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造就现代世界的六类创新

已有 3184 次阅读 2016-1-10 07:58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造就现代世界的六类创新

 


 

 

约翰逊将对科技史的梳理与对社会变迁的观察结合起来,选择了6类创新。

■武夷山

2015年9月,Riverhead Books出版社推出了优秀科普作家Steven Johnson(史蒂文·约翰逊)的新著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人类如何走到今天:造就现代世界的6类创新)。诸如此类的清单选择,总是见仁见智的。约翰逊将对科技史的梳理与对社会变迁的观察结合起来,选择了6类创新。其实,他选择的6类创新好比是晾衣服的绳子,绳子上晾的衣服则是科技史上的真实故事,讲故事才是约翰逊的强项。

第一类是与玻璃材料相关的创新。从意大利威尼斯早年的吹玻璃工匠,一直说到现代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第二类是与温度控制相关的创新。从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一直说到现代的制冷技术。由于人们操纵温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深深影响了我们的食品基础设施、医疗和人文经济地理学景观。比如,若没有空调,迪拜是不宜居的,不会像现在那么繁荣。另外您知道吗,19世纪时的冰出口贸易线路,是低能量区域向高能量区域出口的最早的贸易线路。

第三类是与声音相关的创新。从古代教堂里的唱经仪式,一直说到现代的唱片、音乐、城市噪音和雷达。

第四类是与清洁卫生相关的创新。如保证城市居民不受传染病肆虐之苦的污水排放和处理,细菌致病学说,芯片制造工艺不可缺少的超净室等等。

第五类是与时间相关的创新。如早期的天文学、航海时代与经度测定的关系、工业革命与钟表的关系、现代计算机的毫秒计时等等。

第六类是与光相关的创新。从蜡烛到鲸油,人工光源导致人的睡眠周期的改变,激光,电子显微镜,等等。

每类创新故事的讲述过程中,都穿插了很多技术花絮,还有发明创造者的牺牲奉献、灵光一现、失误错判、备极艰难和有时表现出的固执愚蠢一面,读起来趣味盎然。

该书告诉我们,技术发展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的。创新是从“邻近可能”(adjacent possible)态中产生的,并非必然会产生。用中国人的话说,创新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铁路相关技术早就有人在开发探索,但是,未到大兴铁路的时代,铁路技术不可能大发展。

与这本书并行的,有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和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的同名6集专题片,约翰逊担任片中的主持人,或者叫创新故事的串讲人。

约翰逊生于1968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英语文学硕士学位。他已经写了9本科普著作和媒体理论探讨的著作,其中好几本都成为畅销书,所以他在全世界有很多粉丝。比如,他2005年发表的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 How Today’s Popular Culture Is Actually Making Us Smarter(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中信出版社,2006)就十分畅销。在他另一本畅销书Where Good Ideas Come(伟大创意的诞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中,他进一步讨论了复杂系统研究专家Stuart Kauffman提出的“邻近可能”概念。

看来,国内出版界已经认识到了约翰逊的才气,开始接二连三地引进他的作品。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了他的《发现空气的人:普里斯特利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他的《心思大开:日常生活的神经科学》。

《中国科学报》 (2016-01-08 第6版 读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49330.html

上一篇:两种创造性(外一则)
下一篇:技术之影响----一门文科课程的大纲
收藏 IP: 1.202.83.*| 热度|

5 钟炳 徐令予 杨正瓴 魏瑞斌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