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4.249.117.*   [468]Throne2015   2014-10-21 17:27
武所长您好!我是海军总医院眼科的医生赵君,请问2014版中国科技核心什么时候能上传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期盼您的回复,谢谢!祝您一切顺利!!
我的回复(2014-10-21 17:31):已经公布了。您关心哪一期刊,可与科技论文统计课题组联系。
IP: 111.161.114.*   [467]lrx   2014-10-17 20:32
我也看过此书。
==========
您看是本职工作,用刘大脑袋的话说,必须的。我是自己看着玩。
IP: 111.161.31.*   [466]lrx   2014-10-16 23:23
您好。
最近在看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二版,许良英李佩珊主编。已经看一起完第一册,感觉应该比诺贝尔奖更能表现出科技发展状况吧,因为诺贝尔奖的评选大家都知道有点问题,这本书在20世纪末写的,应该更能勾勒出科技发展情况。现在看到的,中国人太少了,如果把书里提到的人名按照国籍排出来,中国少的可怜,巨大级别超级级别的几乎没有。
我的回复(2014-10-17 06:21):我也看过此书。
IP: 1.202.70.*   [465]武夷山   2014-10-15 21:02
谢谢关注!
仍担任主编和常务副主编,但年头记不清了,任《情报学报》主编约10年,任中国软科学常务副主编约9年。
IP: 202.114.66.*   [464]胡小洋   2014-10-15 20:13
武老师,打搅您了,其实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您很多年了!最近我有一篇文章要写到您,审稿人在审稿意见中提示我关于您的介绍信息有误,我在中信所的网站上未找到相关信息,所以就直接请教您了。请问您目前还在担任《情报学报》的主编和《中国软科学》的常任副主编吗?各有多少年了?我需要核实一下,谢谢!祝好!
我的回复(2014-10-15 22:06):谢谢关注!
仍担任主编和常务副主编,但年头记不清了,任《情报学报》主编约10年,任中国软科学常务副主编约9年。
IP: 119.97.202.*   [463]蒋合领   2014-10-13 23:08
武老师,看了您的博文很受启发。因此不知道您能不能给我们情报学博一的学生写封信,让我们有更为明确的学习思路,不走弯路。谢谢,打扰你了!
我的回复(2014-10-14 06:33)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do=blog&id=24293&mod=space&uid=1557

以上是我7年前对硕士生说的话,对博士生应该也适用。

祝好!
IP: 111.160.191.*   [462]lrx   2014-10-13 16:23
我曾经在某网站看见一篇文章,介绍所谓十大科学家。自然,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见解,但是,从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心态却颇有玩味之处。
比如,其中提到牛痘的发明者,还有人在回复中提到袁隆平。我估计,即使问他们本人,都不会自认为能居十大科学家之列吧。再有,其中居然没有达尔文,我从回复中也没看见(回复我看的不那么细),这个疏漏够大的。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在很多人眼里,那种能直接看的见"用途"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二十一世纪了,部分中国人仍然是这么个心理,看来科学普及工作任重道远啊。
IP: 125.39.106.*   [461]lrx   2014-10-3 10:16
和您说个八卦的事情,最近您名字上了中央禁令了——
不得到以下景区开会:庐山...武夷山....
我的回复(2014-10-3 10:43):在下颇为自豪,:)
IP: 1.192.189.*   [460]钟镇   2014-9-29 11:16
武老师,您好。最近在阅读您和叶鹰老师主编的《情报学基础》教程,对其中信息检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限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对一些涉及信息检索的问题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其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困惑我:

第一,信息检索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在情报学界有没有比较权威的测度标准或测度指标。
第二:与第一个问题也密切相关,检索策略的合理性有无比较明确的量化评价标准?

不知道武老师能否方便推荐几篇文献或专著?
我的回复(2014-9-29 11:37):检索不是我的领域,你可咨询有关章节作者。
按我的理解,查全率与查准率永远矛盾。只有利用语料库,才能知道查全率、查准率是多少。但语料库相当于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与现实的差异是巨大的,故实验结果不能简单拿来用。同理,某检索工具、检索策略的真实查全率、查准率如何,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网上或数据库里到底有多少相关的东西。
IP: 202.118.28.*   [459]David3883   2014-9-23 13:09
武老师,打扰您了,有空希望您能看看我的新博文,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IP: 202.118.28.*   [457]David3883   2014-9-4 18:13
科学网喻海良的博客非常有名,经常是周排行、总排行、均排行里面都有他,至今仍在均排行中居高不下、排第8位。看了他的简历,“2011年5月~2014年5月 沈阳大学,教授”,可是,在沈阳大学所有的网页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实在是奇怪!
他的“第100篇学术论文被正式录用感言”乍一看来,很是震撼、佩服,细一品味,远非如此。从对国家的科学贡献而言,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因为,即使是普通期刊论文,也有助于各种信息交流,促进科技的进步。但我们应提倡较高级别的期刊,这样更有助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沟通,更有助于提高中国学者的知名度。像此人所罗列的《锻压技术》、《热加工工艺》、《钢铁研究》、《有色矿业》、《有色金属》等期刊,即便有英文摘要,外国学者是不看的,拿这些核心期刊还有一些会议论文来凑数达到百篇,显然含金量不足。即便在国内,对于一个不需要承担任何教学工作,无需吃粉笔灰,完全靠论文吃饭的工科类专业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论文逾百篇,也是自然而然、非常正常的事情,也是大有人在的。而对于一个国家培养多年乃至送出国门的海外学子而言,以此为标杆被科学网热捧,将会极大的降低我国学者的层次水平。况且,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学术成就的大小应看其诸多方面,如果国家只凭发表数目众多的文章,经济就腾飞了,那岂不荒唐!
此人前不久还发过一个帖子“另类成功,今年推荐的基金都中了”。被国家基金委邀请参评了面上项目,一共10个项目……,这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可是,发表在全球的科学网上通报给对方,造成一个今年你申报、我推荐你,等来年我申报,你一旦评审,你也推荐我,这样一个小圈子内的循环,有悖于我国基金项目申报评审的公平、公正原则。
IP: 123.52.85.*   [456]钟镇   2014-9-3 15:31
可能是Leydesdorff将每条记录作为一个属性向量R(x1,x2,...,xn),n为共现或耦合分析的元素之和,向量中的每个元素xi代表与其它向量共现或耦合的绝对频度。在原始矩阵中,元素取值范围从0到很大?

最后,计算n个属性向量的彼此之间的空间解析几何中使用的向量夹角余弦(取值范围[0,]),重新构建一个基于余弦范化的矩阵。降低了可观察偶发现象(突然增高或突然下降)的概率。

这里我的理解。
IP: 123.52.85.*   [455]钟镇   2014-9-3 11:56
谢谢武老师,在Leydesdorff的网站确实找到一些相关信息,虽然觉得他的说服力不太强。

在文献““Betweenness Centrality” as an Indicator of the“Interdisciplinarity” of Scientific Journals”(http://www.leydesdorff.net/betweenness/index.htm),Loet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Normalization of the matrix for the size of patterns of citation can suppress this effect (Bonacich, personal communication, 22 May 2006). Fortunately, there is increasing consensus that normalization in terms of the cosine and using the vector-space model provides the best option in the case of sparse citation matrices (Ahlgren et al., 2003; Chen, 2006; Salton & McGill, 1983).
我对这段话及其上下文的理解是,采用余弦范化矩阵,可以降低原始数据波动的影响。在原始矩阵上,绝对值上的差异可能太过明显,筛选时会过滤掉太多的信息。而采用相关性矩阵,能将差异相对缩小,以避免泼水连孩子都泼出去?Loet后面指出很多学者都在用这种方法(似乎感觉这样引用证明不太妥当,别人用我就用???还是我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目前我能找到的其它Loet的论文,关于余弦范化矩阵就是介绍了该方法,似乎未做太多讨论。

此外,Loet还和Egghe做过关于余弦相关性与皮尔逊相关性的讨论“The relation between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and Salton’s cosine measure”(http://www.leydesdorff.net/cosinevspearson/index.htm)。末端结论的意思似乎是,当相关性阈值高于一定水平,两者的结果相关性很强?

总是在博客中想您请教问题,既不正式,也弄得留言版充斥了个人研究的问题,可能坏了大家的兴致。真的不好意思。 以后,如果有问题想您请教,是否能给您发邮件?
我的回复(2014-9-3 13:26):一个人精力有限,在某些问题上遵循“共识”是很正常的。Loet认为余弦泛化矩阵的做法属于共识。另外他也提到矢量空间模型,我不太明白该模型之使用与余弦范化是什么关系。
通过邮件交流没有问题。
IP: 123.52.85.*   [454]钟镇   2014-9-2 11:04
武老师,您好。目前在做关于文献耦合的相关研究,相关的原始矩阵已经构建完成,但在计算相关指标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究竟是基于原始矩阵进行统计,还是基于余弦函数或其它相关性函数的演化矩阵进行统计。虽然相关的计算结果已经出来,但在选择分析结果市,还是有些犹豫,究竟何种形式的的统计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注:目前矩阵约有30%左右的元素是0,算是半稀疏矩阵。涉及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络中节点的度数以及中介中心性等。不知道科学计量学领域有没有学者对矩阵的处理进行过讨论,究竟是在原始矩阵上合适还是演化矩阵上合适,或者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于哪一种情况?不知武老师能否提供一下您的经验。
我的回复(2014-9-2 13:21):我没有做过这类研究,Loet Leydesdorff做过很多矩阵分析,他的论文在其个人网站上全能下载,你去看看。
IP: 168.160.23.*   [453]袁军鹏   2014-8-22 15:55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21/210630724144.shtml工程院院士李宁被调查,怎么不能评论了,本来打算贴到经费那篇博文的
IP: 192.168.0.*   [452]吴跃华   2014-8-22 08:21
教授您好!我写了一篇博文《作为教师不宜称“教授”为“叫兽”:别“被人当猴耍还跟着喝彩”!》,查看地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821232欢迎您批评!提醒:有心脏病的朋友慎入 !
IP: 202.113.11.*   [451]杨正瓴   2014-8-12 20:27
博客访问量9998382
千万富翁即将诞生!
我的回复(2014-8-12 20:48):谢谢,好事多磨,这个时刻咋还不来呢?:)
IP: 49.77.189.*   [450]吕乃基   2014-7-31 18:37
武老师你好!请告知你的邮箱,我有事想与你联系。谢谢!吕乃基
我的回复(2014-7-31 20:25):wuyishan@istic.ac.cn
IP: 60.10.97.*   [449]闵应骅   2014-7-31 16:45
闵教授:
     您好!我是科技日报的小王,在即将到来的科技创新大会期间,我们希望跟您约一个稿件, 类似于附件这样的,1000字左右的一个科普文章即可!谈谈您对本行业的一些最新进展情况,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发表您最新的独到见解和想法,后期我们再结合大的时代背景下,组织整理好材料,麻烦您了,具体要求请查阅附件,谢谢!保持联系:15201354118
     附件内容请一定打开好好参考一下 ,真心期待您课题组团队的宝贵材料,另外收到邮件后可否先跟我这边联系一下,或回个邮件,谢谢您!祝工作顺利 ,心情愉快!
   
她叫王霞,我看不要追究了。发表不发表对我也无所谓。您心里知道这事就算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