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eeas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treeasky

博文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8)

已有 5929 次阅读 2015-11-30 15: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0.8 偏线性


   上一节说了,张量是一种多重线性结构,相当于多个线性空间的外部乘积。既如此,张量的某个子层次,则应该是线性空间。

   数学而言,这叫做“偏线性”,即多重性函数的某一个自变量y单独作线性变换,等于函数作相应的线性变换。数学形式如下:


   几何直观如下:


   图形含义是,x是一个一维线性空间,y是另一个一维线性空间,x×y组成一个双重线性的张量空间。

   y空间对于x×y张量而言,具有偏线性。






   请特别注意上图中的平面S,这是“双重线性”(张量)结构的基础,可以视为系统的约束条件。一般而言,如果系统不是一维线性空间的外积,而是无穷维线性空间的外积(张量),约束条件S不一定是平面。

   

   如果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的,则约束条件S一定存在。它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也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还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更多时候,可能根本无法几何直观图形表达S,但是有数学表达式显示类似的这种粒子化约束条件:



   有时候约束条件S或者是这样的:



     更一般的,约束条件S是这样的:









  关于张量空间偏线性问题,补充一点也许有意义的看法:


  一般认为,薛定谔方程概率波的含义是量子态本征值x在实体位置坐标{x}上的“坍塌”投影值。在某个特定点,当我们能够观察到实体位置坐标{x},意味着{x}和x处于同一本征态取同样的本证值集。如果我们厘清量子态本征值x和实体位置坐标{x},也就基本明白了“坍塌”的含义。究其本质,量子态本征值x和实体位置坐标{x}具有偏线性关系(相对于量子态张量而言)。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量子“坍塌”的实质在于,位置算符本征值x远远多于是粒子实体位置坐标{x},因为本征值x多达阿列夫2级无穷大、而实体位置坐标{x}只限于阿列夫1级无穷大取值。当我们通过低维度的实体位置坐标{x}来观察高维度本征值x时,类似守株待兔现象、类似抽奖、类似掷骰子,一方面看到的是概率性,一方面貌似维度“坍塌”(只看到分量、而看不到全貌)。请注意,这是维度“坍塌”、而不是本证态“坍塌”,否则就会出现薛定谔猫谬误了。


  本征值x与坐标{x}具有偏线性关系:实体位置坐标{x}是本征值x积分值,实体位置坐标{x}是数学期望值、微分因子投影是本征值x,见下图:



  当然,实际的情况并不一定是特征值x的直接积分,更可能是x的某个函数的积分(数学期望)值,如下图。因为x是概率值,所以其积分称为数学期望。


 进一步分析,假如函数f(x)是-id/dx ,即坐标本征值x实数化的微分 ,那么正好相当于傅里叶对偶空间的动量p ,这也许更有意义,因为这符合波粒二象性原理,。

 所以,个人认为,严格的说“坍塌”测量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它观察值和数学期望值分别表达了傅里叶对偶空间。实际的情况是,见下图,等式左边的<p|X>由等式右边的无数个<q|X>数学期望值得到。




  注意:上面这个等式左边是空间粒子实体动量{p},等式右边是量子态位置本征值q ,请仔细看,上式相当于量子态位置本征值q的集体“坍塌”成的数学期望是空间粒子实体动量{p}

   同样道理,动量本征值p的集体构成的数学期望是空间粒子实际坐标{q},如下图:














   我们知道,虽然大脑脉冲具有不同层次的线性关系,但大脑的意识只有一个(“一心一意”)。大脑意识可以看作约束条件S下的“粒子”轨迹,而脉冲是不同层次(偏线性)的波群,所以大脑思维过程可看作某种波粒二重性逻辑。



   类似的,关于‘偏线性’与‘约束条件’的意义,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应用中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比如,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于图片和自然语言的理解,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恰如其分的抽象概念,谷歌大脑能够在大量图片训练下独立形成“猫”概念,微软小冰也能够在大量语言训练下独立形成“搞笑”概念。

   多层次性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中,“猫”或者“搞笑”等抽象概念是张量表达的。 训练的关键是,是从偏线性的单层线性空间的构件,抽象到整体的约束条件的张量模型概念。




   比如,把自然语言数字化,那是当年哥德尔的绝招,很容易实现。但是哥德尔同时也说,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线性空间的不完备性。

   不过“深度学习”模型的实践告诉我们,线性空间的不完备性并不能阻止谷歌大脑自主形成“猫”概念。

   比如,谷歌大脑可以不断的外积不同层次特征表示的属性(横、竖、撇、捺等edges像素特征图;猫的子结构‘眼睛’、‘鼻子’、‘嘴巴’、‘四肢’、‘尾巴’等特征;黄猫、白、黑1000x1000像素特征图等等),然后“复合”这些猫的偏线性的特征属性,构建多层次线性空间张量,最后找到与属性匹配的特征约束条件,从而自主理解“猫”的抽象概念。





    上图是单词层线性空间,下图是语句层线性空间。深度学习正是通过复合多层次线性空间的偏线性特征,找到与对象体属性匹配的约束条件的。



    大致过程如下:


    一堆原始数据-->首先找到数据间的线性关系-->然后把某一层次的线性特征作为某个抽象概念的“偏线性”特征-->再与另外层次的特征线性空间外积成张量模型的某抽象概念-->检验此抽象概念(属性约束条件)和实际对象的误差-->不断外积另外层次的特征线性空间-->直至此抽象概念和实际对象的误差至可容范围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666470-939923.html

上一篇: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7)
下一篇: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十)(9)
收藏 IP: 58.42.2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