,如自行车票等计划供应的工业品。各地根据当地物资的供需情况,而自行决定发放的票证,就数不胜数了。比如,帝都的粮票,就有半两一张的;而在粮食歉收的青黄不接时期,小城市里也发放过当月购买半斤凉粉的票证。保守的估计,四十年间发行的票证,少说也有数十万种,数百亿张。

四十年间,各种票证,以“第二货币”的身份,广泛渗透于亿万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中,对华夏社会的思想、文化、民风民俗予以深刻的影响,造就了独特的“票证史”。

有的票证,是现在的人们难于理解的。

比如“返还肉票”。什么是“返还肉票”?“返还”是计划经济中的特有术语。当时,农民是农村户口,不能像持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那样发放票证。农民的票证,要靠售卖各种农产品来换取。如粮票,农民要向国家按国家定价卖出粮食,再按换算为米面后的数量,由粮食管理部门发给粮票。当时农民自己喂猪,杀猪自吃,要按有关方面的规定,卖一半给国家,称为“缴任务”。也就是说,农民自己喂猪,杀猪自吃,不但要缴纳屠宰税,而且还要“缴任务”。就是杀一头自喂猪,要按照国家价格,卖半边给供销社,自己只能吃一半;如果是自吃一头猪,则要卖出另一头自喂猪后,才允许杀自吃的猪。不然,就是违法,要受到惩处的。“缴任务”卖给国家的猪肉,国家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农民肉票;农民以后可以凭票到国家的猪肉门市部买肉。这就是“返还肉票”了。

有些紧俏的物品,东西少而需要的人多,不可能每人都有,如自行车、缝纫机之类。当时的自行车,是十分紧俏的。每次上头分发来的自行车,数量不多,就只能给每个单位发一两张自行车票,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发给何人。有的领导,遇到这种机会,就私吞了。百姓事后才知,木已成舟,无改了。有的单位,则由众人来拈阄,看各人的运气。拈到的高兴,被誉为“运气来登了”(运气极好的意思)。

如果急需钱用,则可以将票证在票证市场上“变现”,换成人民币;也可以换成其它急需的票证。不过,买卖票证、交换票证都是被明文禁止的,只能在黑市里偷偷进行。被发现了,票证要被没收,人也要吃苦头的。但是,买卖票证、交换票证,可以互通有无,百姓有利。所以,出现一些倒腾各种票证的票证贩子,在冒风险、获取大利的同时,也为百姓的票证生活解除一些困窘。

说得多了,请看照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48125-1141596.html

上一篇:参观重庆抗战兵工旧址•重庆建川博物馆之二:兵工署第一兵工厂
下一篇:体检有感
收藏 IP: 222.178.202.*| 热度|

9 郑永军 朱晓刚 梁庆华 杨顺楷 史晓雷 宁利中 张晓良 chenhuansheng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