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新疆的气象灾害1--天山南北话气象(13)

已有 5150 次阅读 2021-2-25 10:05 |个人分类:天山南北话气象|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新疆的气象灾害1--天山南北话气象(13)

第一章  新疆气象的一般特点 第6节 1  2021 02 25网络版

 

6 威胁着新疆的气象灾害

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以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固然属于气象环境。但有的时候在一些地区也会出现危害我们的气象灾害。新疆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暴雨、大风、冰雹、雪害、冻害、阴雾、沙尘暴、干旱等很多种,它们还有时引发其他的灾害(洪水、火灾、)。大风吹翻火车、洪水冲跨铁路、严寒冻死牲畜、果树、大雾阻断交通、冰雹损害庄稼等情况都出现过。

寒潮灾害

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迅速南下,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大风雪天气。这种来势凶猛的冷空气使降温幅度达到一定强度标准时,就称为寒潮。

新疆的寒潮标准是:① 寒潮天气过程不超过4天,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过程降温≥10℃,并伴有6级(或瞬时风速达18m/s)以上大风或降水;② 24小时最低气温下降≥7℃;③ 最低气温,北疆达到4℃或以下,南疆达到5℃或以下。

寒潮是新疆的主要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之一,危害性很大。新疆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均可发生寒潮 。而春、秋两季是新疆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春季出现的寒潮可给喜温作物和大田蔬菜幼苗造成危害。牧业方面,牲畜越冬后,体质较弱,且是由冬牧场转向春牧场和在春牧场产羔育幼的重要时期,遇上大风雪和剧烈降温的寒潮天气,易造成牲畜大批死亡。秋季出现的寒潮又往往引发初霜冻较早来临,使晚秋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风雪寒潮天气也常阻塞公路,中断交通。

大风灾害

通常56级的风对交通运输、野外作业和农牧业生产就有较大的影响,8级(风速17m/s以上)风就会形成灾害,气象上记为一个“大风日”。新疆大风日数多,风力强,持续时间长,对工、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是新疆主要灾害天气之一。新疆每年因大风受灾的农田,少则几百公顷,多则几万公顷。

从全疆看,北疆西北、东北部和南疆东部大风日数比较多,准噶尔盆地西部的阿拉山口大风日数最多,年平均161天,最多的年份为188天;其次是南北疆气流通道的达坂城,年平均150天,最多的年分高达202天。全年大风日数超过100天的地区还有托克逊、“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三塘湖淖毛湖戈壁、喀什南部的高山地区等。北疆偏西、偏北地区的裕民、庙儿沟、克拉玛依、和布克赛尔、黑山头、吉木乃、哈巴河、东疆的七角井、天山山区的艾肯达坂和奎先达坂、阿尔金山的托克拉萨衣河谷一带,以及昆仑山北坡西端的赛图拉和南疆西部的吐尔尕特,年平均大风日数也可达5090天,中低山区大风很少,一般都<10天。

大风在以56月最为频繁,秋季,大气层结趋于稳定,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冬季由于大气层经常很稳定,大风很少。冬季风口地带大风较多,特别是老风口和哈巴河至吉木乃一带偏东大风特别多,大风日数占全年的20%30%

沙尘暴灾害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1km的天气现象。根据沙尘暴发生时的风速与水平能见度,又可以将沙尘暴细分为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强沙尘暴是指水平能见度<200m,风速>9级的沙尘暴;特强沙尘暴是指大气水平能见度<50m,风速>10级的沙尘暴。沙尘暴一旦形成,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例如1986518日和田地区的和田、洛浦、民丰、策勒、于田等县出现了罕见的黑风天气,最大风力10级,沙尘暴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有25万多亩农田受灾。其中小麦减产2500万公斤,刮倒树木25.9万棵,果树落果达50%,丢失牲畜4800头,死亡数百头,失踪12人,死亡11人,重伤6人。

新疆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与沙源、地势、地貌和下垫面密切相关。南疆明显多于北疆,东部多于西部,平原和盆地多于山区。新疆的沙尘暴主要出现在48月,10月到翌年3月少有发生。沙尘暴活动的高峰期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早于南部,东部早于西部。新疆沙尘暴的高发年代多在20世纪607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少。

1.7 沙尘暴即将来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4-1273775.html

上一篇:答某某某关于内部水汽对降水贡献的估量问题…
下一篇:气候环的两个例子(乌鲁木齐温压的年环,日环)
收藏 IP: 110.152.208.*| 热度|

4 檀成龙 杨正瓴 周少祥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