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推荐一篇报道:哈佛历史学家 Ferguson 警告:从黄仁勋访华到模型脱钩,AI正在终结旧秩序
武夷山 2025-4-20 09:29
博主按:在我读过的(不多)关于AI的讨论中,AI深度研究院的这一篇报道是极具洞见的,故加以推荐。 我注意到,文章说: 1825年,被Ferguson反复提及的历史节点。那一年,煤炭和蒸汽机推动了工厂的普及,个体劳动力第一次被“组织化”管理。 我的《 富兰克林为什么发 ...
个人分类: 鼓与呼|10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博客细分类:技术杂谈2
武夷山 2025-4-20 07:01
博客细分类:技术杂谈 2 武夷山 3. 技术与诗( 2003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562.html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我们的日常理解中,技术是一种帮助做事的工具。如果再问“工具性”意味着什么,就必须讨论“原因”了。如果我们继续追问技术的本质,就会将技术看成一种诗艺( p ...
个人分类: 旧文重温|10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富兰克林为什么发明取暖炉
热度 3 武夷山 2025-4-18 18:27
富兰克林为什么发明取暖炉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5年4月17日) ■武夷山 2025年3月,美国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乔伊斯·E.查普林女士的著作The Franklin Stove: An Unintended American Revolution(本文作者译为“富兰克林火炉:一场意外的美国革命”) ...
个人分类: 书评书介|166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博文细分类——管理杂谈3
武夷山 2025-4-15 07:58
博文细分类——管理杂谈 3 武夷山 6. 简图激发灵感( 2006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184.html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通过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甚至启发思路呢?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从总体上识别出大图景是十分重要的,而简图有助于人们忽略掉枝节问题而直逼问题的核心。为什么 ...
个人分类: 旧文重温|10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冯·希普尔创新
武夷山 2025-4-13 06:40
冯·希普尔创新 武夷山 Prometheus 杂志 2025 年 3 月发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Jason Potts 的文章, von Hippel innovation (冯·希普尔创新)。 文章说,人们用熊彼特创新范式来指导相关活动有很久了。在新形势下,需要新的创新范式,这一新范式应该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11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博文细分类:创新杂谈2
热度 1 武夷山 2025-4-12 07:09
博文细分类:创新杂谈2 武夷山 3. 重视传统知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20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334.html 在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生产及利用单元中,传统知识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在说“知识生产”时,一般指的是知识增量。传统知识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存量,它不是知 ...
个人分类: 旧文重温|135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2008年接受《世界科学》杂志采访
武夷山 2025-4-11 17:38
2008 年接受《世界科学》杂志采访 武夷山 博主按:下面是《世界科学》杂志2008年第10期对Nature中国科技专辑的介绍及对我的采访。 编者按:7月2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中国专辑,从经济、科技、环境、人口政策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全景式扫描,认为中国有可 ...
个人分类: 鼓与呼|10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博文细分类:中医国粹2
热度 1 武夷山 2025-4-8 06:40
博文细分类:中医国粹 2 武夷山 3. 医生,刀下留人!( 2007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467.html 通过改革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切实支持(至少是平等对待),通过在医疗保健领域实现毛泽东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主张(尽管他当年是针对文学艺术说的 ...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130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事业的参与者不仅仅是科学家
热度 2 武夷山 2025-4-5 06:26
科学事业的参与者不仅仅是科学家 武夷山 良好的科学事业有多方面的参与者,谁都不能少。这本应属于常识,但人们时常忘记这一点,目光只盯着科学家。 JSTOR Daily 网站有一个固定栏目,叫“问一问教授”。 2025 年 3 月 25 日, JSTOR Daily 在该栏目发表了编辑部对 Caitlin D. Wylie 女士的采访, Caitli ...
个人分类: 鼓与呼|60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博文细分类:知识杂谈1
武夷山 2025-4-4 07:01
博文细分类:知识杂谈 1 武夷山 1. 从另一种视角看知识( 2003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688.html 文章说: 明朝医学家张介宾的《类经图翼》中说,“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这句话其实点出了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即西方更重视对客体、对大自然的研究(物理之 ...
个人分类: 旧文重温|11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