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三种技术批评

已有 2501 次阅读 2015-12-13 07:50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三种技术批评

武夷山

 

Technology and Society杂志199113305-316页发表了Larson Fuglsang的文章,Comparing Technology Criticisms(诸般技术批评之比较),文章说,有三类技术批评,文化的、方法论的和制度的。

 

文化批评:

不同的社会群体赋予技术变革以不同的、相互矛盾的文化意义。比如,20世纪6070年代,黑客(hacker)文化就试图将“计算机是民主和个人发展的工具”这一观点给精致化。

Hack一词可能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学生社团,Tech Model Railroad Club(技术模型铁路俱乐部)。这个社团认为,如果一个项目之开展或建设并非纯然为了实现建设性目标,而仅仅参加项目就能给人带来狂喜,这样的项目就称为hack

制度批评

早先,美国的技术批评声音很弱,20世纪40年代才改观,出现了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原子科学家通讯)这样的刊物,出现了Student Pugwash学生帕格沃什)等社团。

60年代的技术批评者不是将科技看作社会的基础,而将其看作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他们认为,科技之型范并不完全是科学家的责任,而属于广义的大众。

于是,1970年,环境保护局成立了。197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科学政策研究计划,后来又成立了科技伦理与价值办公室(EVIST)。1976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创立了科学自由与责任办公室。这些制度性、组织性举措的部分原因是,他们想把对技术的批评限制在科学界,限制在科技机构内部。

方法论批评,重点有几个方面:

1. 将技术看作扩充了的知识;

2. 将技术视作社会力量,主要研究技术对社会的冲击;

3. 将技术视作社会产物,认为技术主要被文化背景所型范;

4. 将技术变革看作社会过程。

 

博主:20多年来,科学技术元勘(包括技术批评)领域又有许多发展,但早期学者的一些看法至今仍有启示意义。本文作者Lars Fuglsang教授现供职于丹麦Roskilde大学传播、商务和信息技术系,他在体验经济、服务创新和社会创新等领域著述颇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43022.html

上一篇:收到诺奖得主回信----日记摘抄(410)
下一篇:凡人法拉第,天才法拉第
收藏 IP: 1.202.6.*| 热度|

4 李竞 钟炳 李毅伟 enet3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