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如何查询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UDC分类号?

已有 110273 次阅读 2020-3-30 10:4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 UDC分类号

    为了规范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和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 我国有关部门要求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其学位论文的封面左上角注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第4版)和UDC分类号。有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存在困惑,比如它们是什么意思?分类号该填到哪一级?如何快速检索?笔者稍事梳理,供参考。

    首先,这是一道确实令人困惑的问题。笔者作为图书馆员对于各种分类(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亦是一知半解。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学位论文数据库及国家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发现效果均不甚理想。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中的学位论文左上角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和UDC分类号,但只有少部分填写了,有的缺失、有的填写有误;中国知网中的学位论文大多没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和UDC分类号信息。两者均不提供UDC分类号检索途径。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亦没有UDC分类号检索途径,字段名格式数据中亦未考虑UDC分类号。

    其次,假如有上一届学生相近学科方向的,建议参考,有进一步疑问再进一步求证。如果实在没有,可以从足下开始。至于分类号填到哪一级,似乎没有硬性要求,建议是能准确对应的填准确对应的,无法准确对应的模糊一点无妨。   

      中图分类号(第4版):http://www.ztflh.com/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中国图书分类法"----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制的分类法。它将学科分22个大类,基本序列是马列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并用英文26个字母顺序代表各大类。

     UDC分类号查询:http://www.udcsummary.info/php/index.php

 57种语言中选择“Chinese”

UDC(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 即国际十进分类法又称为通用十进制分类法 。UDC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 用户最多, 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文献资料分类法。

     UDC分类号.png

   再次,各学科方向中图分类号、UDC一览表可参考网络上的:各学科方向中图分类号、UDC一览表.docx。(注:通常需要付费下载全文。)因为这个版本,笔者暂未弄清楚源头来自哪里,亦未发现可以公开获取的链接,只做推介。


延伸阅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官方网站. http://clc.nlc.c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2010年出版了第五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五版通过新增类目,调整完善类目体系,修改类名、扩大类目外延,增加使用注释等修订方法,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增强了类目主题的容纳性,明确了类目含义和使用方法;第五版新增类目1630多个,停用与删除类目约2500多个,修改类目约5200多个。第五版还增加了复分、仿分等使用标记,完善了类目相互参见注释,同时继承第四版对增删改类目加沿革注释等办法,使类表的实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第五版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社会福利、娱乐业等),以及发展迅速的通信业、交通运输业、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大类进行了重点修订,使其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225953.html

上一篇: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七大成就
下一篇:图书馆史有哪些经典文献?
收藏 IP: 122.194.216.*| 热度|

2 郑永军 王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