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3.78.212.*   [428]张振鹏   2014-5-4 11:05
附会议网址:http://www.icits-conf.com/cnindex.htm
IP: 223.78.212.*   [427]张振鹏   2014-5-4 10:59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在读本科生,写了一片文章想投给会议——ICTCS2014,因为没有经验,想请老师给点建设性建议。PS:从投稿到收到录用回复只用了四天时间。
我的回复(2014-5-4 11:34):1. 投稿由几个人审的?提修改意见没有?直接录用非常可疑。
2. 我怀疑是为单纯挣钱而办的会。我参加过的国际会议,从来没有第二篇文章就多交钱的说法。一个人参会,交一个人注册费,不管录用几篇。
3. 既然是第二届,你想法查查第一届的文集,如果列入第一届会议委员会的那些专家,在文集中却没有论文,就很可能是拉大旗作虎皮。
我不是你们领域的,意见仅供参考。
IP: 183.157.160.*   [426]twoDmat   2014-4-26 22:46
(1)浙大2012钱国栋老师(和美国的陈邦林)的Y. Cui, Y. Yue, G. Qian* and B. Chen*, Luminescent function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hem. Rev., 112(2) (2012) 1126-1162
(2)浙大徐明生老师的“Graphene-lik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Chem. Rev. 113,  3766-3798 (2013) (被Nobel Prize Winner - Geim在Nature上推荐)。
我的回复(2014-4-26 22:52):谢谢!
IP: 124.117.69.*   [425]张学文   2014-4-24 16:03
武教授:
您的书已经收到,其封面的设计之独特是我第一次见。内容也很生动,有趣。多谢了!
我的书是平寄的估量得10天收到。张学文,4.24
我的回复(2014-4-24 16:10):我也是第一次见。那个封面的折叠可作为书签来用。
祝好!
IP: 124.117.17.*   [424]张学文   2014-4-22 18:25
张学文,地址        830002,新疆,乌鲁木齐,幸福路,426号,10号楼,1单元,401室
电话:0991-2637960

谢谢了!一般邮寄就可以了。
IP: 124.117.17.*   [423]张学文   2014-4-22 17:55
武夷山教授,您好!
最近气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名预报员的科技探索-气象、水、复杂性》,(基本是我的一些博客文稿)打算给您寄一册去,算纪念。请告诉我合适的投递地址。以便付邮。
感谢多年来在博客上的热心关怀。
新疆,张学文,4.22
我的回复(2014-4-22 17:59):谢谢!
100038
北京复兴路15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也请您告知地址和电话,我用快递奉寄一本小书。
IP: 221.176.115.*   [422]guoycbx   2014-4-18 20:59
武老师:
       您好!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在写毕业论文,论文关于超图的知识网络构建,现在感觉基于超图的知识网络构建研究比较少,思路很不开阔,希望老师给点指导
我的回复(2014-4-18 21:20):与导师沟通了吗?首先找导师啊。
为什么要用超图构建?应该是,面对一个问题,决定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先选定一个方法,再去找应用。
IP: 98.204.112.*   [421]胡本立   2014-4-17 08:11
武老师,近年来我们对什么‘数据模型’能更好地与人互动或‘沟通’在做些研究,您的一篇博文中提到“人为什么喜欢建模呢?哥伦比亚神经科学家Rodolfo Linás认为,...",不知您能否告诉我Rodolfo Linás的那篇全文在哪里能读到?谢谢。胡本立
我的回复(2014-4-17 09:42):这是一本书,I of the Vortex, MIT Press, 2001. 我没有这本书,是转述别人的说法。
IP: 223.65.191.*   [419]xxybio   2014-4-14 17:42
谢谢武老师及时回复,相当快!
IP: 223.65.191.*   [418]xxybio   2014-4-14 16:27
武老师,您好!请问贵所每年底统计的SCI论文信息时,若存在多个单位,是以第一作者单位、还是通讯作者单位统计呢?一篇文章肯定不可能统计2次吧?谢谢!
我的回复(2014-4-14 17:22):我们按第一作者。我们也分析过,无论按第一还是通讯作者统计,对于机构排名无影响。
IP: 168.160.23.*   [417]caomeidouding   2014-4-8 18:00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谢谢。
IP: 168.160.23.*   [416]caomeidouding   2014-4-8 16:19
武老师,您好,前两天看到了一个指标叫“表现不俗”,在您的博文中也有提到,就是“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则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的论文”,我想了解一下,这个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均值是怎么计算的,这个数据应该怎么获得呢,希望您有时间可以解答一下。
我的回复(2014-4-8 17:32):比如数学类,2009年全世界发表的所有论文,迄今平均被引M次,则同年发表的数学论文中被引超过M次的都算表现不俗;2010年发表的所有论文,迄今平均被引N次,则同年发表的论文中被引超过N次的都算表现不俗,等等。各年的尺度不一样,M大于N。
IP: 219.232.115.*   [415]xt024   2014-4-8 14:08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希望中信所在评选百强、精品期刊时能够核对一下入选的期刊是否为高自引(非小学科),
IP: 219.232.115.*   [414]xt024   2014-4-3 16:48
武老师,您好,现在我国的科技期刊有5000本左右,中信所定义的科技核心期刊也在2000种左右.每年的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都会公布一些期刊的数据,当然很多还是关心影响因子.在数据里面,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很高,排名比较靠前,但仔细一分析,其中的自引占据了40%,50%甚至更多,过度自引,在每3年评选一次的精品期刊评选中,有一些影响因子特别高但自引率特别高的期刊进入,对于这方面的不知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IP: 111.160.191.*   [413]lrx   2014-4-3 10:31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这么快就能得到回复,而且还指出了建议,真的非常感激.
我是给中学生介绍的.关于"自然文学",回头我看看.
IP: 159.226.231.*   [412]sanjeo   2014-3-7 16:40
本家老师,在很远的地方读到你的文章,,,赶紧来科学网注册走近些学习。
IP: 111.161.31.*   [411]lrx   2014-2-28 21:42
您好,我算是一个比较爱阅读的人,看了很多书和文章,感觉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一个人的上进心!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远远没有利用上全部天赋。这并不只是客观因素——比如,机遇、教育程度、环境——更重要的在于自身的努力。就拿咱们国家来看,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远远超过过去了,可是科学上的成就却没有同步提高,过去我们有陈景润这样的楷模,今天的陈景润在哪里?许多科研人员在抱怨考核制度,在叹息生活压力,可曾反思一下自己有多少精力用在了学术上?
我所以写这样一段话,是因为我看到一本《现代天文学十五讲》(北师大名家通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里面介绍一位学者仅有一条胳膊,却磨制出了高质量的镜片,还有我国的一位初中毕业的打工者,通过自学电脑技术,现在已经出了十本Excel VBA书,每一本都很深入,是我崇拜的对象之一。这些事迹让我汗颜。
我虽然没有和您见过面,但心里有话很想和您聊聊,以上文字就当我随便说说吧。
IP: 183.64.203.*   [410]周剑   2014-2-13 21:50
谢谢 武老师,我和邓小昭老师翻译为,信息辅助下的学习,信息化学习,但都觉得表述不是很精炼。这个东东在下面这篇报告里面提及,也有一本书题名是它。
Weiner, Sharon A.,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Life: Addressing the Issues" (2013). Libraries Faculty and Staff Presentations.Paper 21.http://docs.lib.purdue.edu/lib_fspres/21
再次感谢武老师您的解答。
IP: 183.64.203.*   [409]周剑   2014-2-13 15:53
武老师,请问一个术语“Informed Learning”翻译为什么恰当,我是在信息素养相关文献中看见这个的。谢谢,祝您一切顺利顺心。
我的回复(2014-2-13 16:02):该术语的意思是“创造性地、反思性地利用信息来开展学习”,是否可译为“善用信息的学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