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2.71.181.*   [54]邹晓辉   2011-9-16 17:11
同样是谈论个体,中外学者各有自己的角度及思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quickforward=1&id=487072
IP: 222.35.69.*   [53]邹晓辉   2011-9-15 18:40
《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Individuals: An Essay in Descriptive Metaphysics,1959)
我的回复(2011-9-15 21:49):谢谢提示,能多说一些吗?张学文9.15
IP: 180.109.31.*   [52]丁裕国   2011-9-13 15:54
我收到了!并在当即就回了信给你,可能又是你那边网络的问题了!
我拟等几日打听到邹进上的联系方式后告知您!
IP: 220.171.12.*   [51]姚俊强   2011-9-13 11:52
张老:您好!我的导师杨老师给我说了,您有事要找我,但一直未等到消息。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尽我所能。姚俊强,邮箱:yaojq824@sina.com,电话:15292872386
我的回复(2011-9-13 13:52):我是初步了解你是否很忙,如果你的事情很忙,我不好打扰你。如果可以帮助我做点事。我再具体考虑做什么。所以现在谈不上具体的事是什么。
你也可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方面,和可以做的涉及空中水的事。
IP: 222.35.120.*   [50]邹晓辉   2011-9-4 09:44
张老:早晨好!
关于“广义集合以及个体数和标志值”,《软件》杂志“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一文正式引用了。希望听取您对该文的意见! 晓辉
晓辉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摘要+全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82065
IP: 222.35.120.*   [49]邹晓辉   2011-9-4 09:44
倪老:早晨好!
关于“广义集合以及个体数和标志值”,《软件》杂志“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一文正式引用了。希望听取您对该文的意见! 晓辉
晓辉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摘要+全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82065
IP: 60.21.140.*   [48]杜中   2011-8-28 10:00
张老师,最近有新书出版吗
我的回复(2011-8-28 10:23):一册《空中水概论》的书目前在策划中,目标是教材,由四川气象局牵头。欢迎提出认识。8.28
IP: 61.50.133.*   [47]周少祥   2011-8-22 16:13
张老师:您好!
    看到“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1516&do=blog&id=478290”-一个有趣的风尘图。想请教您,这就是“大气环流”吗?另外,“热生风”与夜间水蒸汽凝结生风不矛盾啊?是一种相互配合啊。我的想法对吗?周少祥
我的回复(2011-8-22 17:36):尘土运动的图很生动。据我所知,这些尘土的平均高度比较低,应当在3,4公里的高度上。它们应当随气流移动。而这个高度的气流是以东移为主调的。
IP: 58.20.53.*   [46]何畅勇   2011-8-15 09:54
恩  谢谢张老师 我现在就想确认哪个高度范围的大气可以做这种近似处理  希望您能给些建议 或者指点迷津。。。谢谢您
IP: 58.20.53.*   [45]何畅勇   2011-8-14 18:38
张老师您好,是这样的一般的,探空气球得到的气象资料知道30km左右的高度,我现在想计算天顶干延迟(ZHD),所以需要计算到100km的高度,而计算每层时需要知道干气压,30km以下我使用的是探空资料里的相对湿度。或者我想问问您,40km以上的高空由于温度普遍很低,可不可以认为相对湿度为0?或者您有不同高度的相对湿度表么?经验数据也行的,谢谢您了
我的回复(2011-8-14 18:59):到100公里,那里的温度很低,其饱和水汽压力也很小。其水汽压力自然更小。把水汽压力(不是相对湿度)设为0,我估计可以(也得看研究对象)。设相对湿度为0,不一定合适。好像非气象部门对那里的湿度更有兴趣。
更多的我说不上来了。
IP: 58.20.53.*   [44]何畅勇   2011-8-13 12:32
张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下如果使用 标准大气模型,如何计算H高度大气的相对湿度 ,等候您的回答,谢谢您
我的回复(2011-8-14 12:06):我知道一点标准大气,但是相对湿度方面的标准问题我不清楚。遗憾了。你有具体问题到可以考虑一下。
IP: 210.192.101.*   [43]宋敦江   2011-7-22 13:37
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经济的影响研究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5258&page=1#pid1236507
请张老多批评指正。
IP: 222.35.131.*   [42]邹晓辉   2011-7-18 19:08
张老《组成论》的“标志集合”在晓辉和嘉文的对话又被再度推倒了焦点地位。因此,我们要再次感谢张老的贡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65924
我的回复(2011-7-19 09:39):看到了。欢迎讨论。
在我后来写的个体通论(已经在科学网公布1-4章)里,也许对个体、标志、标志值说得更细一些。欢迎参考。
IP: 122.70.211.*   [41]邹晓辉   2011-7-3 08:56
老当益壮张学文,
我等后学好榜样;
孜孜以求著学问,
殷切期待科学网。
我的回复(2011-7-3 09:33):邹晓辉,你好!张学文2011.7.3
IP: 122.70.211.*   [40]邹晓辉   2011-7-3 08:52
张老一句“科学网如果成为新论点的摇篮,就好了。”道出了中国科学家的心声!
IP: 61.144.205.*   [39]李超   2011-6-24 19:49
谢谢张老师的解答,我会于近日在项目做一下试验,如果最终形成,一定把实际图片发过来。
我的回复(2011-6-24 21:16):期待中。
IP: 61.144.205.*   [38]李超   2011-6-21 15:04
张老师您好,对于您说的人造彩虹我很感兴趣,我想应用在园林景观里面。
我有几个问题请教:
1.如果要形成跨度五米左右的彩虹,需要喷水设备将水喷至多高?
2.水幕需要多厚?
3.能不能同时形成多个彩虹?
我的回复(2011-6-23 21:22):博主回复(2011-6-21 16:48):李超,你好!
欢迎关注我的点子。
下面是我的理解
你背着太阳站在那里把一口水喷出去,你会看到彩虹,你身后的人也可以看到。
你用喷枪把水打到10米高形成一个20米宽的水幕(在风的作用下),我估计彩虹宽度可以超过5米,自然角度要合适。
你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用喷枪把水打上去,就会让不同的人看到对应的彩虹。但是由于它要求特有的角度,每个人仅看到以自己为中心的哪个彩虹,其他的是看不见的。祝你试验成功,并且回告我一声。
6.23修订:删去21日关于彩虹不在中心的认识(我的那个认识不对)
我的回复(2011-6-21 16:48):李超,你好!
欢迎关注我的点子。
下面是我的理解
你背着太阳站在那里把一口水喷出去,你会看到彩虹,你身后的人也可以看到。
你用喷枪把水打到10米高形成一个20米宽的水幕(在风的作用下),我估计彩虹宽度可以超过5米,自然角度要合适。
你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用喷枪把水打上去,就会让不同的人看到对应的彩虹。但是由于它要求特有的角度,每个人仅看到以自己为中心的哪个彩虹,其他的是看不见的。本网站一些人的博客台头背景有的彩虹在画面边上,这肯定是伪造的,任何照相机照片里彩虹都是在正中央。
祝你试验成功,并且回告我一声。
IP: 60.21.140.*   [37]杜中   2011-6-11 09:42
张老师,您好,麻烦您,请教您两个问题:
1:“旱涝急转”这个概念表述是否正确?

2:为什么会旱涝急转?
我的回复(2011-6-11 15:41):我估计这个词是最近记者提炼出来的。我认为很好。
旱涝急转作为气候现象是难说明的。但是浅层的说明似乎已经不言自明。就是暴雨很快扭转了干旱,并且雨量过大引起涝灾。
我的回复(2011-6-11 09:56):我猜“旱涝急转”就是最近记者提炼的词,我认为这个简单也准确。值得加固。
旱涝急转的气象现象也和很多气象现象类似:说不清楚物理背景。
旱涝的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水利设施仅能在一定程度、范围解决一些问题。
IP: 125.77.120.*   [36]石锋   2011-5-29 22:03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6976&page=1#pid1071920
IP: 123.93.69.*   [35]zxk730   2011-5-22 21:55
人活着总想做点什么,有时候人家欢迎你,也有时候人家并不喜欢你。
硬朗的站着,说点做点正事,也是我们这代知识同仁,留给年青人的财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3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