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eeas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treeasky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12)
热度 1 2017-1-23 17:40
12.12 从完备性到不确定性 自古而来,代数方程都是数学界头号问题,数学家总想得到代数方程的完备的确定的根,总想从不确定性走向完备性。直到伽罗华,代数方程的完备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才得到满意的答案。其后,抽象群论从代数方程扩张到整个代数、几何、复分析和数学物理等多个方面,不变量的 ...
8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11)
2017-1-4 08:51
12.11 活体结构 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一个叫master的围棋大师了。这家伙连胜中、日、韩绝顶高手50场,正经历着从东方不败到独孤求败的笑傲江湖。天下无敌、战无不胜并不是master给予我们的震撼,真正震撼的是它的棋风,从它诡异、清新、超然绝伦的棋风一眼可见并非人类。这个家伙显然已经不 ...
74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10)
2016-12-27 08:36
12.10 换位子 的 换位子 即将过去的2016,程序猿攻城狮正在开发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种类的猫、幽灵般自动驾驶的汽车、赚钱高手的智能投顾、打败人类的AlphaGo的深度学习系统。虽然这些系统的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始终无法搞清楚背后的 ...
73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9)
热度 2 2016-12-6 09:35
12.9 erlangen纲领 1872年, 23 岁的德国人克莱因在 erlangen大学准备了一篇讲稿,这篇讲稿提出一个划时代的观点:每一种几何对应一个变换群, 每一种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各形体在‘相应变换群下不变’的性质。 erlangen纲领最为人所知的是关于几何学的纲领,但是实 ...
95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8)
热度 2 2016-11-22 09:12
12.8 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1637年,有个叫 费马的民科在一本书的 页边处写 几句话: “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4次幂写成两个4次幂之和;或者,总的来说,不可能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样次幂的和。” 这句话是一个数学算式 ...
843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7)
2016-11-5 10:31
12.7 分裂域唯一性定理 上一节我们提到,既然 同一模型意味着同一 特征属性,那么不同方法取得的参数集,会不会是等价类呢? 在深度学习模型(高阶张量)中,类似于 相似矩阵的“张量等价”类,存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比如,如果参数集张量A与‘ ...
79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6)
2016-10-16 10:52
12.6 类抽象 始料未及,Iphone7 plus 一上市就被全球风抢,与前代相比,它只不过多那个摄像头而已,值得捧上天么? 好像华为之前也出过双摄像头的手机,苹果的双摄像头仅仅是简单山寨吗? 苹果沦落到抄袭别家创意的地步了吗? 既然烂苹果黔驴技穷了,那么投资者们为什么还要爆买苹果股票呢? Iphone7 plu ...
78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5)
2016-9-24 08:53
12.5 群参照系 上节提到, 伽罗华 当年奇思妙想,以旋量为基础建立了群空间,替代以向量为基础的线性空间,从而攻陷 千古难题最后的堡垒 。 由此,我们自然要思考, 伽罗华 的旋量基是不是打开更广泛新空间的新钥匙呢? 以旋量作为参照系的基础,到底是 ...
82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4)
2016-9-23 20:48
12.4 伽罗华可解群 深度学习模型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把其中的连线参数一个个都记下来,会发现每一隐层都可以记为一个矩阵,而多个层级的隐层整体相当于矩阵的连乘: 由于多个矩阵乘积,也就是高阶张量,并不是一阶逻辑的,所以我们很难理解其中的逻辑。比如,棋迷们都看 ...
80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二)(3)
2016-8-24 20:03
12.3 从向量逻辑到张量逻辑 谷歌搞了个深度学习的演示网页,非常直观: http://playground.tensorflow.org/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分类问题。假设你有两组样本数据点:橙色组和蓝色组。要区分每一个数据点是橙色类的还是蓝色类的,你该如何编写代码? 这就是最最简单的“聚类”。 很容易,只需像下面 ...
84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