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eeas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treeasky

博文

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二)(3)

已有 4169 次阅读 2014-8-27 15:3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3 线性空间


  高手对决,不比武艺、拼内功。
  前面提过牛顿修仙之路的小故事。一开始,牛同学偶遇武功秘籍《几何原本》,不料有眼无珠擦肩而过。后来,少侠在武林大会惨遭淘汰。幸逢前辈点拨:“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顿悟,从此死磕公理,苦修神功,内力大增,终打通任督二脉,成一代牛人宗师。



  要深入解释上面哥德尔的诡论命题的巨大冲击力,也不得不先谈谈一个关于科学理论内功的武功秘籍---“线性空间”(数学上喜欢把系统叫做空间)
  欲练科学之武,必修数学之功。看不透数学,怎会有科学的眼光。不借数学之力,任何科学只是肤浅纸老虎、只是花拳绣腿虚把式。
  由于中国功利化的教育,数学之美极少有人能欣赏,倒是数学题的恶毒厌恶深深烙印心头。数学恐惧症的阴影,是大多数国人的共鸣。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数学原本并不恐怖。
  对于线性空间的内容,其实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只是有部分朋友也许并不熟悉这个名称。








   这里,举几个小事例:

   远古,丛林里搏命的老祖宗发现了‘尖石头’的用处,然后创造性用‘木棍’绑住,从而发明了“矛”。 尖石头绑木棍的“矛”,简陋粗鄙,现代社会的我们可能不以为然,但远古丛林却是笑傲江湖的独门绝技、是柔弱人类征服丛林的超级武器。拥有了“矛”神器的人类,虽然四肢不发达、肌肉不强劲、奔跑不敏捷,但是能打跑野狼、射穿公牛、猎食大象。 把不同的零件拼凑而成工具,显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后,凭借越来越多有用的零件,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复杂的工具,征服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一发不可收拾,终于鹤立鸡群,人类从畜生的行列中升天,成为万物之神。工具,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工具即智慧。工具象征智慧,工具凝聚智慧,工具体现智慧。 所有的工具,无论多么复杂,原理都是一样的:先找一堆有用的零件,再把零件拼凑到一起。

   比如新石器工具----“矛”,由零件 ‘尖石头’和 零件 ‘木棍’,捆绑拼凑而成:
   【新石器】     尖石头 + 木棍 => 矛



   道理都是相通的,举个更加入门的例子。比如,堆积木。幼儿园小朋友要想堆砌出一个漂亮的大城堡,该怎么做呢? 第一,他必须有一大堆造城堡的‘零件’,积木块; 第二,聪明的孩子会把积木块,长方体、 圆锥体,等等,按照一定组合方式拼凑一起,造出城堡。如:
  【堆积木】     长方体 + 圆锥体 => 城堡
   如果你是善于思考的天才神童,你会好奇地发现其实远古石器造工具、幼儿园堆积木的过程都一样。逻辑形式并无二致
   【新石器】     尖石头木棍   =>
  【堆积木】     长方体 圆锥体 => 城堡



   工具意味着智慧,简单工具初级智慧、复杂工具高级智慧。 简单的工具,看得见摸得着,好理解。 复杂的工具(比如包藏于芯片内部的集成电路),看不见摸不着,又如何理解呢?  其实,有形的工具后面必然是无形的逻辑。 每一个成功的工具后面,都是一个成功的逻辑,如影相随。 哈,似乎高深莫测啦。能不能莫拿虚飘飘的逻辑说事,还是搞点实实在在的东东吧。 难免,一说到逻辑,就有人喊头疼。抱歉,不是俺想故弄玄虚,因为谈智慧就没发绕得过抽象逻辑。其实各位朋友无需心里障碍,逻辑是个好朋友,永远不会出卖你!逻辑是什么呢? 真谛一点就透,核心就是一个式子:
   1 + 2 => 3
   它包含了智慧的基本要素:‘零件’和‘拼凑’
   零件‘1’和零件‘2’,拼凑出‘3’。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智慧
   而且,如果你是善于思考的三好学生,你会惊奇地发现远古石器造工具、幼儿园堆积木的过程、小学做算术题的过程都一样,并无二致。形式如下:
   【新石器】     尖石头木棍   =>
  【堆积木】     长方体 圆锥体 => 城堡

   【算术题】     1      2     => 3

   当然,小学的智慧( 1 + 2 => 3),比幼儿园的智慧(堆积木),更高级些。 从幼儿园1个积木块加两个积木块、1个苹果加两个苹果、一碗饭加两碗饭、一个手指加两个手指,到小学的算术抽象1 + 2 => 3,是一次质的飞跃。 这是有形的工具,到无形的抽象逻辑的飞跃。





   当我们从小学升到中学,会发现讨厌的数理化老师总是喜欢布置烤脑壳的应用题,而该死的应用题一般都比较难搞。 饱受数理化作业摧残的我们,早早晚晚会发现做应用题的窍门,只要把课本往前翻几页,找到最近学到的几个定理,再把定理拿出来套作业,基本上就可以轻松搞定解题了。因为所有的解题过程都一定、必须、绝对是由某某定理推出的。即:
   定理1 + 定理2 => 习题
   而且,如果你是勤于思考的天才学霸,你会惊诧于其实远古石器造工具、幼儿园堆积木的过程、小学做算术题的过程、解复杂应用题的过程都一样,并无二致。形式如下:
   【新石器】     尖石头 木棍   =>
   【堆积木】     长方体 圆锥体 => 城堡
   【算术题】     1       2      => 3
   【应用题】     定理1   定理2 => 习题
   能解题就是智慧,解难题是高智慧,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题是大智慧。  一般而言,一个应用题会有多种解法,有的解法简单,有的解法复杂。往往所谓天才就是那些能找到最简单方法解题的人。那么,天才是如何找到最简单解题方法的呢? 所谓天才,就是找到最简单的‘零件’,用最简洁的方法拼凑答案的人。 那么,简单的方法如何寻找呢?有没有什么规律性呢?







   我们写一篇文章,无论多么长篇大论华丽素材,总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无管论据源于何方,引入它们都是作为中心思想的要素基石。这和普通的代数演算并无二致,其实和远古石器造工具、幼儿园堆积木的过程、小学做算术题的过程、解复杂应用题的过程都一样。形式如下:
   【新石器】     尖石头 木棍   =>
   【堆积木】     长方体 圆锥体 => 城堡
   【算术题】     1       2      => 3
   【应用题】     定理1   定理2 => 习题
  【一篇文章】    论据1  + 论据2  => 中心思想





   我们今天的所有计算机,都是依据形式化数理逻辑的理论,通过机械化方式计算标准的逻辑门范式从而解答形式逻辑问题的。这和普通的代数演算并无二致,其实和远古石器造工具、幼儿园堆积木的过程、小学做算术题的过程、解复杂应用题的过程、写文章的过程都一样。形式如下:

   【新石器】     尖石头 木棍   =>
   【堆积木】     长方体 圆锥体 => 城堡
   【算术题】     1       2      => 3
   【应用题】     定理1   定理2 => 习题
  【一篇文章】    论据1  + 论据2  => 中心思想
  【数理逻辑】   逻辑门1 逻辑门2=> 命题
   我们惊奇地发现,上面的式子隐含了某种共通的规律。万象归宗同一理,道理都是相通的。大道至简!!!





   进一步看,《几何原本》之所以数千年不朽,是因为公理体系它抓住了关于‘零件’拼凑的最深刻、深邃、深远的本质,这也是智慧的最深刻、深邃、深远的本质。
    上面说过,一般我们解题方法是用定理来套习题,即:    
    定理i  + 定理j  => 习题z
    但是,欧几里德天才地注意到几何体系中已经发现的465条定理都可以由基本的10条公理推导出来,而且他天才洞察力断定几何体系中所有的定理都可以由此10条基本公理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公理是比定理更基本的‘零件’,并且所有的几何学定理都可以由10条公理‘拼凑’而成。
    我们知道,几何体系中任意习题可由相关定理解答,即:
    定理1+定理2+定理3+定理4+定理5+定理6+定理7+定理8+定理9+定理10+定理11+定理12+........ + 定理n  => 任意习题
    所以上面的定理表达式可以简单转换为公理表达的形式,即:
    公理i+公理j  => 任意习题
    (注意上面两个表达式的区别,定理有n条,公理却仅只有10条。另请注意,公理仅10条,但习题是‘任意’的)
   而且,融会贯通,你肯定会注意到其实远古石器造工具、幼儿园堆积木的过程、小学做算术题的过程、解复杂应用题的过程、公理体系理论过程都一样,并无二致。形式如下:
   【新石器】     尖石头 木棍   =>
   【堆积木】     长方体 圆锥体 => 城堡
   【算术题】     1       2      => 3
   【应用题】     定理1   定理2 => 习题
  【一篇文章】    论据1  + 论据2  => 中心思想
  【数理逻辑】   逻辑门1 逻辑门2=> 命题
   【公理化】     公理i  公理j   => 任意习题











    可以看出,上面所有的模型,都是把对象的特征属性分解到各个线性特征方向上,这种模型的数学抽象叫做“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结构异常简单,只有两个关键词:‘零件’和‘拼凑’【术语叫‘特征基’和‘投影’】。
  三维特征基线性空间形式如下:




  【线性系统】   aX + bY + cZ => P  
 其中,特征方向X、Y、Z叫做系统的‘特征基’,标量常数a、b、c叫做对象P在特征基上的特征属性‘投影’。

   (大家熟悉的归纳法是把系统特征属性抽象为“特征基”;演绎法即特征值“投影”分解。)



   所谓“特征基”,就是组成系统的最基本零件。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书”就是文章的‘基’零件
   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唐诗”就是诗词的‘基’零件
   再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这里的“书”和“路”是‘基’零件,然后通过知行合一形成真知灼见。

    比如,经典物理总是把物理问题纳入向量空间参照系,把基矢量作为参照系的底。
    还比如:量子力学算子可以通过本征态分解,量子本征态是矩阵力学的‘基’,本征值是‘投影’。
   又比如,如果一个资金雄厚的大型房开商修建一个小区,规模化生产要求他在小区内同时起50栋电梯楼、30栋步梯洋房、100独栋别墅,还要同时建设两所学校、一所幼儿园、一个医院、一个健身中心、一座区域公园、一片区域广场。为保证工期,他必须确定需要哪些材料,比如砖、钢筋、水泥、砂石、门窗、水电线路,这些材料就是‘基’;另外他还要知道每一栋房子对每一种材料需要多少数量,这就叫‘投影’。









  在现代‘系统’理论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线性系统。
  无论是形式逻辑公理系统、还是量子理论的态叠加空间都是线性空间,
  无论是我们熟知的坐标系、或是矢量系统都是线性空间,
  经典力学是线性系统的、相对论是多线性系统的,
  西格玛是线性系统符号、矩阵也是线性系统的符号,
  微分是线性系统、积分也是线性系统,
  无穷级数是线性系统、傅立叶变换也是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具有普世的广泛性,几乎我们所熟知的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结构都可以以线性系统囊括
 人们日常生活的思维模式是基于线性思维的;计算机本身也是一个线性系统;甚至经济现象、文学研究都可以用线性系统入门。


   线性空间之所以遍布广泛,本质是由于人类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逻辑过程,是线性轨迹的。
   【思维模式】   已知1 + 已知2  => 新认知
   大致来说,简单可以这样来看,虽然不同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但是无论哪种语言都符合形式逻辑,从而是可以公理化的。而公理化,是线性空间的。换句话说,线性系统是人类逻辑的习惯、是人类认知的渠道、是人类智慧的基础。  

   看来,线性空间确实无处不在。
   但是,咦,好象扯远了吧,看不出来线性空间和不完备性定理有毛关系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666470-822739.html

上一篇: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二)(2)
下一篇:关于不完备性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探讨(二)(4)
收藏 IP: 59.63.206.*| 热度|

2 周少祥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1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