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学家也要理解公众 精选

已有 5575 次阅读 2016-2-15 06:37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家也要理解公众

武夷山

 

   “公众理解科学”的另一面,是科学家也要理解公众,不然,科学传播是做不好的。201529日,美国著名科普双月刊《美国科学家》编辑部的Katie L. Burke(她2011年于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一直关心并参与科学传播)在该刊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博文,谈了科学家在科学传播方面对公众的8大误解,原博文的标题是:8 Myths About Public Understandingof Science

 

1.  要想理解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公众需要更多的信息。

恰恰相反,公众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对相关信息的更好的传播。在信息时代,人们被信息淹没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不能帮助他们排除噪声。有各种方式有助于改善传播:语言,文章长度,呈现,框架效应,渠道,媒介,信息源,等等。对于初次接触科学传播者,最应注意的是:受众所喜欢的语言和信息源是什么,他们对特定议题有哪些误解和恐惧。

2.  了解具有政策含义的科学信息是公众的责任。

事实上,不仅是公众有责任了解这些信息,专家也有责任更好地传播这些信息。

3.  美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正在下滑。

不准确。美国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其实在提升。但是,要成为有见识的公民,他们现有的科学素养还不够(也永远不会够)。科学素养调查专家Jon D.米勒认为,美国成人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大学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资料,而美国中学毕业生的科学素养未见提高。

4.  在某些议题上质疑科学的人都是受教育不足的人。

非也。不愿意给孩子注射防疫针的家长,多数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着观点对立的两大阵营,两大阵营中立场最坚定、态度最激烈者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5.  基于事实和证据的论证将能够改变人们的信念。
   基于事实和证据的论证无法改变多数人的信念。科学家们经常相互质疑对方的论证所依赖的证据,他们对此很习惯,但是,多数百姓并不觉得科学家的质疑就是令人信服的,他们也许认为,这些相互质疑恰好说明,科学家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6.  分歧出现在事实判断上,而百姓就是搞不清事实。

从本质上说,政策分歧并不是由于对事实的判断有异,而是由于价值观有异。当百姓感到他们必须捍卫自己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时,就会不相信具有科学支撑的信息。事实上,当他们发现专家们对他们珍视的价值观无动于衷时,就会对专家失望。

7.  科学家们明白如何说话能够使百姓理解。

可惜不是这么回事。科学家所受到的培训中有如何向同行清晰地传播科学观念的内容,但他们不太懂如何向圈子以外的人进行传播。好些科学家对公众说话之前未好好做功课,不了解受众能够理解、接受的词汇是什么,他们的关切是什么。

8.  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度下降了。 
   
在美国,保守派和虔诚的教徒对科学家的信任度确实在下降,但公众对科学的整体信任度是保持稳定的。调查发现,若某阶段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度下降了,那是因为赶上了特殊时期,比如,20019.11恐怖袭击之后的一段时间,大萧条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在这些特殊时期,公众对一切事物的信任度都下降了。一般地说,既热情、又能干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而科学家们一般被认为是能干的,但不一定被认为是热情的。

 

博主:中国与美国国情不一样,比如,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是科学素养较高的。因此,上述3条不符合中国的情况,但其他7条都非常值得中国的科学家们好好想一想。不了解公众,以傲慢的态度君临公众,是不可能做好科学传播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56208.html

上一篇:[转载]郑重推荐好文章:耻感与面子
下一篇:[转载]论文引用率数据分析显示:日本优秀科研成果同样在产业界发挥重要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35 许培扬 徐令予 姬扬 谢平 钟炳 李超勇 侯成亚 史晓雷 黄永义 黄育和 刘立 邴铁军 Editage意得辑 曹俊兴 汤茂林 赵斌 高峡 刘钢 李晓瑜 李兆良 赵永新 陆绮 张端鸿 文克玲 李泳 薛宇 李颖业 俞立平 代恒伟 zjzhaokeqin biofans aliala xlianggg ybybybyb3929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