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关于我国经济学怎样才能健康发展的一点想法 精选

已有 5690 次阅读 2010-5-5 06:59 |个人分类:旧文重温|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关于我国经济学怎样才能健康发展的一点想法

武夷山

198367日)

 

经济学是一门与实践分不了家的学科。正如《公共的知识》一书作者J. M. 齐曼所指出的:经济学家们不断地被要求对国民经济的病症做出判断,开出特效良方,即使他们的理解尚不足以进行有效的分析。目前,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正是经济学家大显身手的时机。但是,作为一名关心经济学的外行,我感到我国的经济学不仅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而且还看不出经济学界有乘东风的气魄。问题似乎出在,经济工作领导和两类经济学家这三股力量没有合在一起。一方面,实践提出了大量新课题,但没有多少经济学家去回答这些问题。比如,杜润生同志关于农村生产责任制有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但毕竟没有上升为理论。另一方面,近年来解放思想,不少经济学家(我称为第I类经济学家)大量地介绍了国外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但是,“拿来主义”实行得怎么样呢?这些“舶来品”哪怕有点滴可以为我所用,也应当采用。但流行的做法似乎是,介绍一番,再批判一番,基本上就批得“体无完肤”,然后就束之高阁了。其实,这样做不太明智。技术引进必然要带来一些弊病的,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这个做法。而引进外国的某些思想,属于引进“软件”,搞得好是一本万利的。我们现在介绍进来的国外的思想,基本上局限于学术界的象牙之塔里,这是很可惜的。第三方面,我国有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我称之为第II类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都在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但是,似乎他们提出的思想与建议都缺乏新意。问题就在,这三方面的力量没能汇流。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似乎是有历史缘由的。

我国历史上只有第II类经济学家,因为与外部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直至清朝,胡寄窗同志称之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变革的发轫者”的魏源(17941857)才号召向西洋文明包括经济制度学习。他是集I类、II类经济学家于一身的人(如果权且称他为经济学家的话)。可惜的是,他作为第II类经济学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盐政和漕运的改革方面,虽然获得了有利的实际效果,但他并未将这些改革的经验提高到理论水平。从他以后,似乎III类经济学家就又各走各的路了,比如《原富》的译者严复只履行了第I类经济学家的任务。直至今天还是这样。对比过去和现在,社会条件大不相同了,但有一种思想似乎是一致的。当时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是很好的口号,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它可以成为排斥外来思想的依据。现在我们把“适合中国国情”挂在嘴边上,这也是一个完全正确的要求,但某些人也同样可以把它用作拒绝外国有用的东西的挡箭牌。

我们看到,西方许多经济流派都不是纯粹土生土长的东西。比如,罗雪尔想“叙述各国人民在各自的经济方面想些什么,想得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努力寻求什么,得到了什么。最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努力,为什么恰恰取得了这些成就”。换句话说,不对各国国民从经济方面进行类比研究,也就没有他的历史方法的国际经济学。又如,伦敦学派的领袖埃德温. 坎南的经济理论,除了受本国正统经济学说的影响外,也受到流行于西欧大陆的历史学派的一些观点和方法的影响。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的理论,源自奥国的庞巴威克与瑞士的瓦尔拉的理论。思想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如果它有道理,压也压不住的。我国的经济学不能总是处于这样的局面:只是对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进行批判,却一直拿不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来。而要想搞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吸收外国经济思想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丰富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两类经济学家通力合作才行。

经济工作领导者与经济学家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呢?经济学的特性要求经济学家为决策人出谋划策,现代经济生活的复杂性要求决策人倾听经济学家的意见。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主张财政干预的经济学家们到处发表演说,写东西,向政府递交建议书,以使自己的政策主张得以实现。例如,1932年,美国十所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的24名著名经济学家曾联名向总统提出一系列建议。这样一种局面显然是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的。我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就与美国的这种实践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对比之下,我国的经济学家对影响决策远不是那么热衷,这肯定是有微妙原因的,这里我就不分析了。

总之,经济工作的领导者与两类经济学家三方面汇流,既有助于经济建设,也有助于经济学学科的建设。领导者需要将言路开得更广,倾听对于经济政策的各种不同主张,从中挑选出较好的主张;第II类经济学家需要吸收国外的好的东西以形成我们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第I类经济学家要走出象牙之塔,在改善“引进效果”方面进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J. M. ZimanPublic Knowle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2]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各讲讲义

注:这篇文章大概是在读研第二年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即现在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大院)修习“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后写的作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19906.html

上一篇:两种战略
下一篇:肖伯纳与音乐
收藏 IP: .*| 热度|

27 周可真 李侠 赵星 王铮 杨学祥 孟津 刘玉平 周少祥 陈儒军 陈绥阳 钟炳 杨秀海 卜王辉 刘立 吉宗祥 吕乃基 耿文叶 许培扬 田仁飞 左正伟 黄璐 刘广明 张欣 夏飞 曹文得 yinglu jialinluo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